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網絡名人甘肅行采訪團到訪甘肅簡牘博物館,各網絡“大V”仔細聆聽講解,仿佛一同沉浸于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簡牘是紙張未發明之前,中國古人最主要的文字書寫載體之一。一般來說,以竹制的稱為“簡”,以木制的稱為“牘”;或細條形的稱簡,方形的稱牘,簡和牘合稱作“簡牘”。西北地區因竹稀少,人們多以松、胡楊和紅柳等制作簡牘。
拂去粘于簡牘的泥沙,梳理藏于簡牘文獻中無數個中華優秀文化因子,絲綢之路的全景式畫卷便展現在世人面前。漢塞邊關出土的數萬枚簡牘內容豐富,是你來我往萬千故事的日常書寫,又是秦漢時期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可以說是記錄兩千年前漢代絲綢之路的“百科全書”。

“將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遺存發掘出土,將塵封的歷史揭示出來,將對它們的解讀和認識轉化為新的歷史知識。”甘肅簡牘博物館基本陳列以“簡述中國”作世界表達,解碼甘肅獨特的文化基因,激活甘肅大地上的文化遺產,全面、生動地展現甘肅簡牘里的絲路文明與中華智慧。
據介紹,簡牘里有歷史的宏闊,也有普通人的日常。其中不乏有一些有趣的記載,有為借褲子而思忖再三,最終落筆而成的;有因糧食短缺而向在關外邊塞勞作的好友求助的;有因家中雙親生病,卻不能回家探望,只能寄思親之情于書信的;有聽聞朋友升職,以書信表以祝賀的;有因記掛友人,但公務繁忙,只能以書信方式送去問候……在這些簡牘故事中可以真切了解到當時河西漢塞吏卒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動,也隱約感受到他們戍防時的艱辛與忠孝難兩全的無奈。

網絡博主們體驗串簡成冊
甘肅簡牘博物館是目前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集簡牘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學于一體的國家一級專題類博物館,未來將通過借助多方力量,深入挖掘文物資源,推動簡牘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力爭成為甘肅省堅定文化自信的世界之窗與創新名片。
- 2024-06-13崆峒山的夏天,有誰能拒絕?
- 2024-06-13敦煌大漠晚霞美不勝收
- 2024-06-12定西渭源:元古堆村農旅融合再添“新地標”
- 2024-05-30【文化中國行·隴原古韻】在天水南北宅子 邂逅古民居別樣風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