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裕神道碑碑額拓片。
王仁裕神道碑。
斬龍村王仁裕塑像。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尤其是眾多有名望的詩人都被賦予別致雅號,“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佛”王維……同學們耳熟能詳,但當時還有一位雅稱為“詩窖”的詩人,并且與甘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知道是誰嗎?他得創作多少首詩作,才能裝進“窖”中?
1 一塊石碑上,藏著“詩窖”的秘密
時間:上世紀80年代
地點:甘肅禮縣石橋斬龍村
村民們在田間揮汗如雨勞作,其中有一位村民一鋤頭下去,火星四濺……挖到大石頭了!好奇的村民拂去覆土,一塊碩大的石碑出現在人們眼前,由此一個深埋在地層下一千多年的秘密,讓一代“詩窖”的人生過往重新回到人們視線中。
聞訊趕來的專家細究石碑上的字跡,除了個別字在歲月殘蝕中漫漶不清外,絕大多數字都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他們一個字一個字地制作拓片,回去研究。很快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塊碑原來記述的正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文學家王仁裕的生平。
這塊偶然現世的石碑,碑額全名為“周故少師王公神道碑”,為此碑撰文者是北宋初年宰相李昉。一般人們用“王仁裕神道碑”來稱呼此碑。
去往禮縣石橋鎮斬龍村尋碑,在村中的碑亭中,可以看到“王仁裕神道碑”由碑首、碑身、碑疊三部分組成,碑首和碑身用一整塊巨石雕成。神道碑高3.05米,寬1.14米,厚0.4米。碑首拱頂,上覆六龍盤踞,威麗壯觀。碑額篆“周故少師五公神道碑”九字。碑趺長1.3米,寬1.18米,碑身高2.25米,碑面兩邊陰刻纏枝牡丹與石榴花紋。碑面中間陰刻楷書碑文,自右向左豎列36行,行71字,共2500余字,主要介紹了王仁裕的生平事跡及作品名目。
據碑文的記敘,王仁裕的主要作品有《秦亭篇》《錦江集》《歸山集》《入洛集》《南行記》《紫泥集》《華夷百題》《西江集》等共685 卷,還有《周易說卦驗》3 卷,《轉輪回紋鑒銘》22 樣,詩、賦、圖并行于世,這樣的創作力簡直是爆表啊。
據考證,王仁裕出生在唐朝末年,去世時已是五代時期的后周,平生創作詩作萬余首,這壓過了南宋時期以多產詩作出名的陸游,也因此有一個雅稱“詩窖”。
2“西江浣腸”后,從此人生開掛
就像詩仙李白有年少時“夢筆生花”、終成大器的動人傳說,王仁裕26歲時,也有“西江浣腸”的神奇故事,他自此人生開掛,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一發而不可收。
“王仁裕神道碑”說“唐季亂離,關右斯甚”,幼年的王仁裕“當童稚之年,失怙恃之愛” ,是兄嫂撫育長大的。他太皮啦,在李昉筆下,王仁裕25歲之前完全是“五陵少年”的紈绔做派,日日逗貓遛狗、打獵游玩,任由大好年華虛度。
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神奇的事:
王仁裕“年二十五,方有意就學。一夕夢剖其腸胃,引西江水浣之,又睹水中砂石,皆有篆文,因取而吞之。及寤,心意豁然,自是資性絕高。”
自此王仁裕開始了華麗的逆襲,不到兩年,學業大進,他的聲名便在秦隴之間響亮起來。
王仁裕,生活在唐末這樣一個大分裂的時代。公元905年,王仁裕26歲,為李茂貞屬下秦州節度使李繼崇幕僚一一秦州節度判官。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又相繼在前蜀、后唐、后晉、后漢為官,在宦海沉浮中,他的創作歷程根本停不下來。
國家不幸詩家幸!王仁裕“有詩萬余首,勒成百卷”,就連中國古代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幼學瓊林》中也收有他的詩作。
王仁裕的一生懷有憂國憂民之心,和希冀清明盛世的政治理想和身處亂世滿懷羈旅之苦的人生情懷。只可惜他的萬余首詩,絕大多數都在歲月的風塵中散失了,只有十余首流傳了下來。
少年心事自可擎云,來看王仁裕年少時的詩作《題麥積山天堂》:
躡盡懸空萬仞梯,等閑身共白云齊。檐前下視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絕頂路危人少到,古巖松健鶴頻棲。天邊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題。
這首詩從“萬岡梯”“白云齊”“群山小”“落日低”“少人到”“鶴頻棲”六個角度描寫麥積山巍峨險峻的自然景觀的同時,也抒發了他登萬仞山而小天下,期望大展一番凌云壯志的美好愿望。
3 他的見聞錄里,竟目睹了大熊貓
后世的人們最推崇王仁裕的文學成就卻來自筆記小說。
王仁裕的筆記小說,步唐人后塵而又有創新,明顯體現出唐代傳奇向宋代傳奇的蛻變。他的筆記小說代表作是《玉堂閑話》。在本書中,王仁裕開始以人物為中心去安排穩重曲折復雜的情節,形象鮮明,篇幅較長,有杰出的想象力,讀起來實在太引人入勝了!
《玉堂閑話》在思想內容、題材選擇和藝術技巧等方面對后世的小說創作簡直是指導性的存在,要是你問寫“三言二拍”系列的馮夢龍、在《聊齋志異》談狐論鬼的蒲松齡、在《儒林外史》大搞諷喻的吳敬梓,受哪位前輩的影響最深,他們一定會舉手:王仁裕。
另一部《王氏見聞錄》因為是記寫王仁裕自己的親身經歷,內容更顯生動并且更富于地域化。最有趣的是其中的《竹騮》篇關注到晚唐五代時,大熊貓在今天天水、隴南一帶的生存情況。《王承休》篇則通過記述蜀后主王衍游秦州一事,反映了秦州、成州、階州在五代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活,對今天水、隴南、漢中和四川區域風物研究有極高的文化價值。
對于身處五代亂世中的王仁裕來說,“開平”的美好祈愿終其一生也未能目睹。他在著作中對該時期歷史事件的忠實記錄,卻為我們理解處在唐帝國余暉中的士人對于五代十國的認知提供了珍貴的視角。
文/圖 奔流新聞記者·蘭州晨報記者 劉小雷
- 2024-03-19除了麻辣燙,天水還有什么?
- 2024-03-18從南宋12字石碑窺古代交規
- 2024-03-14文博日歷丨把春天穿在身上!五千多年前的“氛圍”穿搭長啥樣?
- 2024-03-14武威發現的慕容氏王族墓 揭秘唐朝多民族融合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