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7月18日訊 7月20日,西北師范大學甘肅文化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一級作家、玉文化學者馮玉雷將在線進行題為《三危山:昆侖神話的重要地望》的講座。本次講座由敦煌陽關博物館主辦,為“敦煌文化百家講壇”第31講,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資深考古學家、玉學家郭大順研究員擔綱主持,陜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中國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資深玉學家劉云輝教授擔綱評議。
昆侖神話系統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文獻記載中稱為昆侖山、昆侖虛、昆侖丘或玉山,但關于昆侖神話的現實地望歷代學者爭議不斷,至今仍然是文史學界的重要話題。馮玉雷在2024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禹王書》中寫到馬銜山84次,祁連山33次,積石山20次,三危山15次,認為這四座名山都與神話傳說中的昆侖山存在某種聯系。
馮玉雷在《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發表學術文章《從玉料掌控視角探析昆侖神話形成及相關問題》,認為“昆侖神話及地望雛形隨著齊家文化在隴山地區發生,繼而在向西發展中與位于隴中高原、盛產美玉的馬銜山結合,在齊家文化中期,又進入河西走廊,大約在距今4000年前后到達敦煌地區。昆侖山三個代表性地望隴山、馬銜山及三危山分別對應著齊家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它們都與玉礦資源地有關,而馬銜山就是夏代前后昆侖神話的重要地望。”2024年7月10日,馮玉雷在《中國藝術報》發表《馬銜山:昆侖神話最早的現實地望》,認為“大禹出西羌”基于齊家文化時期國際及區域間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大背景,馬銜山能夠成為齊家文化玉禮器繁盛階段的昆侖神話現實地望,得益于豐富的優質玉料資源和文明高地交通樞紐地位。
本次講座則主要闡述三危山是齊家文化中期進入河西走廊后西移的昆侖神話重要地望。
- 2024-07-10馬銜山:昆侖神話最早的現實地望
- 2024-06-12【巡禮馬銜山】金聲玉振,玉說《禹王書》(五)
- 2024-06-10【巡禮馬銜山】金聲玉振,玉說《禹王書》(四)
- 2024-05-20【巡禮馬銜山】尋玉馬銜山,寫意大碧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