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塵舊影里的蘭州小西湖
1934年拍攝的小西湖螺亭。
20世紀30年代的蘭州小西湖風光。
清乾隆年間的蘭州小西湖(蓮花池)示意圖。
有明一代,肅王家族為蘭州城市建設貢獻頗多;特別是永樂年間,肅王朱楧在蘭州西門外興建蓮蕩池,奠定了蘭州最早的濕地公園雛形。
蓮蕩池歷經清康熙、乾隆、光緒年間多次擴建,頗具規模,“池中疊石為舟,其旁皆種蓮花。”“蓮池夜月”曾為舊蘭州八景之一。
19世紀80年代,陜甘總督楊昌濬將其更名為小西湖,其《記蓮花池》一文云:“方其盛時,花木之茂,魚鳥之繁,亭臺樓榭之錯出,為蘭州第一。”民國初年,鄉賢劉爾炘受官方委托對小西湖規劃修葺,再現金城名勝。
關于小西湖的故事,地方志和相關文章多有記敘。時光倒流回百八十年之前,隨著攝影術傳入中國和逐漸普及,外地旅行者除了不吝筆墨描繪小西湖景色之外,亦為后世留下了難得的小西湖黑白影像記錄。
本文從昔日游記中擷取若干原汁原味的記錄,在前塵舊影里與讀者共同回味小西湖的歷史滄桑。
A
民國時期的蘭州小西湖,受自然環境及人為因素影響,已不復“蓮池夜月”勝景。1919年2月,赴西北考察實業的浙江人林競寓居蘭州期間,適逢春節,與友人遍游金城名勝,雖天寒地凍亦興致盎然。其在2月7日記載,自金天觀西行三里,為蓮花池,俗名小西湖, “湖中多蘆草,不見一蓮。亭榭兩座,業已傾圮。夏令樹木茂盛,或有可觀,此時極感蕭條也。”此情此景,從作者當年拍攝的老照片中亦可得見。
1920年海原大地震,波及西北諸省,據稱蘭州小西湖亦因地震導致湖水干涸,時人游記對此多有記載。1934年7月,寓居蘭州的新疆宣慰使署隨員薛桂輪游覽小西湖,“惟現在滿池葦草而已,無一朵蓮花可見。”1935年5月,春暮夏初之際,國民黨元老邵元沖一行視察西北,途經蘭州游覽小西湖,“然今則池中一片蘆葦,無復當年雅趣,聞民九地震后,湖水即涸,漸無舊觀耳。”抗戰時期,時任中國銀行高管的李孤帆于1939年4月游覽小西湖,其在《西北雜記》一書里詳細描繪了游園場景,指出小西湖遺憾之處在于“所惜池水已涸,減色不少”。
B
雖然湖水干涸,但小西湖古建筑群落仍頗為可觀,在時人筆下各具特色。
南京新亞學會王應榆曾于1933年深秋時節到訪蘭州,其在《黃河視察日記》一書中對于小西湖印象頗佳:“湖面不大,然房屋之結構布置頗精巧。河山帶礪,夏時樹木成蔭,頗為幽雅。”
薛桂輪《西北視察日記》一書中寫道,當時的小西湖,周廣二百余畝,猶存龍王廟、東西院、宛在亭、螺亭、四明亭等建筑。“東西院建筑頗為幽雅,西院穿墻題名晚紅院,背題醉流霞,內有盟鷗館、夢魚齋、惠風軒,各懸聯語。東院穿墻題名早紅院,背題挹爽氣,內有藕香館、思鱸齋、嘉魚軒,亦各懸對聯。”“螺亭位于園之北墻,下臨黃河,盤旋而上。不但全園風景了如指掌,即蘭州山水亦歷歷在目。”作者游園之余,還在小西湖制高點螺亭“於此攝全園活動影片并園外黃河風景”。
高良佐《西北隨軺記》亦記載了邵元沖一行眼中的小西湖景觀:“周廣數十里,內阻長城,外倚大河,湖畔有龍王廟。自龍王廟北行,有疑是樓,前挹湖光,綠柳輕舞,頗堪駐足。再北過小橋,即至湖前,登宛在亭,四顧蒼茫,田野秀麥如油,蛙聲頻傳,豐稔之兆可卜。”作者特別強調,盡管蘭州小西湖有西湖之名而無西湖之水量充沛,“然夏日居此,湖風樹蔭,大足消遣,仍不失為勝地也。”
