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絲路勝跡 祁山堡武侯祠
祁山堡武侯祠
祁山堡位于禮縣城東五十余華里處的祁山鎮,西起大堡子山,東至鹽官鎮,橫臥西漢水北岸,曾是諸葛亮北伐曹魏的前沿指揮部。因諸葛亮“六出祁山”而聞名于世。后人為紀念諸葛亮北伐的豐功偉績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堡上修建武侯祠祭祀諸葛亮。清代詩人劉方靄謁祁山廟詩寫道:“勝地登臨景色幽,武侯事業震千秋。依山立壁埋芳草,指土為糧繞綠洲。歷數將終逢主暗,興師未捷已仙游。只今寂寞遺孤廟,帶恨河聲一水流”。
祁山堡,是一座在石基上夯土筑成的孤峰,距今已逾2100年。北魏時為“祁山軍”,宋代稱“祁山寨”,南宋中期后稱“祁山堡”至今。《禮縣新志·山水》:“縣東四十三里曰祁山,漢武侯六出之處,山前有堡,突起一峰,不與祁山連,四面如削,高數十丈,上平如席,建武侯祠”。山上植被多樣,森林茂密,古樹參天,殿宇堂皇,香煙繚繞。如遇陰雨天,祁山若隱若現,十分壯觀,素稱“祁山暮雨”,為禮縣古八景之一。
武侯祠,相傳始建于南北朝。據《隴右金石錄》輯錄的祁山廟碑記載:北宋時,祁山廟(武侯祠),曾建在山腳下,后又建樂樓即戲樓。明代萬歷七年(1579),禮縣知縣里瑁將武侯祠遷建于祁山堡上。清道光十二年(1832)河承奉命兩河行巡天水道謁武侯祠后,又重修武侯祠與戲樓。祠堂由坐北向南改為坐南向北。后武侯祠遭到了破壞,唯諸葛亮塑像因廟宇當糧倉,糧擁塑像,保存完好。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武侯祠多災多難,飽經滄桑,屢遭涂炭,歷代均有重葺。現存殿宇多系清代、民國時期所建。
祁山堡唯一的入口處位于堡腳的西南,堡門依山就勢而建,拱形的青磚仿古堡門鑲嵌在土墻中,與兩邊的堡墻相接相連,顯得高大堅固。門頂雕刻著“祁山堡”三個大字。兩側鑲嵌一副楹聯:“隆中一對鼎足三分天下事了如指掌;前后二表祁山六出老臣心驚泣鬼神。”此楹聯不知何人所撰,但卻寫盡了諸葛亮一生功業。
入堡門,迎面一大照壁,一幅巨大的黑白石板畫映入眼簾。畫中諸葛亮長須飄飄,羽扇綸巾,和三軍將士遠眺群山。照壁左右,各有一條上山的路。路兩邊建有展室和土地祠,展室陳列有名人書畫及國內外知名人士游覽武侯祠留影。依右邊小路上山,寬闊的草坪上,停放著仿古的“木牛流馬”和“孔明車”,有游人在這里拍照留念。沿途松柏蒼翠,鮮花盛開,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相互輝映,令游人目不暇接。
登上堡頂,眼前豁然開朗,這里地勢寬闊平坦,一株株古柏成行成排,濃蔭掩映下,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門,三重檐歇山頂結構,四柱三門,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大門上書“武侯祠”三個大字,門兩側墻上鐫刻著前后《出師表》。
武侯祠一進三院,入山門,迎面一長方形的院落,兩側兩排長廊內,彩塑數十員蜀國文官武將,披甲按劍,整齊肅立,威風凜凜,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似在整裝待發,只待一聲令下,便可奔赴戰場,保家衛國。
大殿處在山門的中軸線上,為歇山頂建筑,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是整個寺院最雄偉的建筑。殿前匾額林立,檐前懸掛一匾上書“名垂宇宙”,這方匾額出自杜甫《詠懷》詩中“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一句,是對諸葛武侯千古功勛的極高贊譽。殿內塑有諸葛武侯神像,兩側有其子諸葛瞻、孫諸葛尚的塑像。諸葛亮端坐正中,羽扇綸巾,鶴氅皂絳,莊嚴肅穆,儒雅大方。兩邊墻上是水墨壁畫,記述了“舌戰群儒”“七擒孟獲”“木牛流馬”等事跡。
中殿為關羽殿,殿內塑關羽、周倉、關平的塑像,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殿外,有株古柏,樹齡500多年,虬枝遒勁,遮天蔽日。
后殿為祈佛殿,東西廂有十余間僧侶之舍和展室。展室中有武侯乘坐的木車、連發弩及文獻資料,墻上繪著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資料及出土的文物,使人仿佛置身于三足鼎立的昔日戰場。院旁有一株皂角樹,樹齡約500余年,高大挺拔,直插云天。
每年二月為諸葛亮誕辰,民間則舉行盛大廟會,殺豬宰羊,祭祀活動十分隆重。當地居民扶老攜幼前來,祭祀、懷古、游玩、看戲,絡繹不絕。
登堡遠望,西漢水繞堡滾滾而流,金戈鐵馬、戰火硝煙早已遠去,祁山堡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默默地講述著那個流傳千古,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鄧書俊 文/圖
- 2024-10-15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長圖 探尋如意甘肅千年石窟 品味厚重文化魅力
- 2024-10-14【光影視界】霞映雄關 嘉峪關深秋晨曦光影
- 2024-10-12【小隴畫報·301期】臨潭:秋日云霧遮梯田 山巒斑斕似油畫
- 2024-10-12天祝縣:壯美烏鞘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