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文史博覽

    細數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2024-08-14 09:55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細數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八思巴文虎頭銀符鐵牌

    蓮花形玻璃托盞

    銅奔馬

    《報父母恩重經變》圖軸

    鯢魚紋彩陶瓶

    《儀禮》簡(局部)

    彩繪木軺車

    《法句經》局部

    彩繪木六博俑

    高善穆石造像塔

    大云寺五重舍利寶函

      (本版圖片由甘肅省博物館提供)

      茹實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走進博物館,便能觸摸到這里的歷史文脈與基因。

      坐落于黃河之濱的甘肅省博物館,憑借隴原大地豐厚卓異的文化底蘊,匯集了甘肅境內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大量文化珍寶,尤以新石器時代之冠的甘肅彩陶、漢代簡牘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粹寶、古生物化石等珍貴文物獨具特色。它們實證了中華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生動詮釋了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歷程中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甘肅省博物館館藏一級文物687件(組),其中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中的甲類(國寶級文物)有16件,它們均出土于甘肅省境內,承載著甘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甘肅在多元一體的中國古代文明和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的絕佳“代言”。

      1.冠絕“彩陶之鄉”:鯢魚紋彩陶瓶

      鯢魚紋彩陶瓶,仰韶文化石嶺下類型(距今5500年-5000年),甘谷縣西坪出土。器腹一側正中用黑彩繪一只彎軀折尾的鯢魚,頭部細節刻畫頗似人臉,雙臂、手指等亦具有人格化特點,或許具有人神合一的意味。有人認為該圖案可能與傳說中人文始祖伏羲有關,其神秘怪異的形象,或許是早期“龍圖騰”之一。它不僅是甘肅省博物館館藏眾多彩陶中唯一一件國寶級文物,也是“彩陶之鄉”甘肅的唯一一件彩陶類國寶級文物。

      2.漢代木雕藝術的曠世杰作:彩繪木六博俑

      彩繪木六博俑,西漢,武威磨嘴子出土。木俑為兩位跪坐對局的老者形象,二者間設一長方形棋盤。老者神情凝滯,蓄勢待發,顯然正在緊張的六博對局之中。考古發現中不乏漢代博局、棋子、骰子等六博器具,漢墓畫像磚中也常見相關圖像,但以雕塑刻畫六博對局卻極為罕見,這件文物充分體現了漢代木雕藝術所達到的高度與境界。

      3.迄今發現最大的漢代木雕作品:彩繪木軺車

      彩繪木軺車,西漢,武威磨嘴子出土。軺車由輿車、傘蓋、御奴和馬組成,是迄今為止發現最大的漢代木雕作品,也是現存漢代木軺車馬保存較為完好的一件,對于研究漢代車輿和封建等級制度提供了極為難得的資料。據漢代制度,推斷墓主人生前為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

      4.目前所見《儀禮》最古版本:《儀禮》簡

      《儀禮》簡,西漢,武威磨嘴子出土。分木質和竹質兩種,共496枚,編為甲、乙、丙三本,系先編后寫。甲本為《儀禮》17篇中的7篇,乙本僅存《服傳》一篇,丙本僅存《喪服》一篇。該簡冊保存基本完好,與傳世的鄭玄注本不同,應是目前所見《儀禮》的最古寫本,在版本校勘上有很高的價值,且書寫工整秀麗,是漢代墨寫隸書的上品。

      5.醫學史上的重大發現:醫藥簡牘

      醫藥簡牘,東漢,1972年武威市旱灘坡出土。共計92枚,其中木簡78枚,木牘14枚。78枚簡為一卷冊,分為兩種:一種寬度1厘米,邊側有鍥口,是醫治內科、外科、婦科及五官科的醫方,還有針灸方面的刺療醫術及禁忌;另一種寬度0.5厘米,邊側無鍥口,是醫治各科疾病和疑難癥的醫方。14枚牘為一卷冊,有二道編繩,先書后編。這批簡牘內容豐富,保存醫藥方有30多個,所列藥物近百味,是研究漢代臨床醫學、針灸學和藥物學的重要資料,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6.漢筆佳作:“白馬作”毛筆

