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伏羲在茲
王重揚
知道伏羲,是很久遠的事了。在幼時的神話故事里,伏羲是開啟文明的先祖,功績冠絕數(shù)千年。
從未想過,自己會在伏羲文化的源頭——天水工作和生活多年,并能有機會走進那些神秘和久遠的深層。
在天水,散布著眾多伏羲文化的痕跡。人們于這里慎終追遠,尋找伏羲最初的足跡。
伏羲城,殿宇樓閣,磚瓦草木,都無不閃耀著文化的光芒,人們談論伏羲,追憶伏羲,敬仰伏羲,尊他為“人宗爺”。
卦臺山,壯闊山川,晨曦微露,都見證了伏羲畫卦開天的創(chuàng)世之舉,渭水縈回,流淌出一段段文明的履痕。
大地灣,古老大地,幽幽厚土,封藏著伏羲氏族生活的點點滴滴,神奇被挖掘而出,見證了伏羲氏生長于茲,繁衍于茲的傳奇史詩。
走進大地灣,它深藏的秘密已經(jīng)公之于眾:240座房屋遺址,98個灶址,325個灰坑和窖穴,71座墓葬,35座窯址,12段溝渠,4147件陶器,1931件石器(包括玉器),2218件骨角牙蚌器,1.7萬多件動物骨骼,9條壕溝……史前文明的繁榮場景恍若眼前重現(xiàn)。
在大地灣博物館,我們滿眼熠動著文明的光影。在這里,我們和中國最早的彩陶、最早的旱作農(nóng)作物標本、最早的文字雛形一一相遇。編號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見中國史前時期面積最大、工藝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其主室鋪設著中國最早的“混凝土”地面。這里還發(fā)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繪畫……而這一切偉大的創(chuàng)舉,都進一步說明了一個人的偉大。這個人,就是伏羲。
創(chuàng)八卦,以通天地之變;造書契,改寫記事方式;結網(wǎng)罟,提高漁獵效率;育犧牲,開啟畜牧源頭;造屋廬,結束穴居生活;制嫁娶,促進婚姻進步;存火種,推動生產(chǎn)改革;制琴瑟,豐富精神追求;制九針,開啟醫(yī)學先河……
也許,這些開天辟地般的創(chuàng)舉,不全是伏羲一人的功勞,是當時整個時代、整個部族的智慧結晶。但,伏羲必然是那段文明史詩里最激昂的一段,是文明曙光里最耀眼的部分,這毋庸置疑。
伏羲出生于史前蒙昧時期,也經(jīng)歷了茹毛飲血、穴居漁獵的生活,本來只是一位普通的族人,但他注定不凡。他善于學習,在實踐中摸索更好的方法,和族人研發(fā)更先進好用的工具,他是那個時代最勤奮勇敢的發(fā)明家。漸漸地,他的才能被大家發(fā)現(xiàn),他的智慧和品德也讓眾人折服。最終,他成為大地灣地區(qū)部落的首領。
伏羲也是冒險家,畢生都在探險,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不懈追尋的身影。在卦臺山,他一次次攀登、眺望,洞悉著天地萬物的變與不變。苦心人天不負,他終于畫成八卦,肇啟文明。在渭水中,他和族人一次次抓捕魚類,卻很難成功,最終,在蜘蛛結網(wǎng)捕蟲的啟發(fā)下,神奇般地發(fā)明了漁網(wǎng),讓部落的漁獵技術一日千里。他踏破千山,嘗百草,制九針,苦苦求索治療疾病的方法,為族人救治病痛。他逐百流,訪鄰里,重交流,時刻碰撞文化的開端。
最終,因為這些非凡的功績,伏羲站在了高處。這個高處,高于卦臺山的巔峰,高于伏羲廟的神座,高于日月星辰的璀璨。
隨著部落的強盛,資源日益匱乏,他們不得不向四周擴張。如水一般,伏羲和他的追隨者們,匯聚著遠古時代的至德,把文化的星火,傳遞到九州大地。逐水而行,伏羲又帶著族人們不斷遷徙,東行于海,西到雪山,南及邊陲,北至荒漠。可以肯定的是,伏羲沒有踏足的地方,他的族人帶著他們的文明開化,一一到達了。就連各地的部落圖騰,都被伏羲一族慢慢融合統(tǒng)一,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中華民族的龍圖騰。
如今,我們依舊能看見一個偉岸的身影,如播種的農(nóng)人般,徐徐行走在山岳江河間。在隴地,他一把抓起文明的密碼,邁上秦嶺,揮手播種,看著種子被埋入厚土。繼續(xù)前行,周而復始。不知多少時日,他挽著日月星辰,播撒著文化,孕育著文明,不曾停歇。
這么說來,伏羲的形象似乎過于縹緲,有些不真實。以至于,在國內(nèi)很多地方都有他的傳說,都有他留下的遺跡。因此,一些對伏羲文化感興趣的人犯了難,伏羲在哪里?
