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沖刺“5A” 金城關·黃河古渡有新追求



2023年12月20日,甘肅省文旅廳正式宣布,我省9家景區成功晉級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其中,我市金城關·黃河古渡景區和水墨丹霞景區雙雙晉級。喜訊傳來,蘭州人無不為之振奮,因為這是我市自2005年以來首次實現一年創建晉升兩家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同時金城關·黃河古渡景區還將向國家5A級景區繼續沖刺,有望成為填補蘭州國家5A級景區空白的里程碑。
講好黃河故事 “古渡”不可或缺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河在蘭州向東流去,朵朵浪花好似母親溫柔的雙手撫摸著這座城市。漫步于黃河之濱,目之所及皆是景:巍巍白塔立于山巔,悠悠水車臥于河畔,徐徐游船穿行河面……構成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濱水畫卷。
“黃河流域自古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融匯交流的地方,不同族群和生產方式的反復交流碰撞融合,使黃河文化逐漸形成了兼收并蓄、開放包容的特質。可以說,黃河文化在其發展中,自始至終以博大的胸襟包容萬物,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說起金城關·黃河古渡景區,就需要先了解一下“黃河古渡”的歷史由來,為此記者采訪了甘肅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史志專家鄧明。
“在黃河文化的傳承發展中,這種交流交融就是通過黃河古渡完成的。”他告訴記者:“古渡有津渡和橋梁兩種形式,皆處于陸上道路與河流交匯處。限于古代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條件,普遍建橋是不可能的,因此津渡就成為橫跨河流的主要方式。古代津渡皆選擇河面較窄、河床較深、地形平坦、流速較小處。”
由此可知,黃河古渡可以說是黃河文化和絲路文化以及長城文化重要節點,歷史上各族人民面對渡河問題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物產進行了開辟和建設,充滿了先民的智慧結晶。這些用來解決渡河問題的各種方式,最終成就了重要的文化遺產,蘊含了很多值得深入發掘的故事。可以說,如今要講好黃河故事,古渡是缺少不了的內容。
擘畫“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融合發展藍圖
金城關·黃河古渡景區位于蘭州市區,橫跨黃河兩岸,占地3.21平方公里,北至文溯閣四庫全書館,南至中山橋南廣場,西至羅九公路起點,東至圓通大橋西側。景區內包括了百年中山橋、元通橋濱河廊道、白塔山、蘭州碑林、重點特藏文獻文溯閣《四庫全書》、蘭州國學館等著名景點資源,展現出城景交融、景城一體的景區特色。
景區內不僅原汁原味地呈現了“蘭州八景”之一的“白塔層巒”景觀,更在白塔山下重現了有著重要文化意義的金城、玉迭二關,能夠生動展示出原生原態原貌原味的蘭州歷史記憶、文化記憶、生活記憶、飲食記憶,著力打造出了“中國蘭州 濱河廊道”文旅品牌。
金城關·黃河古渡景區采用大小環線環環疊套的形式,串聯了各主要景點,規劃出兩大片區一廊道。其中,以羅九公路為景觀交通廊道,連接中山橋-白塔山-碑林片區與文溯閣-國學館片區,明確了創建主體,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統一打造,整體形成了“一處一景,步移景異”的觀覽效果。可以說,景區涵蓋了蘭州市具有城市標志形象以及歷史文化底蘊的各個資源點,觀賞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兼具,成為一張全新的蘭州城市名片和一個靚麗的城市形象展示窗口。
蘭州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檸告訴記者:“該景區的打造秉承著‘城景合一’‘城景相融’的大旅游理念,必將極大推進城市和景區一體化融合發展,力求把整座城市作為一個大景區建設和經營,旨在努力擘畫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融合發展藍圖。”
記者了解到,黃河古渡景區的打造十分考究,并非簡單地將其標準局限于一塊“5A”牌子,而是在傳統的創建掛牌模式中努力做出了向好向優的科學調整,全力以赴將“升A掛牌”和提升旅游景區發展質量進行了同步推動。在實際工作中,更是追求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旨在讓景區具備高品質、游客享受好心情、發展實現高質量,力求讓這未來扛鼎金城旅游發展的重量級景區在滋養文化傳承發展中彰顯生態文明。
建成后真實還原千年前金城關全景
目前,金城關·黃河古渡景區后期工程仍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下一步,將通過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休閑為脈”的文旅深度融合方式,不斷開發以休閑度假為核心的旅游業態,打造具有絲路神韻、蘭州品格的黃河風情畫卷、文旅商業標桿、城市展演平臺,最終將景區建成為景有可覽、游有可觀、文有可感、閑有可享的蘭州旅游新名片。
