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霓裳羽衣”舞芳華——慶陽剪紙服飾秀寫意

“祥龍獻瑞”剪紙紋樣 惠富君

“抓髻娃娃”剪紙紋樣 祁秀梅

身著慶陽云領子的姑娘 資料圖

牡丹花頭飾 杜雨林

“剪云裳”“青花瓷”系列作品 趙彩霞

“鳳戲牡丹”長裙 賀杰

“剪云裳”作品展示 趙彩霞
李建榮
從慶陽到天水,從天水到西安大唐芙蓉園,再現身蘭州中山橋,亮相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拖裙甩袖,一場場慶陽剪紙服飾秀恬靜、秀麗,煥發著青春的朝氣,盡情展示著甘肅剪紙藝術的綺麗風采。在模特的婀娜移步里,一舉手,一投足,都深情款款地表現出剪紙藝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歌頌。正如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贊美的“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慶陽剪紙服飾秀莫不是這“霓裳舞”?
慶陽市鎮原縣文化館負責慶陽剪紙非遺傳承活動的組織、培訓,是慶陽剪紙非遺保護責任單位。該館館長常燕找到了一個展現甘肅剪紙的獨特形式。她帶領職工和傳承人,發揮剪紙傳承人的剪藝特長,設計制作了具有甘肅慶陽剪紙風格的剪紙長裙,以紅布代替紅紙,改裙擺為拖曳長裙,突出服飾的青春、喜慶、時尚氣息,凸顯剪紙圖案的文雅浪漫風格,無疑是一個藝術傳承、審美教育、非遺創新的典型案例。
創意:傳統時尚巧融合
慶陽剪紙服飾秀靈感來自哪里?是靈機一動,還是厚積薄發?
21世紀初,慶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了剪紙專業委員會,將全市剪紙傳承人和愛好者、中小學剪紙課老師組織起來,經常開展活動,形成了“老、中、青、少”四代剪紙人的代際傳承梯隊。在慶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帶領下,他們逐漸走向全國,多次參加對外文化交流,擴大了甘肅剪紙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剪紙藝人們互相學習,切磋技藝,勤奮創作,成果豐碩。在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和全國各地的民間藝術展覽交流活動中,都離不開他們的身影。慶陽剪紙藝人們堅持開展剪紙進校園、進社區藝術教育活動,培養剪紙新秀,數十年如一日。他們參加全國各地的剪紙展覽和競賽,屢獲大獎,剪紙服飾走秀就是他們參與這些活動,經常展示藝術風采的方式。剪紙藝人們就是在這不斷“走出去,請進來”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慶陽剪紙藝人們通過剪紙創作活動,內心的激情得到釋放,剪紙的風采得到展示。
人間四月花芳菲,慶陽環縣借助剪紙服飾秀,宣傳雜糧、羊肉等地方特色產品;在全省文旅助力天水麻辣燙的活動中,慶陽剪紙服飾秀現身天水古城,獻上來自岐黃故里隴東剪紙藝人們的敬意,吸引了無數觀眾;5月剪紙服飾秀在蘭州中山鐵橋亮相,網友評論說:“大氣精彩,雍容華貴,喜氣洋洋”“吉祥,喜慶,中國年味兒”……在深圳文博會,參觀者爭相與身著剪紙服飾的姑娘們合影,并贊嘆:“鳳落鵬城,為文博會增光添彩了!”
從董志塬上走出來的慶陽“霓裳羽衣”,將根深葉茂的隴東剪紙文化,傳向四面八方。
其實,剪紙走秀演藝在慶陽市已發展多年。在地攤社火里,常有表演者包頭戴花,穿紅色大襟襖和或紅或綠的百褶長裙,著紅色繡花鞋,手持勾鑼,舞之蹈之,歌之詠之。剪紙走秀中的彩傘也是黃土高原上社火項目中的道具,本意是祈求風調雨順,同時指揮演出隊伍的節奏。
民間藝術堅韌頑強地傳承著。流淌在我們基因里的剪紙文化符號,正在一點一滴地滋潤人們的鄉土情懷。
立意:唯寄長歌與我來
這場霓裳羽衣般的剪紙服飾秀的文化根脈在哪里?是否是民間傳統的詩意回望?
剪紙服飾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創新表達形式,鎮原縣文化館館長常燕還為“剪云裳”申請了專利,有的剪紙服飾還被用于制作婚慶禮儀服裝,這無疑使剪紙服飾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市場。
