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枚銀針通古今——靈臺縣傳承弘揚中醫藥國粹文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一紙經方傳承千載,一枚銀針聯通古今。
公元215年,“世界針灸醫學鼻祖”皇甫謐誕生于靈臺縣。他心系蒼生、苦研針醫,終成《針灸甲乙經》,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學著作,開創了針灸醫學理論體系先河。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商周文化名城,針灸鼻祖故里”的靈臺縣,人們追隨中醫先賢皇甫謐的腳步,讓針灸國粹造福百姓。
“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地方歷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靈臺縣副縣長楊鵬亮說,多年來,靈臺縣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醫藥文化綻放光彩。
為了紀念針灸醫學鼻祖皇甫謐,2006年,靈臺縣在獨店鎮張鰲坡村修建了皇甫謐文化園。據史料記載,皇甫謐40歲以后定居于此,百年之后亦埋葬于此,《針灸甲乙經》也是在這里寫作完成的。
走進皇甫謐文化園,沿步道前行,紀念館區域內的皇甫謐生平史跡、文史資料和中醫針灸3個陳列展館依次排開。
針灸是中醫藥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靈臺縣立足針灸文化資源優勢,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續推進傳統中醫藥與文旅深度融合。
“我們依托皇甫謐文化園,用全新的視野講好皇甫謐故事,讓皇甫謐嚴謹治學的匠心精神世代相傳,將皇甫謐創造的醫學文化發揚光大。”皇甫謐中醫針灸養生產業園管委會主任張金福說。
主題鮮明的社教活動、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豐富多彩的展覽活動……靈臺縣不斷創新工作舉措、提升服務質量,常態化開展各類活動,提升了皇甫謐文化園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讓針灸這一國之瑰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靈臺縣在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等方面不斷深耕,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今年7月,西安培華學院醫學院學生來到靈臺縣皇甫謐中醫院,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以理論+實踐的方式,學習皇甫謐中醫針灸文化在臨床方面的應用。
細條慢縷握在手,一針一孔轉乾坤。靜謐的針灸室內,帶教老師楊和平手法嫻熟地將一根根銀針扎入患者穴位,搖針、提插、捻轉,一氣呵成,前來學習的同學們屏住呼吸、定睛觀看。
作為針灸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播者,楊和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展現出的獨特魅力情有獨鐘。他深有體會地說:“近幾年,中醫不僅深受中老年群體的喜愛,也在廣大年輕群體中不斷出圈,針灸、拔罐、推拿等中醫適宜技術的受眾面越來越廣。”
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為加強皇甫謐中醫針灸康養事業發展,大力弘揚皇甫謐針灸文化,靈臺縣還專門組織相關人員編纂了《皇甫謐中醫針灸康養系列叢書》,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中醫文化,傳承和創新針灸技術。
從歷史行至當下,針灸醫學熠熠生輝。靈臺縣正致力于保護、開發、利用皇甫謐針灸術,傳承中醫文化,弘揚中醫國粹,用實際行動為中醫藥文化的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 2024-07-23山丹印象
- 2024-07-23“旅游+康養”打造崇信文旅新名片
- 2024-07-23甘肅“圣境甘南”發邀請函:節會為媒放大“心靈之旅”效應
- 2024-07-23【小隴畫報·281期】成縣:裴公湖畔景如畫 荷花綻放夏意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