李孤帆游覽小西湖時,正值陽春三月,其在《西北雜記》一書里寫道,出蘭州西門五里,只見沿途田中遍植李樹,李花盛開,一望無際,“遙見亭臺殿宇,已到了小西湖”。騾車由門側而進,下車步行,見中間一亭,四面垂柳,亭前牌樓一座,一面題“瀛洲”二字,一面題“柳浪聞鶯”四字。作者點評道,此亭“頗似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不如北平南海的瀛臺”。
C
蘭州小西湖的古建筑對聯亦為一景,值得玩味。
薛桂輪游覽小西湖時,見到螺亭有一聯曰:“淘不盡萬人幽恨四海窮愁任眼底大河東去,看得開百歲流光一場春夢覺懷中爽氣西來。”作者稱贊此聯“堪稱雋永”。李孤帆《西北雜記》載,小西湖有陶陸二公祠(“陶”即晚清末任陜甘總督陶方之,“陸”即民國首任甘肅督軍陸洪濤),祠門有一聯曰:“高山仰止,大河前橫。”作者指出,因地臨黃河,此聯“頗合二公的身份和當地的環境”。而小西湖龍王廟的一副百字長聯則堪稱聯林珍奇。《西北隨軺記》載,邵元沖一行游覽小西湖時,見龍王廟有署名墨齋者大書長聯于壁間云:奇愁敢說酒能消,當初一畫開天,傳之堯舜禹湯文武周孔,萃列圣真精神、真脈絡,授受五千年,遇繼起兒孫,都看成那秋后黃茅、風前白葦;春夢偶從花外覺,溯自三皇治世,到了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經累朝大豪杰、大英雄,維持四萬里,被無情造化,盡付與這霜中紅葉、水上青峰。此聯長達108字,貫通古今、大氣磅礴,作者由衷贊曰:“蒼涼可誦”,不過對于肺活量小的人來說有可能一口氣念不完。
D
時人游記中的相關記載,也從側面展現了小西湖的時代變遷和舊時金城民情。
小西湖曾一度被辟為苗圃。據林競《西北叢編》載,1919年時的小西湖已改為北洋政府農商部苗圃。據薛桂輪《西北視察日記》載,1934年時的小西湖在編制上隸屬甘肅省建設廳第二苗圃,并增添了相應設備,如“園外黃河邊設有抽水機一座,為灌溉苗圃及附近民田之用”。小西湖當年還是省城政要閑暇時放松休憩之所,據薛桂輪記載,其在小西湖攝影時,忽遇時任西安綏靖公署駐甘行署主任鄧寶珊亦游此園,賓主雙方“略談而別”。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30年代的小西湖古建筑還曾被辟為小型展覽館,據王應榆《黃河視察日記》載,當時的甘肅省建設廳在小西湖設有農工陳列所,陳列品包括皮毛制品、糧食標本、農具等。
抗戰時期的小西湖亦被派作各種用途,據李孤帆所記,當時的私立西北中學曾以小西湖部分場地充為校舍和操場,學生皆實行軍事化管理。至于陶陸二公祠堂則被改為貧民工廠,專制火柴,做工者多系婦孺。李氏還曾專門做過調研,指出:“工資有計件和計時的分別,但每人的收入,每月最多不過六元,膳宿還需自理,以婦孺做這種有害健康的工作,報酬復如此菲薄,真不知如何生活。”抗戰時期蘭州底層群體生計之艱辛可見一斑。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特約撰稿人 史勇
- 2023-11-02近代名人途經甘肅時書畫應酬有多忙
- 2023-11-02“一帶一路”上的甘肅:在家門口把世界“寶物”連連看
- 2023-10-24靜寧縣威戎鎮:隱沒的犬戎故都
- 2023-10-23文明的坐標|“絲路首座黃河石窟”炳靈寺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