      “白馬作”毛筆,東漢,武威磨嘴子出土。竹制筆桿,端直均勻,管狀中空,筆桿前端縛扎絲線且髹漆。筆芯及鋒外覆較軟的黃褐色毛,富有彈性。筆桿中部陰刻隸書“白馬作”三字,“白馬”當為制作此筆的工匠名。筆尾端削為鈍尖,便于簪插,出土時位于男尸頭部左側,是漢代文職官吏“簪筆”之制的印證。由于時代久遠,漢代毛筆出土物極為罕見,這支制作精良、保存完整的漢代毛筆得以馳名海內外。

      7.傲世凌空 一騎絕塵:銅奔馬

      銅奔馬,東漢,1969年武威市雷臺墓出土。馬作奔騰狀,三足騰空,右后蹄踏一展翅飛翔、回首驚顧的飛鳥。奔馬全身著力點集于超掠飛鳥的一足之上,準確地把握了力學平衡。蹄踏飛鳥,表現出馬行迅疾,在鳥驚回首的剎那已經超越了飛行的鳥。銅奔馬鑄造精美,構思巧妙,為我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杰作,1983年被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它以卓絕的藝術造詣千古生輝,成為中華民族勇往直前、積極進取偉大氣質的象征。

      8.現存敦煌文獻中最早的經卷寫本:《法句經》

      《法句經》,前涼,卷軸裝寫本,黃麻紙,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以隸書繕抄《道行品法句經》第三十八、《泥洹品法句經》第三十九兩品經文,前有裁切痕跡,題記“升平十二年(公元368年)沙彌凈明。咸安三年(公元373年)十月廿日沙彌凈明誦習法句起”,為沙彌凈明的兩次誦經記錄。該文物是所知現存敦煌文獻中最早的經卷寫本,其書法藝術展現了“經書體”楷法初期的特有風姿。

      9.中國早期古塔實例:高善穆石造像塔

      高善穆石造像塔,1969年甘肅省酒泉市出土。寶蓋、相輪、塔頸、塔肩、塔基一應俱全,底部有榫頭。寶蓋頂端中間刻北斗七星,塔腹陰刻《增一阿含經·結禁品》的前半部分及發愿文,有承玄元年(公元428年)紀年。塔基為八面形,每面陰刻一像,像左側上方刻八卦符號。該造像塔是現存北涼石塔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件,在造型上繼承了犍陀羅供養小塔的基本造型特征,又有了新的發展,如塔頂端的北斗七星,塔基的八卦符號等,體現出佛教文化和中國本土文化之間的碰撞和融合,是研究早期佛教藝術和佛教思想的重要標本。

      10.唐代寫經典范: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二迦葉菩薩品之二

      該寫經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用硬黃麻紙24張書寫,保存完好。卷首題“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二迦葉菩薩品之二”,卷尾題“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卷首下方題“民國三十二年十二月三日于右任敬觀”。經文中“世”“愍”字均有缺筆,為避太宗李世民之諱,當為高宗年間所寫。寫經紙質入潢后打蠟砑光,厚實平整。楷書修整自持,端莊嚴謹,數千字始終如一律,不失行次,堪稱唐代寫經的典范之作,對研究當時佛學及書法藝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11.佛教中國化的實物見證:大云寺五重舍利寶函

      大云寺五重舍利寶函,涇川縣大云寺出土。最外層的石函由質地堅硬的灰色大理石制成,四壁陰刻《涇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銘并序言》,并有參與舍利發現和奉安儀式的職官、僧眾題名,共千余字,紀年為“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其內層層套置鎏金銅匣、銀槨、金棺和玻璃舍利瓶,舍利瓶內裝舍利14粒,形如米粒。這套舍利容器精巧華麗,光彩奪目,反映了盛唐時期金銀細工的最高技藝。這套舍利容器是考古發現最早的以中國傳統棺槨制度設計舍利容器,并置于地宮之中實例,是佛教文化與中國本土習俗相融合的重要實物見證。

