原標題:看皮影戲聽隴東老道情
這場“非遺大宴”會上頭
慶陽環縣道情皮影戲敬家班 將來蘭演繹隴劇藝術“前世今生”
隴劇是甘肅的獨有劇種,其前身是流傳在甘肅環縣環江地帶的隴東道情。1959年,隴劇開山之作《楓洛池》晉京演出大獲轟動,隴東道情戲正式更名“隴劇”,結束了甘肅沒有本省地方劇種的歷史。2006年5月20日,隴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你想聽聽原汁原味的隴東道情嗎?你想親睹原生態皮影戲的“真身”嗎?10月13日,甘肅省隴劇院特邀由道情鼻祖解長春嫡傳弟子敬乃梁創建的甘肅環縣道情皮影戲敬家班來蘭,為廣大市民帶來流傳數百年的《蓮花落》《賣道袍》《三打白骨精》等隴東道情代表性劇目,帶您走進隴劇藝術的“前世今生”。
環縣道情皮影是古老的道情與皮影相結合的地方民間藝術,約產生于北宋時期,是國內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態藝術群體。在隴東,皮影戲又稱燈影戲、影子戲、牛皮影戲等,環縣、華池以演唱隴東道情為主,流傳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優美獨特的道情音樂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上。戲班演出時,前臺一人挑扦表演,并承擔所有角色的坐唱念白,后臺四五人伴奏并“嘛簧”,一唱眾和,粗獷高亢,獨具風格。伴奏樂器中的四弦、漁鼓、甩梆子、簡板均為自制,音色獨特,傳唱劇目有180余部,至今還保留著“圖”“卷”等古老文化符號。
此次來蘭演出的甘肅環縣道情皮影戲敬家班至今已傳承六代,1953年和1956年兩次進京參加全國民族民間音樂舞蹈大會;1987年首次出訪意大利,被譽為“東方魔術般的藝術”,隨后赴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演出,被外國友人稱為“東方民間文化的活化石”。
在敬家班中,敬登歧為環縣首批道情皮影保護傳承人,甘肅省道情皮影藝術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杰出傳承人,省級非遺產項目(道情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是道情皮影藝術大師解長春“四大弟子”之一的敬乃梁的第四代傳承人,對環縣道情音樂的創新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環縣道情皮影藝術界杰出的藝術家。敬廷孝出生在皮影世家,是敬家第四代傳承人,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為環縣道情皮影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是環縣道情皮影藝術界杰出的藝術家。
- 2023-10-11中鐵蘭州局 今起實行新列車運行圖
- 2023-10-10玉門市赤金鎮:傳承鐵人精神 “文旅+”釋放新活力
- 2023-10-10【隴拍客】甘肅金塔:八萬畝人造林呈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豐收”
- 2023-10-10再現人民藝術家閻肅人生經歷 音樂劇《風花雪月》11日起亮相黃河劇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