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暢游隴原】永固古城逾千秋
王振武
坐落在民樂縣童子壩河邊的永固古城,曾是月氏族的都城。漢初曾是匈奴單于王的避暑之地,故又叫單于王城,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永固城已是繁華落盡,但它在河西走廊乃至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上的影響永遠不可磨滅。
永固古城地處祁連山北麓,焉支山西側,為東西交通要沖。它南控大斗拔谷隘口,是河西走廊南通唐蕃古道的捷徑,乃古代絲綢之路重鎮,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鎮守在河西走廊的最窄處,位于今日民樂縣。
民樂之地,有著悠遠的歷史。早在五千多年前,先輩們就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這里曾以廣袤的天然牧場和險要的軍事重地聞名遐邇,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第一次遠征河西匈奴,東晉法顯西行求法,即經民樂;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西巡”途經民樂,并召開了舉世聞名的萬國會議;洪水河、童子壩河、大都麻河、海潮壩河、酥油口河5條主要河流縱貫南北,水草豐美,是古代游牧民族遷徙、駐牧之地。
永固古城東有金魚山,西有廟兒山,城區為洼地,地下水位較高,古城城垣兩側有甘甜的泉水溢出,日久天長,便形成了景色宜人的東湖和西湖。
歷史上,西湖是永固古城的一大美景,那里泉眼密布,泉水匯集,滋潤著上百畝良田,因此就有了“西湖泉群”一說。且西湖四時之景迥異,美不盡述。春日,湖畔芳草吐綠,山花爛漫;夏日,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秋日,藍天、碧野、山巒、草地、樹叢、湖水構成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冬日,湖面冰封,恰似鑲嵌在永固城內的一塊明鏡……
永固古城不僅景色優美,而且歷史悠久。據歷史記載,春秋戰國時,月氏人就選定水草豐美的河西中部地區建造起東、西兩座王城。西城是水澤之地的昭武城,東城便是草原之域的永固城。永固古城作為月氏東城,與臨澤昭武城遙遙相望,成為月氏人引以為豪的雙璧。后來匈奴逐漸強大,趕走了月氏,控制了河西地區,將月氏東城改筑為單于城。單于城是漢以前河西修筑的大城邑,是從扁都口進入河西的要地。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聯通大月氏夾擊匈奴,此后,張騫被單于拘獲滯留的地點就是此城,而一代戰神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河西,大破匈奴也是在此城。
安史之亂后,永固城先后成為吐蕃和回鶻活動中心,西夏時又為甘州回鶻臨時都城,元明時永固城復稱為單于城,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城池,定名永固城,轄甘州城守營、山丹營、洪水營、大馬營等。
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在公元前989年西巡時曾到過“焉居、禺知之平”,禺知即月氏。若從那時算起,永固古城已在張掖大地上經歷了三千年歷史風煙。
如今,古城的遺址在鎮子邊,人們為了保護它們,將農舍蓋在了遠離古城墻的地方。
留存的古城墻,大約有二三米高,是古城城墻的一個角,建在一片開闊平坦的臺地之上,周圍是農田。
一層層人工夯筑的痕跡清晰可見,這不是普通的土墩,這是先民們僅靠雙手修葺而成的城。當年為修筑古城而搭建的棧道、木椽的孔道依舊保留在城墻上,或大或小,或高或低……
有考古專家根據永固古城留下來的遺址估算,永固城原城南北長約1600米,近方形,面積2.1平方公里,城垣夯筑而成,墻基厚8-10米,高達9米,墻外設有護城河。城內偏北筑有東西向土垣一道,把城分為南北兩城,當地群眾以其形狀如算盤便稱為“算盤城”。
曾經雄偉高大,商賈紛紜而至,繁華一時的永固古城,現在只剩下西北一隅的斷壁殘垣和孤立于湖邊的清代土塔,似在追憶著古城昔日的輝煌。
作為曾經月氏國的都城,如今的永固古城雖然只留存了一段古城墻,可是漫步在城墻邊,細膩的土層與厚重的墻體完美融合,會讓人不禁發出驚嘆,在獵獵而過的風聲中,微閉雙眼,仿佛能夠聽到月氏人在草原上放歌歡唱。
- 2023-11-07【暢游隴原】絲綢古道上的峽口古堡
- 2023-11-07前塵舊影里的蘭州小西湖
- 2023-11-02近代名人途經甘肅時書畫應酬有多忙
- 2023-11-02“一帶一路”上的甘肅:在家門口把世界“寶物”連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