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文化 >> 發現之旅

    探秘渭河源:泱泱渭河,為何古今不同源?

    2024-10-22 10:22 來源:蘭州晨報

      原標題:探秘渭河源:泱泱渭河,為何古今不同源?

    鳥鼠山上的禹王廟。

    灞陵橋。

      渭河,古稱渭水,它既是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河與情感之河,又是華夏文明重要的地理之河與文化之河。渭河從甘肅渭源縣發源,橫越中國的中心地帶800多公里,造就了關中平原,繼而匯入黃河。自大禹治水至今四千余年,華夏文明史就以渭河為軸線翻轉輻射,成就了周、秦、漢、唐盛世文明。古時渭水以甘肅渭源縣鳥鼠山為發源地,現在,說到渭河源頭,卻指向該縣境內的清源河。為何渭河古今不同源?我們去渭源一探究竟。

      A 渭河的源頭到底在哪里?

      在中國諸多縣名中有兩個獨具特色:渭源、涇源,和別的縣名不同,它們有著最直接的指向:渭河源頭、涇河源頭,它們很容易讓人產生去實地探訪的沖動。渭河的源頭到底在哪里?在現實中,“渭河源”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一般來說,確定河流源頭的原則有幾個考量因素。有的以“長度”為判斷標準,哪個離入海口距離最遠,哪個就是源頭。有的以“水量”為標準,看哪個源頭對河流補水貢獻較大。此外,河流源頭的確定也要兼顧歷史習慣、河流走向、海拔高度等多種因素,往往是經過艱苦勘探、科學考察后綜合考量的結果。

      渭河在通渭境內有三個源頭,即西源禹河(龍王溝水)、中源清源河以及與清源河并流、發源于秦嶺南部山區的南源鍬峪河。三條源流在渭源縣城東面的河口村匯聚成渭河主流,向東朝著隴西、天水、關中地區奔流而去。

      在禹河、清源河、鍬峪河三個源頭“誰是渭河正源”這個問題上,從20世紀初以來就爭論不休。《渭源縣志》收錄的民國渭源人龐煥昀的《渭水發源說》影響深遠,他在考察、比較后認定,從鳥鼠山品字泉下來的禹河經常渾濁,而且只要10多天沒有雨水補充,水源便干涸、斷流,應該不是渭河正源;清源河水量很大,必須架橋渡河,應屬正源;至于鍬峪河,雖然流程比清源河長1公里,比鳥鼠山品字泉長20多公里,但它是一條季節性河流,每到雨季水流充沛,而遇枯水期或干旱則斷流,自然擔當不起渭河源頭之重任。

      按“水量唯大”來作定源,清源河徑流量2400萬立方米,在渭源境內向渭河提供了最大的水量,清源河當為渭河源頭,如今在清源河流域的豁豁山旁修了渭河源景區。

      以“河源唯遠”來作定源準則,中源的清源河,匯集山區眾多支流,為常年性河流,長29公里,東北流至渭源縣清源鎮與西源匯合,正如《渭水發源說》中觀點,鍬峪河雖然長度達30公里,但它是季節性河流,西源禹河源于渭源縣西鳥鼠山,河流長度只有9公里左右,為間歇性河流,清源河為渭河源頭正源,理由很充分。

      但在古代,人們卻是以鳥鼠山為渭河的發源地,并在那里修建了供奉大禹像的“禹王廟”。渭河古今不同源,可能是生態環境的歷史變遷所致。

      我們從渭源縣城出發,沿西南方向,先去往五竹鎮方向的渭河源景區。出五竹鎮不遠,有一條清澈透亮的小河蜿蜒而來。這就是清源河,它穿過縣城,流經五竹和清源兩個鄉鎮后,在清源鎮下集村匯入渭河,主河道長28公里。

