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禮縣《春牛圖》典型的農耕文明視覺符號
憨態可掬的《春牛圖》。
禮縣春官歌是以禮縣龍林鄉川壩河谷地區為流傳中心,廣泛分布于禮縣下四區的一種非常原始的說唱藝術。2008年,禮縣春官歌演唱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春官除了“說春”之外,還會向農戶送上自制的《二十四節氣表》,也稱《春牛圖》。
這種《春牛圖》系民間春官自制的木刻版畫,以實用為主,但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意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也是最具典型性的農耕文明視覺符號。
一
在地處甘肅東南部的禮縣農林鄉一帶,至今還流傳著古老的民間風俗——說春,是一種具有濃厚民俗文化特征的說唱藝術。說春的民間藝人稱為“春官”,每年冬至前后,春官們每兩人一組,身背褡褳,懷揣一疊“二十四節氣表”,外出說春。春官每到一家,即唱起韻調古樸的春官曲,祝愿主人一家來年吉祥如意、子孝孫賢、發財致富,同時贈送一張來年“二十四節氣表”,充當春天使者的角色,表明春天即將到來。禮縣春官自制的“二十四節氣表”,被稱為《春牛圖》。
《春牛圖》系春官自制的民間木刻版畫,用彩紙印制,圖文并茂,文字內容以二十四節氣為主,同時附有關于來年的氣象、收成等信息的預言,占據畫面的絕大部分面積,下部繪制耕牛和農人形象。主旨在于勸農事、促生產,雖以實用為主,但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意蘊和獨特的審美價值,也是最具典型性的農耕文明視覺符號。
《春牛圖》圖像部分內容,以造型敦厚、古拙的春牛和農人形象為主體,春牛的形象采用民間藝術中“添加”的裝飾方法,在牛的圖形部分刻“牛”字,突出主題;農人頭戴草帽,有的手拿鞭子,合乎“鞭春”主題,有的肩扛木犁,正向田野行進,似乎傳達“人勤春早”之意,用極其有限的圖形元素,傳達出了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民間生活氣息。
《禮縣志》中記述農林鄉一帶當地的民間傳說:“過去每年‘立冬’后,皇上將新一年的‘節氣表’,通過規模較大的祭祀活動后,再傳給各州、府、縣官,再到××廟舉行‘拜春’儀式后,把‘節氣表’分發給各路春官,讓春官通過‘說春’的形式分給各家各戶。”雖為民間傳說,但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春官”及其“說春”的源流是由古代官方的、與立春有關的禮儀、節俗活動發展而來。
二
中華民族很早就進入農耕文明時代,歷代統治階級也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因此對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的歷法、節氣也非常在意,傳播來年的節氣、氣象、收成等信息,歷來就是一種官方行為。《周禮·春官宗伯第三》“馮相氏”之職中明確指出:“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作為中華民族發源地的黃河流域,春天是播種的黃金季節,所以標志春天到來的“立春”節氣,就成為中華民族傳統中最重要的節日。
《事物紀原》中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土春牛”也首次作為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重要圖像符號出現。東漢明帝永平年間,立春之日,從中央到地方都要舉行迎春禮,“京師百官穿著青衣,郡國以下的官吏頭上戴著青幘,樹起青幡,并把土做的牛和耕人置于城外,以此儀式告訴百姓已到立春時間,土牛和耕人一直要擺至立夏”,此時,作為農耕文明象征的重要視覺符號系統“牛和耕人”已約定俗成。
除了“土春牛和耕人”外,漢代最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畫像石中也有少量的“牛耕圖”,和《春牛圖》圖形部分的藝術形式、趣味極其相似,也有勸課農桑的意義,但無“二十四節氣”等文字內容,可以稱得上《春牛圖》的雛形。
禮縣與農耕文明息息相關的立春系列民俗文化在此承傳、發展,“春官”與“說春”風俗,可以稱得上古代立春民俗事象的活化石。
三
《春牛圖》的呈現內容除二十四節氣以外,還會涉及來年的天時氣象、收成等方面的信息,例如“×牛耕田”“×龍治水”“×日得辛”“×人共丙”“×屠共豬”等,耕田之牛、治水之龍越多,說明來年的雨水越充沛;得辛之日越短,說明來年五谷成熟越早;共丙之人、共豬之屠越少,說明來年的收成越好,在當地民間,取“丙”的諧音為“餅”。
《春牛圖》中還有關于來年出行、紅白喜事等活動的導向性信息,傳達了幾乎所有與農業生產及其他民事活動相關的重要內容,對農民的衣食住行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是他們行動的指南。
《春牛圖》既有民間藝術的質樸、古拙,又有傳統民族文化藝術的清新、典雅,和其他民間藝術一樣,表現過程不受過多規范的約束和限制,大膽自由,對比強烈,純繪畫的因素濃厚,而前者則更具有北方藝術古樸、粗獷、稚拙的典型特征。《春牛圖》中刻制的文字占據了畫面的主體,雖然出自民間藝人之手,但不拘成法、天真率意的字體,卻產生了另外一種獨特的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和審美享受,文字不受過多傳統書寫規范的制約,章法于單純之中又富有變化,結體隨意,也雜有許多錯別字,但從造型藝術的角度來看,反而增添了幾分率真和浪漫。
每年立春至春節期間,《春牛圖》也成為隴南許多人家中不可或缺的、兼實用與審美為一體的裝點居室的藝術品,與大紅大綠的年畫、鮮活亮麗的窗花、和煦明媚的陽光一起,將春的氣氛推向高潮。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劉小雷
- 2024-03-01博物館里尋龍蹤
- 2024-02-28【溯源甘肅】隋唐時期甘肅的貿易安邊政策
- 2024-02-26姜維圍困司馬昭的鐵籠山在哪?一枚軍印揭秘這場鏖戰
- 2024-02-27千年蜀道上的青泥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