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勞簡》高清掃描圖
此簡1972年出土于破城子甲渠候官遺址,分三段書寫。內容為居延甲渠候官第十燧長徐譚的功將文書。“功將”即“功勞墨將”,功勞墨將文書指官吏個人才能與勞績的登記名單,是官方對官吏功勞下發的認定通知。
功將文書中有對此官員的評價、個人經歷、受獎懲情況等內容,與現代的個人檔案與工作考核表相似。一些“功勞墨將名籍”還記載有現任職務、爵級、姓名、年齡、身高、家庭住地及距現任職單位距離、工作能力、知識水平,亦包括任職后的功績等。
文書中講述“徐譚”此人“能書會計、治官民、頗知律令文”,是對其工作能力的肯定。“漢所以能制九州島者,文書之力也。”(王充《論衡》)。文書作為漢代政府運行的重要方式,奏疏詔書的精準傳達依賴于官吏書寫的規范。“能書、會計、知律令”作為官吏的基本要求,直接關系到他們的除補升遷。
“中功一勞”中的“中功”指得到的功。功、勞、功勞、功績,是漢代計算政績的名稱與單位,戍卒與官員每日巡視、抵御外敵、參與秋射等,都能積攢“功”、“勞”。簡文中提到了“河平二年、三年、四年秋試射以令賜勞”,“秋試射”即漢代秋季比武活動之一的秋射。秋射成績優秀可以賞賜勞績,漢代邊塞地區出土的簡牘中有大量以秋射獲勞的記錄,“功”與“勞”積攢到一定程度,便可升遷。當這位官員所屬的候官發現空缺,便以功勞案為依據,給出官員任免方案,呈報都尉府,以進行官員的升遷調動。
根據簡牘記載,兩千年前的漢代,有一套嚴格的官員考核系統與官員升遷方式,從個人能力考察、政績的上報、到每年的考核(秋射),都與現代的工作考核方式有異曲同工之處。官吏多次積累功勞,最后形成“以功次遷”的資歷。功勞升遷貫穿漢代官制系統,官制的良性運行對漢朝的政治穩定、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伍楚嘉 撰寫)
(甘肅紀檢監察網官方公眾號)
- 2024-04-09舊時蘭州人冬天踏冰過河太驚險 幸而建起黃河第一橋
- 2024-04-07四千年陶鼓韻悠長
- 2024-04-05中晚唐時期天水出過三位宰相 生平功過如何評說?
- 2024-04-02看見“不一樣”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