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是百年來出土簡牘最多的地方之一。目前,位于蘭州的甘肅簡牘博物館已經對公眾開放,長期“藏于深閨”的珍貴簡牘文物,獲得了展示和利用的“舞臺”。一起踏上尋“簡”之旅↓↓↓
尋“簡”之旅 穿越時空開啟探知之門
簡牘是紙張發明之前,中國古人最主要的文字書寫載體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古人們使用簡牘大概有三千多年。在甘肅,共出土漢簡6萬多枚,占全國的一半以上。
一般來說,細條形的稱為簡,方形的稱為牘,南方多產竹,所以簡牘以竹質為主,而在西北地區,則多以胡楊、紅柳等木材來制作簡牘。現在看到的簡牘不僅有“胖瘦”之分,還有長短之別。在漢代,最常見簡的長度就是23厘米,也就是漢代的一尺。這是因為,古人書寫是將其拿在左手上,并將一端卡在手腕內側,用右手進行書寫。這個長度,就會非常方便。因此,簡牘也有另一個名字:尺牘。
在簡牘里,你可以看到古人豐富、動人的生活。一份公元22年的簡牘賬單,記錄下朝廷使者來邊地慰問途經肩水金關時具體的餐食及花費。共花費一千四百七十錢,由27名肩水金關官吏一起平攤。您看,2000年前,古人就已經實行“AA制”了。
《四時月令》也是一件國寶級文物,上面明確規定春夏不能捕殺動物、不能砍伐樹木,這也是漢代當時的“環境保護法”,對如何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做了明文規定。
在簡牘里,我們可以看到托友人代買東西的信件、出入關門的友好往來、政府通告、信手涂鴉,甚至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九九乘法表。
甘肅簡牘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韓華:西北漢簡是一個百科全書,因為它涵蓋的學科門類特別多,直接可以還原出當時的傳世典籍不能記錄的一些微觀的活動。
如今,我們出差旅行會選擇入住酒店或民宿,古人出行會住在哪里呢?
懸泉置是漢代官方郵驛接待機構,負責接待過往的官員和西域使者,傳遞軍情、文書。古道繁華,2000多年前,這里的駱隊絡繹不絕。懸泉置的發掘,讓我們得知西漢時期中國就已經形成了較為發達的郵驛制度。整個建筑院內設有大小不等的28間房屋,屋側便是馬廄,一般飼養著40匹馬,服務于古代郵驛系統。
三十多年前,這里出土了35000多枚簡牘。其中有一枚里程簡,它詳細記載了從武威郡到敦煌郡,沿途各驛置之間的里程,它和另一枚在居延地區出土的里程簡互為補充,共同勾勒出完整的絲綢之路東段路線圖。
甘肅簡牘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韓華:它完整復原出了從漢代長安到今天敦煌整個的一條線路,河西走廊的節點之間是非常連貫的,從而證明確實在漢代設四郡列兩關的時候,有這么一條具體又鮮活的交通線存在。
如果是重要的文書,漢代還有嚴格的保密措施——“三緘其口”。也就是像這樣的封檢,首先在上中下鋸上三道封線,接著拿麻繩繞上三圈,然后還要摁上印泥,再拓上印章。
如今,在甘肅參觀這些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簡牘,就像是翻閱一本記錄兩千年前絲綢之路的“百科全書”,這一枚枚原木色的簡牘也開啟一扇扇對歷史的探知之門。
- 2024-02-01甘肅省每10.08萬人擁有1座博物館,居全國第二!
- 2024-02-01甘肅省以館校共建方式培養古籍修復人才 青春力量加入古籍修復
- 2024-02-01“祥龍獻瑞·琴動金城”迎新春古琴雅集亮相蘭州國學館
- 2024-02-01讀者出版集團入選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