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新融合聚力 綻放時代華彩——從敦煌文博會看酒泉文化繁榮發展新氣象
敦煌古樂器展演。張花
敦煌飛天公園。王斌銀
今年4月,亞洲國家使節和高級別外交官代表團來酒泉市考察訪問。謝沛宏
9月7日晚,《中國詩詞大會》融媒體節目《酒泉·邊塞詩會》在西漢酒泉勝跡舉辦。 謝沛宏
今年以來,敦煌市各大景區和文化場所研學團隊接連不斷。董文龍
大型沙漠實景劇《敦煌盛典》演出現場。張曉亮
董文龍 張花 石有斌
第七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即將開幕,文化的盛宴和文明的輝煌,再一次在金色的秋風中織結出敦煌名字的本義——盛大,輝煌。
“敦大煌盛”,映照在戈壁綠洲的廣袤大地上,流淌在河西走廊的歲月褶皺里。文化的光華和文明的洪流,滋養著這片土地持續形成獨特的文化底蘊,不斷綻放奪目的時代華彩。近年來,在敦煌文博會的帶動下,酒泉和敦煌下大力氣推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陳列在廣袤大地上的文化遺產“活起來”,走進大眾、扎根大眾,枝繁葉茂、亭亭如蓋。
文化盛會潤澤河西走廊
水具有變動不居、隨物賦形的特點,文化亦如此。它能夠通過不同的載體流動、轉化,實現跨領域、跨結構、跨平臺的融合創新。
當文化之水流到遼闊的河西走廊,亦將中原文明引向這里,讓河西走廊成為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重要一極,放射出璀璨光芒,照鑒歷史的軌跡,也照亮未來的方向。
公元609年,隋煬帝楊廣率領文武大臣在河西走廊宴請突厥、新羅、契丹、龜茲等30余國的王公使臣,展陳中原物品,盛況空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萬國博覽會”。
1400多年后,一個更為盛大的博覽會——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在河西走廊舉辦并永久落戶敦煌,讓一度“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絲路古道再現人流如織的盛況。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應運而生的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是以文化交流為主題的綜合性國際博覽會,自201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6屆,通過精心策劃論壇會議、文化展覽、文藝演出、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政治、文化、經濟成果。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理念變為行動、從愿景化為現實。絲路文化也走向新時代,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在第六屆敦煌文博會傳承絲路文化與構建文明新形態論壇上,時任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宏說。
“文博效應”在酒泉則體現得更為具象化——以展帶商,以文興業。在文化建設被擺在突出位置的當下,敦煌文博會顯然蘊藏著令人欣喜的更多可能——讓文化高頻“出圈”,讓產業加速“破圈”。
“敦煌文博會有力促進了酒泉市文化事業繁榮,更讓旅游業實現了跨越發展。”酒泉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馬慧君表示,酒泉市擦亮“古今飛天·圓夢酒泉”文化旅游品牌,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建設為抓手,著力創建區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
創建區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敦煌文博會是重要支撐。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典范和敦煌學研究高地建設成果展、敦煌文化主題展、簡牘中的絲綢之路展、魏晉墓地下畫廊展及“敦煌杯”文創大賽作品展、酒泉科幻產業專題展等活動云集第六屆敦煌文博會,呈現全省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果。每屆敦煌文博會約匯聚海內外近萬件文化創意產業展品,簽約文化產業項目數百個,交易實效突出。
展會之外,酒泉積極履行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斷壯大文創產業規模。加強部門聯動與社會力量合作,探索文化品牌授權模式,與京東等知名品牌跨界合作,成功研發多彩敦煌、航天系列等100多個主題6000余款文創產品,在國家及省級文創大賽中屢獲大獎。絲路手信、敦煌工美等文創企業品牌知名度不斷擴大。
即將開幕的第七屆敦煌文博會,著力提升展會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水平,高層次舉辦展覽活動,引領文化創意新潮流;高質量舉辦招商活動,拓展文化消費新賽道。力爭辦出新特色、新亮點、新成效,為省內外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為酒泉市乃至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文化“出圈”催熱文旅市場
“敦煌無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集中代表。你看它在一千多年間不斷地創造,留下了極其博大的藝術寶庫。石窟藝術和大量的出土文獻,加上敦煌的歷史文化遺跡,共同構成敦煌文化的豐富內容。一個地方的文化遺存如此豐富、跨越千年,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說。
藝術是文化的表現形式和推動力量,文化傳承需要藝術的支持和展現。二者相互成就的關系,在敦煌得到了絕佳展現。除了敞開胸懷“論”,放開懷抱“展”之外,敦煌文博會的“演”更是一大看點和亮點。歷屆文博會上,精彩絕倫的劇目和音樂會總能掀起或大或小的熱潮。
許多人仍清晰記得,2016年9月,全新改版的舞劇《絲路花雨》在首屆敦煌文博會開幕式上首演獻禮,甫一亮相即征服全場。隨后,這部經典舞劇從敦煌巡演到世界各地,所到之處無不刮起“敦煌風”。
2017年,金鐘之星“一帶一路”民族音樂會響徹絲路;
2018年,“絕色敦煌之夜”傳統服飾秀火爆出圈;