剪紙是民間藝術系統中為其他類型的工藝儲存紋樣的藝術,在服飾的設計中,是不可缺少的環節,隴東傳統服飾的剪紙花樣中就有鞋花、枕頭花、帽花、圍裙花、衣袖花等。慶陽市歷屆香包節的節會展演中,也出現過兒童舞蹈的肚兜裝、皮影風格的剪紙服裝秀等表演內容。
中華服飾文化古老、深遠、博大,紛繁多姿。秦服大袖繞襟,曲裾繞襟,有上著緊身袖衣,下著長裙的特點,男子崇尚袍服。漢樂府“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漢代婦女著襦裙較多。唐代婦女小袖短襦,緊身長裙,腰系綢帶,袒露脖頸,隨著胡服的引入,漸向飄逸風格發展……剪紙服飾吸收了傳統服飾的特色,形成了新的風格,使人們充分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時代風采,認識到古老剪紙在現代生活里的美學價值。
身著剪紙服飾的模特頭頂紅蓋,玉步輕挪,重現“紅輪披角斜”的效果。剪紙服飾秀活動,變換設計維度、轉換材質、簡化圖案、重新拼接組合,形成了新的創意衍生品。
寓意:霓裳實錄在其中
霓裳羽衣剪紙服的圖式來自哪里?
剪紙的圖式有許多是原始圖騰與傳統民間習俗的再現,慶陽剪紙藝人們把生命樹、抓髻娃娃設計到剪紙服飾之上,表達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還有一些寓意吉祥的剪紙圖案,如雙喜花是結婚的喜花;蓮花娃娃,表達連生貴子的愿望;喜鵲梅花,表達喜上眉梢的情感等。
其中,以祁秀梅剪紙作品為圖樣的剪紙服飾設計相當出彩。
祁秀梅,甘肅省鎮原縣臨涇鄉人,著名的民間剪紙藝術大師。她的作品中較為完整地保存和體現了民間傳統思想、美學思想,藝術觀念和造型觀念,并涉及許多圖騰文化和古老民俗。蓮花、菊花、牡丹花、海棠花、葫蘆花等多種剪紙花卉都是怒放姿態,一朵特大鮮花向四面八方放射,花枝展開若人之手臂,花心花瓣上帶著許多花籽,呈圓點或小方點狀,這種意象充滿大自然的張力,生命旺盛,朝氣蓬勃。而龍鳳呈祥等主題,與各種花草鳥魚、梅蘭竹菊等圖案配合,洋溢著浪漫喜慶的歡樂情懷。
慶陽剪紙具有形象生動、淳樸敦厚、富于裝飾性的特點。祁秀梅剪紙作品的風格秀麗中見厚重、單純中見深蘊,雅致中見富麗、規整中有變化,其剛勁有力的線條塑造出的傳統剪紙形象神古樸又莊嚴,給人以舒適、安靜、幽雅的感覺。慶陽剪紙服飾將這些作品轉換為設計圖樣,如花卉飛蝶、瑞鳥家禽、鹿鶴同春、燕鶴鳳鳥、獅子老虎等,凸顯了隴東剪紙的大氣、秀美,反映了人們的美好祈愿。
詩意:發于歌詠形于詩
“我愛霓裳君合知,發于歌詠形于詩。”一場場剪紙服飾秀,是詩也是樂,是舞也是歌。以強烈的視覺效果,形成了獨特的審美體驗,實現著傳統藝術的升華。
從古至今,人類把自身對自然現象的體驗、自然生態的感悟,創作為豐富的圖像。通過單純的、象征的圖形連接起來,記錄其精神,成為心靈化、視覺化的圖形系統。這些圖像的創造不僅是為了表達具體的自然形象,同時也是為了表達意念。兩者融合,形成了穩定的心理符號體系和圖案紋樣,這些圖紋成為特定族裔的文化符號體系和直觀形象藝術。慶陽剪紙就是這樣的文化寶藏。
慶陽剪紙服飾走秀以簡化的形體、創新的手法,激發了剪紙作品的活力,提升了剪紙作品的亮度。“動起來”的剪紙服飾以強烈的立體性、行動性展示,消除審美疲勞,以可視化的形狀、色彩、結構、風格,拓寬了剪紙藝術發展的全新空間。
在這里,傳統剪紙的象征體系被激活,跨越時空的局限,以“霓裳羽衣”的形態,由遠漸近,走上了高天厚土、藍天白云的大舞臺,動靜適宜地呈現著對稱、平衡,是一幅拖曳著的剪紙畫卷。如果你真想細讀,每一件作品中包含的題材、典故、象征等,都講述著一個個故事里的動人情節,傳達著一種種濃烈的情感。
剪紙服飾秀移步換景,以郁郁蔥蔥的秦嶺、子午嶺、六盤山、白塔山、皋蘭山為背景,形成了氤氳飄逸的氣韻、驚艷清奇的詩詞意境。身著“云裳”的表演者,行走在關隴大地、涇渭之間、黃河兩岸……真是云霓拖曳、倩影翩翩。慶陽剪紙服飾秀的驚艷亮相,展現了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綺麗風采。
理解了慶陽剪紙服飾秀的創意、立意、寓意、詩意,我們就能明白,這一場場服飾秀的驚艷表達里,既有對古老傳說的藝術復現,也有對詩情畫意的形象闡釋,更是對現代文明的浪漫抒情。
- 2024-06-12通渭:傳端午習俗 承優良家風
- 2024-06-11敦煌:大漠舞龍迎端午
- 2024-06-10張掖甘州:濃情迎端午 巧手做香囊
- 2024-06-06【小隴畫報·265期】慶陽:香包香飄世界 民俗綻放異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