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wǎng) >> 甘肅文化 >> 發(fā)現(xiàn)之旅

    穿越千年拜“牘”戍邊戰(zhàn)士家書 一字一句讓人淚目

    2023-10-26 15:29 來源:新甘肅

    WENH20231025C

      □ 李  晶

      “尺牘書疏,千里面目,情之所及,發(fā)而為文。”在古代,遠離故土的屯戍吏卒身處苦寒邊塞,承擔著繁重的工作。出土的簡牘書、等文物,是研究戍卒日常生活、交際往來的寶貴材料,彌補了傳世文獻很少表現(xiàn)普通人物生存狀態(tài)這一不足,既能體現(xiàn)個體思想活動,也可以反映時代風貌。

    微信圖片_20231025094441

      馬圈灣遺址  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思念家鄉(xiāng)

      史料記載,漢代成年男子需服役兩年。敦煌馬圈灣出土書信《兒尚與楊掾書》,兒尚歸期已到,卻未接到解除兵役的命令,因此求助楊掾代為詢問。家中父母妻兒擔心憂慮,離家的將士愁苦滿懷,戍在自然條件惡劣的荒涼邊郡,深受物資短缺、環(huán)境不適之苦。這些憂思的情感在出土書信中多有表現(xiàn),令人動容。

      敦煌出土了一封給兄嫂的家書(《敦》2393),流露寫信人因為負擔徭役遠離故鄉(xiāng),無法侍奉長輩的無奈心情,“嚴寒參列,愿自將宜”是囑托親人寒冬注意身體,表達了對家人的關心與不舍。信件最后辭謝兄嫂供養(yǎng)父母親人,深切地表達自己對家的惦念以及對家人的愧疚之情。

      還有一封出土于肩水金關的書信“弟幼弱不勝愿乞胲骨歸養(yǎng)父病”,原簡殘斷,寫信人、收信人不詳,信件大意是因弟幼小體弱,父親生病,請求歸家照顧贍養(yǎng)。信中流露出的焦急擔憂表現(xiàn)的是割舍不下的骨肉親情。

      家庭是漢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孝文化發(fā)展到漢代成了社會化的道德準則,甚至被賦予了政治色彩。漢代,子女對父母的義務包括養(yǎng)、敬與喪葬祭祀。養(yǎng)是普通勞動者通過自己辛勤勞動贍養(yǎng)雙親,父母生病兒女在身邊侍奉也是孝道的要求。

      出土的簡牘家書中最常表現(xiàn)的就是遠在邊塞的孩子急于回家探望、侍奉父母疾病的情感。這些情感真摯樸實,觸動人心、引發(fā)共鳴。

      苣   甘肅簡牘博物館供圖

      邊塞風云

      私人書信簡中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內(nèi)容,但側(cè)面表達了戰(zhàn)爭威脅下戍卒士兵的恐懼和無奈。云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木牘上書寫了現(xiàn)存兩封最早的私人書信。其中一封寫信人是兄弟倆,黑夫、驚,南郡安陸人,從軍淮陽。信中二人急迫地想要母親寄送一些衣物和錢,戰(zhàn)事吃緊,擔心自己戰(zhàn)死沙場,叮囑母親能多給一些錢。信中分別問候了父母、妻子、姑媽、姐姐等親人,二人都特別叮囑妻子照顧好家中父母長輩。

      另一封是驚寫給衷的,衷應該是驚的兄弟,信中除問候外,也提到需要錢和衣物,可見在戰(zhàn)地的處境非常窘迫。驚囑托衷幫忙照顧孩子和媳婦,不要讓她們?nèi)ズ苓h的地方打柴;如果有盜(賊)來,一定要帶著母親離開(新地)。

      兩封書信,穿越千年,隨著書信一起展開的是那個紛亂的時代,信中所記“攻反城”就是《史記》所載秦滅楚的戰(zhàn)役之一。信中反復提及需要錢和衣物,生動呈現(xiàn)了士兵缺衣少錢的無奈以及戰(zhàn)火連天卻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需要家人資助的窮困處境。

      以上是兩枚秦朝木牘。除秦簡書信外,漢代邊塞的戍卒也留下過傾訴戰(zhàn)爭殘酷的家書,真情實感,令人動容。

      “少罷,馬但食枯葭飲水,空致死。欲還,又迫策上責”(《敦》43),“送食連常逋,不以時到,吏士困餓,毋所假貸”(《敦》102)。這是兩枚出自敦煌馬圈灣遺址的殘缺信件,原簡無殘斷痕跡,但書信原文首尾部分已湮滅不可見。

