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合木雕作品 李鼎
李鼎
木雕,是木制品中最具形之美、器之味的工藝品之一,有著“非遺之花”的美譽。雖歷經數千年,但木雕這門古老的手藝仍然以其獨具魅力的匠造,裝點著人們的生活。
李丁合是平涼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傳承人,在木雕行業已經整整浸潤了三十多年,自小受父親的影響,一直喜愛鉆研木雕這門手藝。
“我主要做的就是木雕,比如古老的畫桌、方桌、圈椅、壁燈。這個手藝也是祖輩流傳下來的,我自己也喜歡鉆研這門學問,不懂的就看書學習、摸索、想象。”李丁合說。
早晨,暖陽初升,李丁合來到自家后院,打開刨床機,開始了一天的創作。
伴隨著轟鳴的機器聲,一張張凹凸不平的木板在機器的切割下變得規則平整。從蓋房到制作傳統家具,對于每一塊木料他都慧心巧思、成竹在胸,發揮它們最大的價值,將它們的生命用另一種鮮活的形式延續下去。
看他打初稿,鉛筆在一張張白紙上馳騁,將所有的靈感與構思變成手繪圖紙印在木板上,雕刻的準備工作才算就緒。李丁合說:“只要圖案畫成之后,總共有八十多把刻刀,有半圓、全圓、平刀、立刀、鏟刀、斜刀,大的小的,圖案和造型的創作都是在這八十多種刻刀當中變換。”
眼準手穩、錘錘有力、刀刀見效,心聚運籌帷幄之勢,手運爽快利落之感,李丁合樣樣得心應手。分層次、觀遠近、看高低、分塊面,打坯對于塑造整體造型起著關鍵性作用,也決定著一件木雕作品的成敗,必須循序漸進,不得急于求成。
“打坯后的第二道工序是修光,修光的時候特別慢,特別細心,要修得合適。修光完畢后打磨,刨光以后就要在上面刻文字,刻完作品就成功了。”李丁合介紹道。
木頭為紙,刀為筆。百轉千回的思量,在一刀一刻間自如地游走,沉屑在木質的清香中飄濺,刀刀合縫,更深藏慧心。“我做的這些東西都是榫卯結構,沒有用一顆釘子,沒有用膠粘,包括槽、大卯、小卯、燕尾式卯、對角卯、尖卯,主體上都是純手工打造的。”李丁合說。
在李丁合看來,木刻是一門很寶貴的手藝,寒來暑往、日出日落,他一直在圖案的創作中思考。時光走筆,歲月成章。一把刻刀,一段木頭,李丁合用作品記錄著世間萬物的美輪美奐,而一件件作品,也在他的精雕細刻中被賦予深厚的寓意。
每次的心領神悟,李丁合都能讓圖紙上的花鳥、蟲魚、山水、人物都銘記腦中,并最終在木材上形象逼真地勾畫出來。雕刻一生,回望學藝之初,一切仿佛早有定數,他的一生都在這一筆一畫的雕刻中,與木頭結下了不解之緣。
李丁合說:“作為非遺傳承人,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雕刻這門手藝,把咱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這門古老工藝流傳下去,發揚光大。”
從一張張粗獷的木板到一件件蘊含百樣故事的木雕作品,在一刀一畫中,李丁合與木雕的光陰故事持續上演。
- 2024-03-12【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文旅:讓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 2024-03-12【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武威打造“書城不夜” 民眾家門口品書香
- 2024-03-12“數字敦煌”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遺保護提供中國方案
- 2024-03-05甘肅靈臺:詩詞話節氣——《驚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