      12.豐肌秀骨 盛唐氣韻:彩塑坐佛與脅侍菩薩

      彩塑坐佛與脅侍菩薩,唐代,原位于天梯山第3窟左壁龕。主尊坐佛圓髻廣頤,低垂下視,雙唇緊閉,流露出一種莊嚴沉思的神情。身著通肩式袈裟,線條流暢,洗練寫實,表現出衣飾質地的柔軟厚重。此像經后世多次重妝,彩繪已然斑駁,但比例勻稱,體態雍容,不失盛唐神韻。左、右兩側脅侍菩薩面龐圓豐,神情嫻靜,莊重而不失嫵媚,肌肉豐滿勻稱,體態優雅,正是唐代“豐肌秀骨”的典型。

      13.敦煌藝術繪畫珍品:《報父母恩重經變》圖軸

      該畫為絹地設色,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畫面中心為說法圖,一佛二菩薩法相莊嚴,諸菩薩、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赴會圣眾”圍繞周圍。兩側及上方分布15幅經變故事圖,以連環畫形式鋪陳展現《佛說父母恩重經》的基本內容。其上繪七佛、彌勒與七寶,其下墨書《佛說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最下方自左向右排布地藏菩薩、《繪佛邈真紀》、引路菩薩及比丘尼戒行邈真像。該絹畫保存完整,色彩絢麗,是敦煌《佛說父母恩重經》諸變相中,內容最復雜,畫面情節最多,特點最鮮明,風格最獨特的一幅,且有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明確紀年,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研究價值。

      14.玲瓏剔透 精美絕倫:蓮花形玻璃托盞

      蓮花形玻璃托盞,元代,漳縣徐家坪汪氏家族墓群之汪惟孝墓出土。托盞為半透明玻璃質地,整體呈普藍色,晶瑩潤澤,色澤純正。由盞和托盤兩部分組成。托為平口,八瓣蓮花形邊沿;盞為花口,由七瓣仰蓮組成。該托盞完整成套,造型華美,展現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和諧之美。

      15.元代“國際通行證”:八思巴文虎頭銀符鐵牌

      八思巴文虎頭銀符鐵牌,元代,符牌兩面鑲嵌八思巴文銀字,譯為“上天眷命,皇帝聖旨:如不欽奉虔敬,治罪”。廓外上有葉狀鈕座,座內鑄虎頭紋,座頂有橢圓形環鈕。這種虎符圓牌專為傳遞“軍情急務”而設,持之可進出全國各地及四大汗國,域跨歐亞,故有“國際通行證”之稱,是研究元代急遞制度以及政治史、民族文字等方面的珍貴實物資料。這種符牌使用范圍十分嚴格,故全世界現存數量極少。

      16.我國書法藝術寶庫:肅府本《淳化閣帖》

      肅府本《淳化閣帖》,明代,采用陜西富平所產質量特優銅磐石摹刻,共計142塊。《淳化閣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大型書藝法帖,集宋以前書法之大成,編印于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此帖印數不多且刻版毀于大火,故流傳的少量帖本成為稀世珍寶。明朝朱元璋第14子朱瑛就藩肅王時,獲御賜宋初拓印本淳化閣帖。肅王府一直視之為傳代之寶,秘不示人。延至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方由著名金石摹刻專家歷時七載完成兩面刻文的帖石。這套刻石是現存時代最早、質量最好、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淳化閣帖刻石,逼真再現了王羲之、王獻之、張芝、鐘繇、索靖及歐、褚、顏、柳等宋以前書法巨匠的精品,堪稱我國書法藝術的一座寶庫。(作者單位:甘肅省博物館)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码|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中文字幕日本高清| 无码137片内射在线影院|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电影观看中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中文在线√天堂|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中文 在线 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3 |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中文在线中文A|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成人无码av|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无码视频|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中文无码字慕在线观看|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色多多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