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蘭州老街
后五泉 一代名儒的故園守望地
五泉山后氣空蒙,幽谷無人野草叢。
青嶂雷旋飛夜雨,白楊葉大戰秋風。
數間精舍煙霞老,一線危崖樵牧通。
游釣不來過廿載,山中猶聽舊蟲鳴。
大清嘉慶年的某個清晨,如同大清朝的任何一個清晨,皇宮中早起的大臣們準備上朝,在這個平靜的清晨,一個叫秦維岳的官員上朝前發現朝服有破洞,于是便用宣紙糊住,涂上顏色。這一幕恰巧被嘉慶皇帝看見,這個來自蘭州的官員因為這個細節,命運有了轉折。
那次早朝后不久,湖北鹽法道空缺,嘉慶皇帝想起宣紙糊官服的節儉人,于是讓秦維岳出任湖北鹽法道。鹽政系統是清代最肥的差事,鹽法道是一個肥缺。秦維岳曾兩任湖北鹽法道,并署理布政使、按察使,他整理鹽務、錢法,裁汰陋規,止住了販運私鹽、盜鑄制錢的歪風。
這個不愛財的西北人不僅不貪錢,還自己出錢振興教育,獎掖人才,他捐出自己的養廉銀數千兩,創辦江漢書院、勺庭書院,為地方培養人才。由于奉公守法,恪盡職守,他四次擔任湖北鄉試提調官、監試官。
一百多年后,當我踏進這個叫后五泉的地方,就與那個清朝人有了交集,我似乎能聞到空氣中彌散的墨香和清幽的茶味,通過夜雨巖、后五泉、聽雨山房、秦家房頭頂富含古意的地名,和秦翰林打了一個照面。
就在秦維岳仕途順暢之時,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其母病逝,遵照禮制他回鄉丁憂,也許是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也許是甘省人的濃重的鄉土情結,從此再未出仕。回鄉之后,秦維岳向陜甘總督建議創辦五泉書院,并率先捐銀1000兩,作為創辦書院的經費。他又多方奔走,籌集資金,在今城關區賢后街東端辦起了五泉書院。秦維岳先后被聘為蘭山、五泉兩書院山長,為地方培養出很多人才。
晚年秦維岳隱居于阿干河畔的后五泉,至今,后五泉、八里窯一帶的老人還稱他為“秦翰林”。秦維岳將書齋取名“聽雨山房”,在這間書房里,他寫了很多吟詠蘭州的山水風物,其詩集《聽雨山房詩抄》,收集詩文293首。
后五泉是秦維岳祖居之地,他祖上五世任肅王府錦衣校尉。清軍入關后,家道中落,其祖父秦潤在水磨溝一帶,以植果樹種菜為生。他父親秦基貴曾是國子監的太學生。秦維岳幼承家學,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考中舉人,在蘭山書院學習。此時,蘭山書院的山長是“關中四杰”之一的臨洮吳鎮。在吳鎮的指導下,學習經史和古詩文,經過七年的刻苦攻讀,秦維岳學業大有長進。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進士,被授職翰林院編修。他的同科進士,有清代著名的學者洪亮吉、邢澍等人,邢澍是武都人,在清代學術史上和張澍齊名,人們稱“隴上二澍”。在北京期間,秦維岳和這些人談經問學,友情篤深。洪亮吉稱秦維岳的詩:蹊徑迥殊,語語超脫。
秦維岳的書齋為什么叫聽雨山房?源于夜雨巖。夜雨巖是蘭州古時的一個名勝所在,明肅靖王詩《夜雨巖》描述:淡淡龍輕靄,沈沈映落霞,雨馀聲愈急。風動滴還斜。楸樹浮殘葉,春山泛落花。翻疑最深處,猶似隱仙家。
《重修皋蘭縣志》記載:夜雨巖在縣南十里皋蘭山后麓深谷內,巖如覆屋水滴滴不絕,聽之如雨,明肅藩以夜雨巖名之,清嘉慶時,蘭州道嚴烺禱雨靈驗,改名為“靈雨巖”,并樹碑紀事。1919年,青海屯墾使蒯壽樞在巖下建一尊佛像,雖用鋼筋水泥塑造的,但莊嚴妙麗,勝似泥塑,蘭州人稱之謂“站佛爺”。
前有阿干河流水潺潺,后有夜雨巖叮咚作響,房前青菜碧綠,屋后冬果掛枝,讀書、聽雨、品茗、雅集,置身于后五泉的菜園,才能品味出“聽雨山房”的意境,此書齋名妙不可言。想必,秦翰林也十分愜意,在《水調歌頭和瑤圃弟六月別墅同人小集》中,他寫道:
蓮凈淥波出,紅蓼野人家。
神清洞古無暑,不著苧蘿裳。
有客東橋問訊,正好污尊村釀,
舊學論文章。
親戚悅情話,林薄滿秋商。
……
后五泉,有其名必須得有五個泉,于是龍泉、伏泉、馬黃泉、葉家泉、謝泉并稱為后五泉。據記載,后五泉溝口西北有一座山門牌坊,上有“后五泉”三個蒼勁渾厚的大字,是蘭州近代名人榆威將軍、書畫家裴建準先生于民國37年(1948年)所書。過牌坊,又列一重門,上嵌一匾,書“水石人心”,系明天啟五年乙丑科進士、蘭州人楊泰升的墨跡。由于此地水木清華,佛寺幽僻。臨洮舉人、蘭山書院山長吳鎮《后五泉》詩中寫道:
前山游罷后山游,盛夏泉聲冷似秋。
龍口飛涎人狎見,更登龍脊俯清流。
山靜猶馀太古風,千章夏木翠凌空。
白云滿地誰能掃,應有神仙在谷中。
名山、名景、名士……后五泉曾是蘭州的一處勝地,這里的廟宇樓閣,在清乾隆及同治年間,屢遭兵燹,但后來修復,又遭人禍浩劫,蕩然無存。世間事物如同人一般,都有各自無法把握的命運,當年繁盛的后五泉、一代名吏秦維岳,未曾想到一百年后物是人非,只有夜雨巖下那一潭清水,還在兀自訴說悠悠往事。
彭維國 甘霖 瞿學忠
- 2024-01-24民國女飛行家獨行考察西北 記錄舊時女性生活困境
- 2024-01-24宋代開封府屋梁竟是甘肅造 深山石刻揭秘河運往事
- 2024-01-05文成公主進藏風沙彌漫 一碗“清水”賺得千年美名
- 2024-01-24去世前一年畫200幅秦腔臉譜 他搶救下蘭州文化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