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輕快的采訪。不僅因為秦州區植物染非遺傳承人杜霞是個善談的人,更因為身著綠色改良版旗袍、說話時眼睛熠熠閃光的她談吐中的智慧及對天水深沉的熱愛。”
□新天水記者 徐媛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天水開放大學的“染盡三千”非遺工坊時,一眼便看到面帶微笑等候著的杜霞。雖已退休多年,但其精神煥發,沉穩中透著一股干練,依稀可見年輕時的風采。
閑聊著走進工坊,入目是琳瑯滿目的扎染文創,布偶、抱枕、裝飾畫,俏皮而醒目。面前一張近四米長的桌上鋪著她親手染的藍色茶席,上置茶碗、茶壺、茶托及石榴葉染的茶墊。墻邊一排置物架上,擺放著小卷或藍染的茶席方巾,像開滿了一箱子的花。造型各異的針織玉蘭在瓶子里舞蹈,一捧金黃的郁金香在窗前燦爛。
“一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如同染盡三千的春風,展示架上的藍染作品,如遠山近水大河奔騰,染出了陽光,染出了雪山,還原的是自然,又抽象出一派渺遠的意境。
植物染優雅的色彩,清香的氣息,總是讓杜霞沉醉。用核桃皮及青柿子、石榴葉、銀杏葉、松針等染出來的不同顏色,從淡淡的鵝黃到棕黃到淺褐再到深褐,那是一種與工業無關的質樸與優雅,無論做成衣裙或圍巾,一上身自帶一種天然的內斂和寧靜的氣質。
于杜霞而言,每一種植物都是有能量的,經過風吹日曬、四季輪回,土地陽光空氣甚至周邊的植物共同成就了它,杜霞將它用于染布,“把能量換一種方式儲存下來,它在布里與我有了關聯,讓我看到生命的本質”。
藍染是有性格的,“藍白分明,固色之后再怎么攪在一起洗,你是你,我是我,從來不混合,很有獨立精神。” 杜霞喜歡看美麗的藍色全部留在布上,太陽下那隨風飄揚的淡淡的青,是宋徽宗最喜歡的“雨過天晴云破處”的天青色。
扎染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真正做成扎染布,需要長時間浸泡,好幾個小時泡下來,像是人與自然的另一輪對話。
“每一種植物都有性格,它們有的大度,有的包容,有的小氣,有的矯情,但總是會綻放出美。”作為植物染技藝傳承人,杜霞明白,只有活化到現代生活中,才能守住老祖宗留下的古老技藝,守住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五顏六色。她認為這些傳統的色彩連接著人
與自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連接著傳統與現代。杜霞常掛在嘴邊的話:“我們看非遺,不是看沉寂的標本,而是看活著的生命。”在杜霞的朋友圈里,她寫道:纈四季、染歲月,感謝這隨手拈來的自然饋贈。
杜霞說,植物染,就是把草木的性格和生命力定格在布上,把晨昏、四季、風和雨、晴和陰這樣的時光描繪在布上。她尊重每一種顏色的個性,仔細順應并發掘它們的美。她始終認為,靠近自然的生活,會帶給人們自在與安寧,還有更多的能量。因此,她始終愿意把植物染的樂趣和神奇分享出去,因為她懂得,只有讓更多人了解,天然染這項古老的技藝才能傳承下去,而不是丟失在時光里。
在杜霞看來,植物染是內心的節律與自然的相和。于是,大多數的閑暇時間,她總會到山野中,與泥土接觸,與草木鳥蟲嬉戲,感受自然的能量。“在大家的固有觀念里植物染只在西南,但它其實是一個大的概念,南方有南方的特有染料,北方亦有南方不曾有的風物,這需要我們一次次發掘和尋求。”
于是青柿子、石榴葉、銀杏葉等北方最常見的植株,成為杜霞案頭的常客。當它們與草木灰、明礬、綠礬、藍礬等染劑相遇時,奇跡也就在她的手下誕生了。杜霞說,有時圍席而坐,看掛在樹枝上隨風鼓蕩起的一陣陣彩色清風時,生命與自然便也就接通了。
在杜霞心里,顏色是有生命和靈氣的,她喜歡用那些顏色染出色彩繽紛的好看的布來。但誰也沒想到,在植物染行當,杜霞卻是一位新人。
過去三年,一度神采飛揚的杜霞安靜在家,不社交、不購物,生活回到最簡單的狀態。但就是在這一時期,從未接觸過植物染的她,在短暫接觸過植物染后便將其做得風生水起。
從前致力于家政母嬰服務與婦女技能培訓的大忙人開始染布,心安靜下來,她也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了。一向喜歡鉤織打墩繡的她不滿足于只是讓物料做出形變,她選擇了植物染——改變物料的顏色。那個顏色叫“自然”,是伴隨了她整個童年的色彩。
童年的生活是她一生的滋養。至今,杜霞的腦海中還每每出現童年時天水的麥場、稻子、土坯。“那時,夜空明亮、繁星閃爍,螢火蟲滿天飛,我會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會看銀白的月亮從低矮的屋頂上一點點爬升,會觀察金黃麥田里跳動著的螞蚱……”
許是,童年的色彩過于濃烈,新疆出生,喝著天水的水、吃著天水的飯長大的杜霞,對天水有著一番不言而喻的情感。從藍靛染色,到青柿子、石榴葉、銀杏葉、松針,杜霞的植物染技藝里蘊藏著對藝術和天水的熱愛,在她的匠心之下,繁衍于天水上空的廣博文化,生長于天水大地的豐富植物,在一塊塊布里再次綻放光彩。
“在天水五十一年,我目睹了天水由麥場、稻子、土坯、黑渠溝,一點點發展到現在,它的山水、它的文化、它的氣韻,它的一切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呈現。”把天水的特色文化融入植物染創作,用自己的文創產品絢爛美麗的家鄉,是她一直想做的。
“一食一味、一款一物的背后,都蘊含著獨特文化腔調,承載著城市印記。用時尚、靈動的元素將天水八千年地域文化呈現給更多的人,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兒。”杜霞希望來天水旅游的人,在帶走一份誠意滿滿的伴手禮時,也將其所蘊含著的天水特有文化記憶,及一份延續自然氣息的生活方式帶回家。
因而,將文化融入產品,將自然融入生活,鐫刻在時光里的燃盡三千,在杜霞看來,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校企合作、非遺傳承人、非遺工坊,面對重重加碼,她是開心的,但她說哪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
與杜霞相談的近三個小時,記者時常被她腦子里的萬千想法觸動,也驚嘆于她并不尋常的人生軌跡。自退休后她堅持創辦家政服務公司、巾幗培訓學校及“染盡三千”文化產業公司,在那尚無人走過的道路,她孤勇地踏了出去,甘作農村婦女、下崗女性的踏腳石,在前行的道中閃著微光。
與杜霞的交談因色彩而起,但絕不止于顏色。看著面前灑脫與干練的杜霞,記者忽然想起染織藝術家志村福美所說的:“色彩不只是單純的顏色,它是草木的精魂。色彩背后,是一條從一而終的路,有一股氣韻自那里蒸騰。”
- 2024-01-24古人打卡隴右秀“詩”力 廊橋觀景抒懷愜意得嘞
- 2024-01-24這件1700萬年前化石的發現 揭開巨獠犀的神秘面紗
- 2024-01-24"三千只取一瓢"的弱水在甘肅 后羿求不死藥曾踏過此河
- 2024-01-24知名黃河地標始建自明代 白塔古園林俯瞰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