2019年,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人氣爆棚;
2021年,全球首個器樂劇《玄奘西行》引起轟動;
2023年,洞窟式沉浸體驗劇《樂動敦煌》備受關注。
許多劇目在敦煌文博會首次亮相后,出省、出國巡演,把“敦煌風”刮得更遠。
好風借力。酒泉市深入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積極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大型新編敦煌曲子戲《黨河情》、大型舞臺情景話劇《浴血安西》正式公演;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在敦煌駐場演出;大型歷史情景劇《醉美酒泉》實現常態化演出;敦煌曲子戲《老換少》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傳統戲曲折子戲復排計劃名錄。截至今年8月,《又見敦煌》《敦煌盛典》《千手千眼》《樂動敦煌》敦煌四大演藝累計演出1819場次,接待觀眾91.03萬人次,成為拉動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與此同時,海內外刮起的“敦煌風”,也將無數人“吹”到了敦煌。在2023年點燃沙漠夜空、沖上熱搜的鳴沙山月牙泉萬人星空演唱會,今年依舊場場火爆。截至8月10日,敦煌六大景區共接待游客超508萬人次,同比增長17.32%。
為什么敦煌能成為無數人的“心之所向”?答案可能并不僅僅在山水之間。
“世界任何傳說中神奇的地方,只要去過一次便不再神奇。但唯有敦煌,在你造訪之后,心里的感覺反倒更加神奇。”這是作家馮驥才的感受,也是定居敦煌的山西人侯楊紅的心聲。因為對敦煌仰慕已久,2008年,剛剛大學畢業的侯楊紅便來到敦煌,此后再也舍不得離開。
“站在敦煌,會覺得整個世界變小了。敦煌是所有藝術生必達的殿堂,是最可能實現藝術夢想的地方。”侯楊紅說。
《樂動敦煌》的導演張華是湖南人,學舞蹈出身。“不是我選擇敦煌,而是敦煌選擇了我,是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給了我圓夢的機會。”張華說。
在地圖上,敦煌只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點。但文化的敦煌,卻有著無限的精神疆域和通八方、納百川的廣闊胸懷。各種文化和藝術匯聚敦煌,融合、發展,又從敦煌出發,將中華文化傳播到更遼闊的地域。
為讓文化更好地走向遠方,讓旅游更有詩意,酒泉市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絲路文化、航天文化、邊塞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著力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將下轄肅州區、金塔縣、玉門市、瓜州縣、敦煌市、肅北縣、阿克塞縣和境內1393處文物古跡、2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連點成線,合力構建文旅融合深度發展新格局。
“敦煌做大做強會展產業,強化敦煌文博會品牌運營,盤活‘三大場館’資源,2023年引進舉辦各類會議、展覽、節慶賽事、研學活動等359場次,吸引了16萬余人參加。打造了敦煌夜市中亞風情街、上元市集、黨河風情線等城市地標,將敦煌文化藝術元素融入城市建設,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打響了‘人類敦煌 心向往之’城市品牌標識。”敦煌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全力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市
為更好地彰顯文化自信,酒泉在敦煌文化保護和傳承上再加力,在敦煌文化交流合作上再拓展,持續用力講好敦煌故事,全力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市。
“我們要弘揚敦煌文化蘊含的精神力量和價值理念,不忘本來,面向未來,為中國式現代化酒泉實踐的文化先行孕育動力、激發活力、凝聚合力。”酒泉市委書記王立奇說。
近年來,酒泉市相繼出臺多項文件,分領域細化推進措施,分階段明確任務目標,全力推動敦煌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酒泉、敦煌兩級文物局,敦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玉門關遺址保護所和懸泉置遺址保護所先后成立,文物保護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同時,酒泉市、敦煌市全力支持敦煌研究院工作,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設立敦煌研究院人才基金、大數據中心,酒泉市政府與敦煌研究院簽訂了昌馬石窟、東千佛洞石窟、五個廟石窟保護利用合作框架協議,掛牌成立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酒泉工作站,協助敦煌研究院實施“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復原”項目和“敦煌文獻數字化”工程,建成數字化非遺庫和全省唯一國家級非遺數字化保護試點平臺,以實打實的工作成效主動守好文化根脈,推動建設“典范”“高地”。
為打造文博盛會新氣象,讓思想碰撞之花、世界文化之美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城市、中國文化旅游名城酒泉持續閃耀,酒泉舉全市之力籌備第七屆敦煌文博會,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全力為敦煌提供支持。敦煌更是提早謀劃強“硬件”、配“軟件”,開展外事禮儀、敦煌文化等專題培訓,進行會見、餐敘、文藝演出、開幕式、論壇等重點活動全流程推演,構建全方位安保體系,以萬全的準備迎接文博會,飽含誠意地向世界展示敦煌文化、酒泉文化,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展現酒泉擔當。
- 2024-09-17敦煌藝術里的中秋節
- 2024-09-14遇見最美武威 | 千年鼓樂涼州攻鼓子
- 2024-09-14遇見最美武威 | 西藏納入中國版圖見證地白塔寺
- 2024-09-14弘揚黃河文化 傳承歷史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