      第一封從辭間可判斷為上報長官的奏信,是戰(zhàn)馬犧牲后寫信人的上報書。騎兵是漢代戰(zhàn)爭的重要力量,因此馬在軍營中地位很高,戰(zhàn)馬犧牲是需要報備的重大事件。凸顯了戰(zhàn)爭隨時將至,士兵戰(zhàn)馬皆不可損失,隨時待命的緊張狀態(tài)。這樣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必然會給戍卒很大壓力,使得他們的思歸情緒更加濃烈,“哀憐賜記,恩澤誠深厚,得聞南方邑中起居,心中歡喜”,這封居延書信便表達的是思慕南歸的心情。

      第二封(《敦》102)無法判斷收信人與寄信人身份,信件將嚴酷的戰(zhàn)爭與邊塞惡劣的環(huán)境鮮活地呈現(xiàn)在眼前——由于后勤未及時補充糧餉,戰(zhàn)士無糧抵御饑餓,無助困窘。寫信人將戰(zhàn)爭中兵卒毫無生命保障的情況以手記形式說予他人,恐懼、絕望的心情躍然于這枚狹窄的簡牘之上。漢樂府詩歌《戰(zhàn)城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的描寫,十分貼合此封書信所言的內(nèi)容,說明漢代戰(zhàn)時,無法正常供應食物并不是偶然的極端狀況。

      戰(zhàn)爭威脅下的戍卒群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忍受著心理與身體的雙重困苦。將蘊含切身之痛的手記篩除塵土,細細體會,讀到的不僅是個人的悲傷不幸,更是戰(zhàn)爭年代整個社會的凋敝殘破與普通人的辛勞無奈。

      此外,甘肅出土漢簡中還有大量戍卒日常勞作的記載,提及工作的多為官場私記,寫給同為吏卒的朋友或關系較好的上級,相互傾訴、勉勵。這些書信讓我們了解漢代邊塞戍卒工作種類,如軍事候望、耕作、治園、喂養(yǎng)馬匹等的同時,也身臨其境地體會到邊塞不易,環(huán)境苦寒,工作辛勞。

      巡視天田。巡視天田在簡文中一般稱為“日跡”或“明天田”“畫天田”,如“嚴教吏卒警烽火明天田謹候望禁止往來行者”“日跡行廿三里”“六人畫沙中天田六里”。“日跡”與“明天田”詳細來說是兩種不同的工作,天田是漢代邊塞地區(qū)用作偵察敵人出入蹤跡的沙田,是由人工鋪就的平整沙地,通常處于漢塞外側(cè),若有人畜通過,會留下印記。“日跡”就是每天巡視天田是否有異樣痕跡,以判斷是否有敵人或是外逃人員擅自闖入。“明天田”“畫天田”則是整理沙地,及時將被破壞的天田鋪平,以免耽誤軍情。

      候望烽火。候望是邊塞戍卒重要的軍事任務,即伺望和偵察,掌握敵情。北方少數(shù)民族騎兵頻繁來犯且機動性強。漢初,匈奴屢次侵犯中原,攻擊亭障,大肆掠奪,地方官員及民眾恐慌不已。后來經(jīng)過艱苦斗爭將匈奴趕出河西地區(qū),并屯兵邊郡、完善烽燧管理,使得匈奴不再輕易騷擾入侵。因此,候望預防敵人侵犯顯得尤為重要,也逐漸形成了漢代河西書信中“苦候望”“勞苦事”等問候語。

      河西漢塞除了候望烽火,防御外敵入侵外,沿長城烽燧也設置了驛置,傳遞文書書信,這些遺落在烽燧中的書信一方面實證了漢代信息傳遞途徑和方式,也從一個側(cè)面生動反映了漢代戍邊將士們的情感世界。

      “夏良叩頭言:掾?坐前,毋恙。起居平安,甚善。先日欲詣門下,迫蓬起,萃萃不及詣門下,毋狀,叩頭叩頭,得掾明時數(shù)”。這是一封居延遺址出土的書信,信中的“蓬”即烽火,是警示將士的信號物。“蓬起”即烽火燃燒起了煙霧,以此代指敵情。信中說軍情緊急匆忙中未能拜訪,體現(xiàn)了烽火與候望工作的重要性及戍卒軍務工作的辛苦。