      渭河源景區秋色極為迷人,步道兩邊,大片的山花和水草在溝頭暈染出五彩繽紛的地毯,再往里走,峭拔幽暗的松林里光影的變幻讓人如在夢境之中,而周圍的群山也一改斧劈刀削的硬度,在林草的裝扮下變得柔美起來。清源河也從一條小河變成了跌宕跳脫的溪澗。紅色的漿果、蒼翠的苔蘚、翻飛的蝴蝶、在草叢中急掠而出的花翎子鳥,渭河源景區盡情展示著它的生態之美。遠遠地,這條山溝的兩公里處,溪澗已經隱沒在路邊茂盛的灌木林里……

      正前方的幾處山巒像畫家的筆鋒一轉,換了風格,它們遠看黑幽幽地像是從地底升起的,帶有一種猙獰的變相。在右側山峰的崖壁上有落款為“左宗棠”的四個蒼勁、氣力十足的大字:大禹導渭。

      走到近處,幾處跌水從石壁上噴涌而下,有種白絲綢般的質感,抬頭往上看,山崖之間的一線天空,懸著一輪烈日讓人不敢逼視,而周圍的山勢相并,像是被利刃所削。

      相傳大禹帶曾經殺死蚩尤的應龍下到渭水源頭,看到此地絕壁千仞,高聳入云,山上林木茂密,禽獸出沒,傷害百姓。有一位叫伯益的人,他能懂各種鳥獸的性情和語言,幫助大禹趕走了禽獸。

      大禹按照河伯送給他的治水地圖畫出治水路線,由應龍甩尾在前面開路,開出一條條山溝,使洪水流出,從此,渭源地區的洪水終于被大禹治理平息了。

      渭源縣城廣場矗立的“大禹導渭”大型石雕,是為紀念這位治水英雄。

      B 歷史上有兩位皇帝來到過渭源

      與“大禹導渭”的傳說不同的是,歷史上有兩位皇帝真真切切來到過渭源,在鳥鼠山留下游蹤。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西巡隴西、北地兩郡。當時的隴西郡治在狄道(今臨洮)。要到狄道,就得經過首陽,穿越鳥鼠山系的關山。據史書記載,始皇帝來到渭水源頭是農歷八月。

      鳥鼠山系的關山,分水兩流,東流渭水,西入洮河。沿東西兩水溝谷劈開一條通道,連襄武、羱道,西達狄道,這條通道翻越關山,成為邊陲要塞。戰國時秦昭襄王所修筑的長城,就沿著這條通道,依山蜿蜒起伏。秦始皇登上山頂,被這雄偉壯觀的山形地貌所吸引,信馬逐獵。

      秦始皇和麾下文臣武將在這里住宿一夜,第二天翻越關山,沿濫水北去了狄道。

      嬴政走后,八百年后楊廣來了。

      據《隋書》載,隋煬帝于大業五年(609年)為經營西域而西巡河西。當年三月,他由長安出發,沿渭水西行,出蕭關,渡隴山,經天水,過隴西,于四月初六至渭源。煬帝自長安出發,行程千里,渭源是第一個休整之地。在此歷七日之久(四月初六至十二),圍獵搜奇,撰文賦詩,史書均有明確記載。

      隋煬帝一生最喜品詩題句,此行他在鳥鼠山的“品字泉”旁自擬了一聯讓從臣看:“地干紀靈異,同穴吐洪流。”

      游過禹廟,煬帝縱馬登山,揚鞭指點鳥鼠山景。他不由想起了在此地隱居過的青牛道士封衡。仙人已去,遺蹤猶存。于是湊著前兩句詩,續寫眼前景致:“長林嘯白獸,云徑想青牛。風歸花葉散,日舉霧煙收。”

      煬帝在此地進行了規模宏大的圍獵,還召集了一些野老村民、圍獵壯士,來恭承皇筵。他詢問了鳥鼠山的風土人情、掌故傳說,以及封衡后人的情況。興奮之余,又出示自己的詩作,令群臣賡和,相為品評。

      隋大業五年(609年)四月十二,隋煬帝一行離開渭源也向狄道而去。秦始皇、隋煬帝兩位帝王君臨渭源,除了渭源在當時政治、軍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與渭源山水靈秀是分不開的。