文字和語言一樣,都擁有記錄傳播的便利和曲解誤傳的可能,越是距離和年代久遠,其準確性和真實性就越易打折扣。以至于,伏羲是否真的存在,伏羲是個人還是氏族的名稱,伏羲是否有這么偉大等問題甚囂塵上。
其實,連時間都沒有磨滅的,我們無法去質(zhì)疑。伏羲的足跡,曾經(jīng)遍布天水各處。卦臺山、古風臺,清水河、葫蘆河、渭河、西漢水,都有他和族人開拓的身影。對此,時間和大地都曾見證,也都用自己的方式作了記載。稍一梳理,就能看到伏羲一族在歷史文明長河中的清晰脈絡。
從一把石斧,到雄壯的精銳。從幾頭野物,到數(shù)不盡的牲畜。從寥落的家族,到數(shù)以萬計的部族,他們創(chuàng)造的奇跡幾乎空前絕后。
似乎沒有終點,一代一代,族人們薪火相傳,傳承著、革新著、繁榮著、紛爭著。時至今日,我們都是新一代的伏羲后裔,繼續(xù)開拓,不斷前行。
我曾在圖書館的浩繁書籍中盤桓,在舊損的包漿里輕嗅伏羲的蹤跡;我曾在古巷老樹下靜聽老者閑談,在原味的鄉(xiāng)音里搜羅伏羲的傳說;我曾心事重重地緩慢跨過重門,在伏羲廟的肅穆里感知伏羲的偉力;我曾豪氣萬丈,沖向卦臺山,去追那遠古的風聲,閱覽無數(shù)華夏后裔的臉龐上,那神秘的血脈譜系。
一切都告訴我,伏羲沒有遠去。他把腳步交給大地和時間,把沉重的靈魂留在了原地,放置在我們都能觸碰和感知的地方。在書頁和傳說里,在我們的神色、舉止、血脈里,奔流不息。
伏羲在茲。以文化和文明為介,他無所不在,和我們?nèi)缬半S形,相伴永恒。伏羲在茲。他和族人們塑造的彩陶,已經(jīng)歷經(jīng)幾千年,依舊堅固如初,色彩亮麗,成為伏羲留給我們的重要信物,見物如晤。伏羲在茲。在一聲聲傳頌里,在一次次祭拜中,在一頁頁書寫里,真切而溫暖。
如今,來到天水,就是回歸最久遠的故鄉(xiāng)。我們帶上世世代代族人遷徙的故事,回歸祖庭拜望,完成一次闊別已久的祭祖。
文明和血脈不斷凝聚著。
是故,伏羲在茲。
- 2024-09-26古史萃|古籍里的孫悟空長啥樣
- 2024-09-26母親的國旗情
- 2024-09-17弘揚中秋文化 滋養(yǎng)家國情懷
- 2024-09-14【書評】敦煌繪畫 光彩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