據金城關·黃河古渡景區設計規劃公司負責人劉蕓介紹,待該項目中的白塔山隧道雙向貫通后,白塔山北廣場空間將得到全面釋放,屆時將統籌金城關及白塔山北廣場,打造出一個獨具文化特色的絲路商埠重鎮。其中,將通過建筑外立面改造、道路鋪裝、景觀布置、綠化美化、情景布局、文化植入、亮化提升、商業化運營等方式,打造出一條集“吃、住、游、賞、購、娛+安全+智慧”為一體的步行街,真實還原千年前金城關全景,為廣大游客及市民奉上一道城市文化遺產盛宴。
同時,還將對白塔山燒鹽溝爬山樓現有的窯洞進行修繕改造,打造歷史文化山莊,結合爬山樓片區現狀建筑打造主題酒店、主題客棧、精品酒店等。補充配套該區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結合山上建筑提升周圍景觀,增加小品布局,最終構筑一片人文藝術之地。
此外,將通過合作聯營模式拆除原有破舊廠房,新建主題劇場,引進《絲路花雨》《大夢敦煌》及《彩虹之路》等優質舞劇,全力打造出一個高品質的沉浸式觀影廣場,在蘭州旅游旺季期及平常時期合理安排演出場次。屆時,必將通過優質的演藝項目進一步為金城關·黃河古渡景區引流,延長來蘭州游客停宿時間,帶動全市旅游服務業快速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規劃設計,還將下大力氣提升蘭州碑林及國學館等重要文化旅游景點,有效串聯中山橋、白塔山、碑林、國學館等歷史文化景點。”劉蕓表示:“對景區景觀亮化提升,以大寫意的藝術表現手法,打造大尺度的光影成像面,補位白塔山夜景暗區,與白塔山人文景點及黃河濱河景觀帶交相輝映,實現‘山—河—城’的立體動態畫卷,打造蘭州文旅融合的觀景勝地。”
古老神奇地貌成就蘭州獨特之美
丹霞是自然贈予人類的禮物,散落在西北的各個角落。在距離蘭州市區僅20公里的地方,有一處古老卻異彩紛呈的土地,那便是水墨丹霞景區。這里有以丹霞和彩色丘陵為主體的地質遺跡,并伴有黃土地貌、流水切割形成的多種坡面地貌以及河流地貌等,丹霞崖壁、丹霞山峰、丹霞峽谷、彩色丘陵是整個地質公園的主要地貌類型。這片中國面積最大的彩丘群,面積達600平方公里,上榜《中國國家地理》,不停地用絢麗的色彩顛覆著人們對于西北的認知。
“太震撼了,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自南昌的王少波非常興奮地贊嘆道:“進入到水墨丹霞,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這里的水墨丹霞美在形態,在結構,在色彩,在意境,在于無窮變幻,我覺得非常神奇,這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屬于蘭州的獨特之美。我一定要把這些都拍下來做成短視頻,向南昌的市民推介蘭州的獨特景色,讓大家都來看看這壯觀、神奇的丹霞景色。”
蘭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區是蘭州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一處集自然觀光、文化體驗、地質研學、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項目。景區因分布面積最大、地貌種類最全、形成時間最古老、發現時間最晚、保存最完好、離城市最近、原住居民最少、文化積淀最深、名人經過最多,有絲綢之路上的“黃金旅游資源寶庫”之稱,自開園至今受到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新社等國家級媒體的高度關注,多次榮登新聞聯播等重要欄目。
“這里綿延分布的彩色丘陵,好似與天際線融為了一體,勝似彩虹垂天。”王笑君是一名律師,平日里緊張忙碌的工作,總讓他不由自主有一種想逃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懷抱的愿望,機緣巧合之下他便選擇了水墨丹霞。他感慨地說:“真是挺難忘的,一眼望去,那五顏六色的山丘在陽光下濃烈地交織在一起,好似一幅無邊無際的潑墨山水,美不勝收。”
依托“如意甘肅”打造蘭州旅游增長極
天工染水墨,金城映丹霞。這景如其名,就仿佛畫家毫不吝嗇地將最絢麗的色彩全部傾倒在此起彼伏的山體上,與冬日里純凈的白雪一齊在陽光的照射下,濃烈地交織,蕭瑟是水墨丹霞的草木在冬季里的新衣,濃與淡、深與淺、明與暗,使這幅水墨丹霞畫卷顏色更加艷麗,恍若是另一個世界的景象,卻又那樣真實地展現在眾人眼前。
目前,景區內依托丹霞地貌已建成絲路霞光、絲路雄鷹、飛天探秘、九色丹青、丹秀映天、翠峰瀾天、丹頂攬勝7個觀景平臺以及絲路古途景觀大門、沙井部落文化廣場、沙韻駝鈴景觀大道、全長2.5公里的丹霞棧道。同時,景區內部道路環線也已具備通行條件,觀景平臺、棧道等基礎設施已投入使用,丹霞小鎮民宿區、絲路古途駝馬驛站、迷宮等項目已完成建設任務。
接下來,景區還將瞄準省內外廣闊旅游市場,借助“交響絲路·如意甘肅”旅游品牌,不遺余力持續完善旅游功能、強化旅游服務、提升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品牌,大力挖掘生態康養、休閑度假、戶外運動、研學旅行、非遺體驗等旅游新業態,力爭將蘭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區打造為西北旅游度假目的地和蘭州旅游增長極。(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 2024-01-08尋“秦”記:大學師生歷時20年探尋最早的秦
- 2024-01-08以“城”相待 蘭州勝景自帶西北魅力
- 2024-01-08山河入景 最美蘭州雄奇多底氣足
- 2024-01-08“隴原紅色文藝輕騎兵”惠民演出亮相蘭州老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