      C 古代史學界認為鳥鼠山便是渭水的源頭

      秦始皇、隋煬帝登臨過的鳥鼠山,古代史學界普遍認為,它便是渭水的源頭。

      地處渭源西南部的鳥鼠山,是在中國古代文獻里記載最早的文化名山之一,它西南出自秦嶺余脈,東北抵達隴中黃土高原,綿延百里,北延東迤直至隴山結束,既是渭河的發源之地,又是洮河與渭河的分水嶺。

      它不僅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邊塞要地,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有眾多歷史人文印痕分布在清源鎮的鼠山村周邊。

      鳥鼠山得名的由來,《尚書》有一則有趣記載:“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鼠之山有鳥焉,與鼠飛行而處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鳥名為蜍,似鵝而黃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處。”鼠在穴內,鳥在穴外,各自生育,不相侵害。

      《山海經》有“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東流注于河”的說法后,后世許多地理學著作都沿用酈道元的觀點,即渭河發源于現渭源縣城西的鳥鼠山龍王溝水(即禹河)。

      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我們從山頂沿一條山坳下行尋找神秘的品字泉,一路上,并沒有發現地表上有溪流,但小路兩邊的林木和野草越來越繁密,腳下的土壤也變得有些泥濘,山風拂過,草葉鳴響,像極了流水的聲音,它是在呼喚什么呢?

      蒼茫暮靄中,一座實心的碑亭赫然在目,鐫刻其上的顧頡剛先生在1938年即興口占的聯語隱約可見:“疑問鼠山名,試為答案岐千古;長流渭川水,溯到源頭只一盂。”

      石碑左右兩側分別是禹王廟和渭河龍王廟。禹王廟靜靜地矗立在那兒,殿宇斑駁古意,孤寂清冷。據地方志記載,禹王廟側有三泉,呈倒“品”字形,故稱“品字泉”,近處的一眼泉上有蓋,搬開泉蓋,黑黝黝有三四米深,看不到水光。這眼泉名為“遺鞭泉”,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唐太宗李世民西征經過此地,以馬鞭探此泉的深淺,不慎馬鞭掉入泉中,霎時不見,當他回到長安時,那根馬鞭竟出現在長安城的護城河里,因此名為“遺鞭泉”。

      在山麓深處,應該還有兩處泉眼,一處每逢夏日干旱欲雨時就出現白霧,名為“吐云泉”,另一處常有鯉魚騰躍,叫作“魚躍泉”,但在昏黃的天光下,難以尋到所在。

      如今鳥鼠山品字泉干涸、龍王溝“無水可流”,但似乎仍能感覺到地層之下,有流水悄悄吟唱……

      D 灞陵橋被人們稱作“渭河第一橋”

      渭河既是陜西人民的母親河,也是定西、天水人民的母親河。

      在800多公里的渭河流域,自大禹治水至今四千余年,華夏文明史就以渭河為軸線翻轉輻射,成就了周秦漢唐盛世文明。它成為中華民族最為古老的棲息地,伏羲和女媧的母親華胥氏就生活在渭河邊上,而后的炎帝、黃帝部落也均起源于渭河流域。

      時光回轉,這份沉淀和變遷已演變成眾多典故:渭水之畔的太公垂釣,釣出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老子李耳出函谷關后,“騎牛西去”是沿渭河西行到隴西,成隴西李氏文化祖脈;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看似勢如破竹,卻在渭河邊上,被西涼馬超打得割須棄袍……

      灞陵橋上的眾多匾額中有一幅上書“綰轂秦隴”,寓意渭水將甘肅和陜西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從滴水的一盂山泉開始,渭河一路不拒溪流,逐漸壯闊,千萬次掙脫高原與山脈的夾擊,滋養兩岸,孕育文明。從源頭的婉約序曲開始,我們漸漸聽到一首雄渾有力的交響樂,自此而下,它橫貫甘肅、寧夏和陜西三省區,不僅是黃河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同時也滋養著八百里秦川,澆灌著關中平原,最終它所孕育出的渭河流域文化,也為黃河文化和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營養,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圖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劉小雷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白嫩人妻中出无码| 久クク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五月丁香啪啪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