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任磊
羊皮筏子等比例制作搬上舞臺,隴劇“嘛簧”多聲部演唱……連日來,甘肅省隴劇院百姓戲曲劇場內鑼鼓聲聲、隴韻悠悠,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原創隴劇《大河東流》正在緊鑼密鼓加緊排練。5月19日首演在即,記者提前走進排練現場,為廣大戲迷揭秘《大河東流》三大亮點。
亮點一:舞美制作本土化 羊皮筏子上舞臺
原創隴劇《大河東流》以20世紀30年代末抗戰為背景,以生活在黃河岸邊筏客子為主人公,以“小人物”的“大情懷”為創作原則,用極具地方特色的隴劇音樂、表演方式,表現大西北黃河邊上一群筏客子的恩怨情仇,生動講述了“羊皮筏子賽軍艦”的傳奇故事。
據透露,羊皮筏子作為劇中的重要道具,劇組按照1:1等比例制作的羊皮筏子將首次搬上隴劇舞臺。不僅如此,該劇的舞美創作也凸顯了濃郁的地域特色,“劇中是否出現黃河、鐵橋、水車等甘肅特有的文化符號,應該如何呈現,對于舞美創作都是難題。”甘肅省隴劇院院長王存說,戲曲藝術注重寫意,經過不斷推敲揣摩、無數次推倒重來,最終我們以虛實結合的大寫意手法,將老城墻、水北門碼頭、黃河水車等展現在舞臺上,這也使該劇具有了濃郁的地域特色。
不僅如此,劇組還制作了令人垂涎的酸辣夾沙、蘭州糟肉等極具蘭州特色的美食道具,臺詞中更是融入了甜胚子、灰豆子等,滿滿的蘭州特色呼之欲出。
亮點二:舞臺呈現特色化 隴劇嘛簧多聲部
隴劇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文化遺產項目和甘肅獨有的劇種,雖然只有60多年的歷史,但是卻有著其鮮明的藝術特色。隴劇表演動作吸收了部分皮影的側身造型,舞美更借鑒了皮影鏤空及旦角高髻燕尾頭飾等,形成獨特風格,而一唱眾幫、韻味濃厚的“嘛簧”,更是隴劇音樂的獨特之處。
該劇在傳統嘛簧的基礎上,創新加入了多聲部嘛簧唱法,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厚度,同時也讓人物的情感表達更有層次感,也增強了戲曲張力和音樂的震撼力。此次《大河東流》再次起用了《大禹治水》的音樂創作、甘肅省級隴劇非遺傳承人敬懷寶操刀,“該劇的唱腔設計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在隴東老道情的基礎上進行升華,通過音樂和配器的變化,增強音樂的張力和表現力。同時,現場演出采用民族管弦樂隊進行伴奏,讓音樂更具交響性,更加豐富多彩,這也是該劇音樂方面的最大的創新和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演員的舞臺表演融入了“地游子步”“側身搖晃”等隴劇特有的身段和表演樣式,彰顯出濃濃的隴劇藝術特色。
亮點三:演員陣容年輕化 梅花獎演員當綠葉
“傳統戲曲有傳承才能有發展。隴劇是一個新劇種,只有年輕人一代代堅守下去,隴劇事業才能發揚光大。”王存說,近年來,省隴劇院致力于人才梯隊建設,以老帶新,實施新生代演員培養計劃,以隴劇《大禹治水》為標志,目前第四代隴劇人已在舞臺上嶄露頭角,青年演員的表演充滿了活力與激情,為隴劇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展示出了隴劇藝術的強大生命力。
《大河東流》創排之初,甘肅省隴劇院延續了培養新人的傳統,演員陣容主打“年輕化”,大膽起用優秀青年演員趙丹挑大梁領銜主演“朱槐花”一角,邵炳德、譚強、段宏娟、李自存等一批優秀青年演員均在劇中擔綱主要角色。同時,“梅花獎”演員雷通霞、竇鳳霞積極對演員的表演進行場外指導,隴劇“梅花”佟紅梅更是親力親為,在劇中甘當綠葉出演朱槐花婆婆一角。
古老的金城關前、白塔山下,劉記筏客棧女掌柜朱槐花面對羊皮筏子和貨物毀于日寇轟炸的種種危難,將黃河兒女特有的豪邁和激情、不屈與擔當演繹的淋漓盡致……“在隴劇《大河東流》中出演朱槐花這個角色,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從唱腔、身段、表演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轉變。”趙丹希望能夠將以朱槐花為代表的既有人間煙火氣、又有擔當和民族大義的黃河兒女形象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據悉,隴劇《大河東流》將于5月19日、20日、21日正式揭開面紗,在甘肅黃河劇院連續進行三場演出。
- 2024-05-17【隴拍客】歡迎圍觀 敦煌陽關濕地的灰雁寶寶出窩啦
- 2024-05-175月23日至29日,蘭馬選手免費游蘭州水墨丹霞
- 2024-05-17敦煌陽關濕地監測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
- 2024-05-14【巡禮馬銜山】《禹王書》:原始氣息、現代情調與荒誕主義的巧妙融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