      軍情傳遞。傳遞檄書也是重要的軍事活動。漢代郵驛系統(tǒng)發(fā)達,有郵、亭、傳、驛、置等官方機構(gòu)與人員逐地交接,但作為軍務文件與情報的檄書需由專人傳送,責任到人。因其到達及時與否直接影響前線戰(zhàn)果,且必須嚴格保密。檄書傳遞過程中傳遞人明確,破壞檄書封函上級會定以刑罰。

      日常勞作。戍卒的日常勞作有務農(nóng)、鑿井灌溉、伐茭采薪等。參加務農(nóng)與灌溉工作的戍卒分別稱田卒與河渠卒。有軍事活動任務的戍卒不參與田園勞動,但伐茭、積茭以及茭的防盜工作都需由他們完成。出土漢簡中有收割茭草的工作簿,也有涉及伐茭、出茭的詳細記錄,茭草的采伐管理是戍卒的工作職責之一。

      戍卒們的吃穿用度,事無巨細都要靠戍邊士兵自己動手。書信中邊塞戍卒傾訴著繁雜工作的點點滴滴以及短衣少食、氣候不適的無奈心情,自己處境艱難也不忘憂心家人、好友的身體與工作狀態(tài)。

      正是有了無數(shù)戍邊將士的辛勤勞作、奮勇斗爭,才保證了邊境安寧,保證了邊塞的物資供應,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和繁榮。

    QEY祁連山1 李春(26488982)-20231025093903

      祁連山  李 春

      絲路傳情

      戍卒長期工作生活于相對封閉且陌生惡劣的環(huán)境之中,有著強烈的傾訴欲,與家人朋友的交流往來能夠排解內(nèi)心的憂愁苦悶。寄出的信件承載著他們的希望,回信中的安撫和關心則給了他們堅持的信心和勇氣。普通人的書信有著獨特的魅力,他們通過幾枚簡牘,在漫長的絲綢之路上傳遞溫暖與情誼。

      書信中日常的問候是聯(lián)系感情的表現(xiàn)。問候語通常在信首尊稱之后和正文最后,分別作信首問候語和信末問候語。問候語常表達寄信人對收信人的衣食關心、對邊塞工作生活苦悶的慰問、對邊塞氣候不佳的擔憂等。

      如有關衣食起居的問候語有“平衣”“強幸酒食”“人馬起居”“近衣裘”“深衣”等。穿衣飲食在物質(zhì)資源并不豐富的年代很令人憂慮,身處邊防、遠離家鄉(xiāng)的吏卒生活則更為拮據(jù),物質(zhì)匱乏、工作辛苦,遠方的親人朋友只能依靠信中的問候表達擔憂的心情,慢慢形成了漢簡書信的問候格式。

      還有關于塞上工作辛苦的問候語“慎塞上”“躋候”“謹候望”“苦候望”“良苦迫塞上”“勞苦事”“良苦官事”“獨勞(苦)”“明察蓬火事”等,這些都與邊塞吏卒日常工作相關,是戍卒因參與屯戍勞動,身體勞累、心情苦惱的真實寫照。氣候相關的短句也常以問候語出現(xiàn)在漢代河西書信中,如“盛寒不和”“春氣不和”“始春不和”“方春,時氣不調(diào)”等。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漢代并沒有專門提供用以私人書信傳遞的郵驛系統(tǒng),書信的傳遞主要依靠身邊人出行攜帶或派遣專人遞送。懸泉置作為漢代設置在中西交通要道上的一處大型官方驛置,承擔迎來送往接待任務的同時,也是文書傳遞的郵驛站點,是送信人可以休息的地方。因此懸泉漢簡里除了官府文書外,還有部分私人書信,生動形象地記載了屯戍生活、社會風貌和情感世界。

      烽火連天時萬分沉重的家書、貧困無依時雪中送炭的幫助、寂寞苦悶時肝膽相照的友情,都向我們傳遞著漫漫絲路上的深情。在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上,也深埋著戍卒邊民的辛酸與苦樂。撫讀這些書信,邊塞苦寒、物資緊缺、工作辛勞、衣食有憂的場景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書信簡牘不只是研究社會生活史的素材,還是研究邊塞底層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鑰匙,是我們今天回顧邊塞生活與戍卒思鄉(xiāng)、思歸情感時不可忽略的珍貴材料。

      (本文系“讀懂如意甘肅·解碼文化基因”甘肅歷史文化研究與傳播專項課題:2023YB003成果)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wǎng)”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wǎng)版權(quán)稿件,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wǎng)”。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
    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wǎng)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wǎng)(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wǎng)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无免费| 久久中文娱乐网|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不卡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高清无码v视频日本www|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最好看最新高清中文视频|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最近的2019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国产成人无码AV麻豆|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