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7月23日訊 近日,“敦煌文化百家講壇”第31講《三危山:昆侖神話的重要地望》在線舉辦,西北師范大學甘肅文化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一級作家馮玉雷主講。
昆侖神話系統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自古以來,盡管地理學家、文化學者關于昆侖神話的現實地望觀點不盡相同,但不可否認昆侖山的本質特征是與玉文化密切相關。玉文化對中華文明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現代考古學家蘇秉琦認為我國數以千計的新石器遺址可以分為六大板塊,它們之間最大共同點是對玉的崇拜。大約距今4000年前后,西玉東運的“玉石之路”被開辟出來。馮玉雷長期進行玉文化研究和相關考察活動,并將學術成果轉為文學藝術作品。
馮玉雷在2024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禹王書》中寫到馬銜山84次,祁連山33次,積石山20次,三危山15次,認為這四座名山都與神話傳說中的昆侖山存在某種聯系。2024年7月,馮玉雷在《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發表學術文章《從玉料掌控視角探析昆侖神話形成及相關問題》,認為“昆侖神話及地望雛形隨著齊家文化在隴山地區發生,繼而在向西發展中與位于隴中高原、盛產美玉的馬銜山結合,在齊家文化中期,又進入河西走廊,大約在距今4000年前后到達敦煌地區。昆侖山三個代表性地望隴山、馬銜山及三危山分別對應著齊家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它們都與玉礦資源地有關,而馬銜山就是夏代前后昆侖神話的重要地望。”
本次講座中,馮玉雷以甲骨文及《山海經》《尚書•禹貢》《周書》等傳世文獻資料中相關記錄及近年來考察、考古發現的馬鬃山河鹽徑保爾、寒窯子、敦煌旱峽三處重要玉礦和玉作坊遺址,新疆哈密黑山嶺、天湖東兩處古綠松石礦遺址,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浩貝如古代綠松石礦業遺址等為基礎,強調三危山是齊家文化中期進入河西走廊后西移的昆侖神話重要地望。
學術主持、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資深考古學家郭大順研究員認為昆侖山神話地望問題更是一個宏大課題,馮玉雷將神話學和考古學相結合來談玉文化,探討三危山地望問題,具有開創性。
學術評議人、陜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中國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資深玉學家劉云輝教授認為馮玉雷講座從甘青地區距今4200年左右至3600年左右的齊家文化玉器入手,將對昆侖山神話地望的和現實地望變遷緊密聯系起來,視角獨特,內容豐富,邏輯嚴密。正如馮玉雷先生所講,夏朝是中原文明從多元到一體化進程的開始,除了玉禮器,還以甘青地區優質玉料資源地為依托,創造出昆侖神話系統,作為中華文明在世界文化體系中的東方代表,后來與黃河文明緊密聯系,這種從“想象的昆侖”到“想象的黃河源”現象反映出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玉文化情結和中華文明連續發展、包容創新的本質特征。
最后,敦煌市博物館館長紀永元等在線聽眾與講座嘉賓展開對話。
“敦煌文化百家講壇”舉辦以來,在學術界和文旅界有較大影響,但未涉及玉文化和昆侖神話現實地望內容的講座。敦煌三危山旱峽玉礦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將敦煌歷史從漢代上推到距今4000年左右,本次講座無疑拓展了敦煌學的研究空間,正如郭大順先生所言:“敦煌是佛教藝術圣地,在此開展史前玉文化講壇具有開創性”。
- 2024-07-18講座預告|馮玉雷:三危山——昆侖神話的重要地望
- 2024-07-10馬銜山:昆侖神話最早的現實地望
- 2024-04-14【巡禮馬銜山】馮玉雷:玉路通昆侖 玉成家國事
- 2022-04-20致敬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