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壽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我們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
充分認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道德理念、人文精神等,始終是中華兒女心靈的歸屬,思想的根基,力量的源泉,情感的寄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是中華血脈綿延不絕的內生動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和深厚底蘊,提升國家形象和國際影響力,也有助于推動全球文化多樣性的發展與繁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的創新理論的“根”,其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內容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既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中華文明、使中華文明煥發蓬勃生機,又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中國特色,就能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突出特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內核。中華文明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從未間斷,綿延不絕,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華文明也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思想智慧。它所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理念,就體現著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可謂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我們的先人們發明了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在天文、算學、醫學、農學等多個領域創造了累累碩果,為世界貢獻了無數科技創新成果,對世界文明進步影響深遠、貢獻巨大,也使我國長期居于世界強國之列。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人民群眾文化自信的雄厚底氣。
全面拓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路徑。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樣。要挖掘整理,去粗取精,優化揚棄,把符合優秀文化內涵特征的內容分門別類地呈現出來。要對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深化提煉,展現歷史厚度,擔負傳承使命。要以科技賦能文化產業發展,借助新的技術平臺、傳播手段、前沿科技,讓文物“活起來”,讓史料“會說話”,讓文脈“傳下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視、可聞、可感。要從教育入手,加強校園傳播的力度,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要更加重視青年組織青年群體,通過年輕化表達、年輕態呈現,吸引年輕人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力傳播者、踐行者。要著力實現文化傳播和產業發展相促進,文脈傳承與潮流打造相融合,文化藝術和平民生活相銜接,與家庭教育、家風傳承結合起來,不斷傳承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作者為政協甘肅省文化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 2024-04-23在閱讀中抵達“詩和遠方”
- 2024-04-16展現行走中的動人風景
- 2024-04-12鄭怡楠:長篇小說《禹王書》彰顯玉文化精神
- 2024-04-03《黃河遠上》繪制逐夢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