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秋染西狹美如畫
西狹秋景
劉志宏
早就耳聞隴南成縣西狹頌景區(qū)風(fēng)光如畫、漢代摩崖石刻剛勁滄桑,對于多年愛好隸書藝術(shù)的我來說,雖然多次經(jīng)過成縣,但因種種原因無緣瞻讀。恰逢金秋時節(jié),應(yīng)成縣文友相約前去,正好一睹這閃耀了近兩千年的漢代文化遺存。
雖有點微雨,但天氣感覺特別舒適。從縣城出發(fā),沿著寬闊平坦的公路,經(jīng)過半小時至東入口,便來到了青山綠水間的“書法博物館”——西狹頌風(fēng)景區(qū)。
西狹,還有一個讓你思緒萬千的名字——魚竅峽。一條橫亙于山川之間約五公里的狹長溪谷,峽谷中的響水河自東向西潺潺流淌。峽谷悠長,高山突兀,林木蔥蘢,瀑布飛瀉,溪水長流,如詩如畫的山水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舉目環(huán)望,這里夾岸兩山宛如屏障,谷中響水河川流不息。文友介紹說,西狹景區(qū)號稱十里長峽,最窄處不足十米,東西長十余里。西狹奇在山、美在水,最奇最美的便是摩崖石刻《西狹頌》。成縣西狹,不僅有如畫般的景色,而且氣候溫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譽。身在其中,時刻能感受到這里充滿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我們一行沿著紅花綠樹掩映的棧道向峽谷深處走去,迎面撲來拔地而起的高山、錯落嶙峋的懸崖以及潺潺的溪流。山崖上、溝岔里、溪水旁處處綠蔭層疊,古樹參天,老藤纏繞,鳥語花香,再加上溪水淙淙,令大家不由得精神大振,談笑風(fēng)生,感慨這天然氧吧“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清新優(yōu)雅。
順著一段蜿蜒的棧道走去,漢白玉石欄桿上雕刻著各種人物、花草和文字,棧道曲曲折折,一會是窄小的上下臺階,一會又是平坦的小道,棧道上方的山石有幾處異常險峻,看起來讓人膽戰(zhàn)心驚。
一路前行,途中不斷有紅葉映入眼簾,賞心悅目。這些紅葉伴著秋雨,疊映在綠樹叢中,五彩爛漫,紅綠相擁,顯得更加嬌媚和燦爛。最愜意路邊的一簇簇紅葉洋洋灑灑,昂揚向上,隨手采摘一片,細細觀賞,那紅葉上的雨滴晶瑩剔透,叫人喟嘆不是鮮花勝鮮花,更覺秋色勝春光。
行走間不遠處視野陡然開闊,碧綠的湖水像一顆巨大的寶石,這便是西狹最大的湖泊——甘堂湖。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藍天白云和兩邊的樹木山石倒映水中。置身于此,湖面碧波蕩漾,群山倒映湖中,藍天白云與青山綠水渾然一體,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行進至此,讓我想起了王安石詩句中的意境“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郑浅V^,常在于險遠……”隨著彎彎曲曲的棧道越走越深,峽內(nèi)的山水石樹愈加壯麗,步步皆成風(fēng)景;亭橋廊榭相映成趣,滿眼都是畫圖。一瞬間,頓覺風(fēng)光旖旎,壯觀不已,如身處大美江南。
不知不覺間,人字瀑、德惠橋、躬身巖、懷耿廳……從身邊一一閃過。那片“光怪靈潭氣欲吞,波平浪靜一輪存。鏡連五色龍成彩,珠映千鱗月映痕”的詩情畫意在秋風(fēng)微雨里,牽手一池淡墨,勾勒一幅秋景,伴著略帶寒氣的紅葉飄飄欲仙,和我一道用溫婉靜謐的心靈感受西狹的體溫,共賞一片秋色,共聽一場秋風(fēng)。
邊走邊看,不一會來到了飛檐凌空、古樸挺拔的古建筑——《西狹頌》碑亭,這里清幽綺麗,青山對峙,澗流清澈,一汪汪潭水似明珠相串,一掛掛美麗的瀑布迭次相連,從懸崖高處直瀉黃龍?zhí)丁?jù)《成縣志》載:“昔傳有龍自潭底飛出。漢武都名太守李翕嘗篆五瑞圖于壁,其一曰黃龍,故名黃龍?zhí)丁?rdquo;成縣八景之一的“龍?zhí)队吃?rdquo;由此而來,至今為世人津津樂道。不過,與這方風(fēng)景媲美的,更讓這方風(fēng)景聞名于世的是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文物《西狹頌》摩崖石刻。
《西狹頌》摩崖石刻刻于東漢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由仇靖撰文并書丹。歷經(jīng)魏晉、南北朝、隋、唐,穿越千年時空,隱于深山人未識,直至北宋,才引起世人矚目。在此峽谷中,還有漢代耿勛碑及宋、明、清、民國摩崖石刻20多處,由此形成了以《西狹頌》為核心的摩崖石刻群。
1800多年以來,《西狹頌》于幽谷峭壁之上,湍流碧潭之側(cè),納天地之靈氣,沐日月之光輝,得山水之蔭護,猶如鑲嵌在大地上的一顆明珠,熠熠生輝,記錄了歷史的真實,蘊含著文明的血脈,傳承著文化的基因,堪稱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瑰寶。
攀著護欄,撫摸崖巖上爬滿的青苔,在峽谷兩岸山崖上稀疏樹木漏下的光斑中,我凝視著這塊崖體凹進、表面平整的石壁上的摩崖碑,心中不由得涌出了一種莫名的激動。跨越東漢千年風(fēng)雨,縱觀《西狹頌》的額、圖、頌、題名,恍如聆聽武都太守李翕昂首宏論、縱橫天下博古論今的慷慨激昂;仰觀仇靖揮舞如椽巨筆、成就了把酒言歡后的濃墨深情。
對于西狹碑,成縣文友頗有研究,說起它的大美如數(shù)家珍。他介紹道,這幅《西狹頌》珍貴的原因,首先《西狹頌》與《石門頌》《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而《西狹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石刻,是由于作品雕刻于凹陷的山體崖面中,上有凸起的山石遮擋,使碑石避免雨水直接沖刷,減少陽光照射,整方刻石未受到自然風(fēng)蝕的嚴重破壞,所以“漢三頌”中唯有《西狹頌》面貌依舊。其次是它的書法價值,《西狹頌》因是摩崖石刻,碑刻字字結(jié)構(gòu)方正,莊嚴雄偉,勁健簡捷,筆畫方圓兼?zhèn)洌P力遒勁,神采飄逸,是“漢代摩崖的最高杰作”,是書法藝術(shù)的瑰寶。作品通篇由篆到隸,由隸到楷,上承秦代小篆,下啟晉唐楷書,蠶頭燕尾,一波三折,是漢隸的巔峰之作。
有資料記載,楷書起源于后漢時期,在眾多后漢碑文里,最早出現(xiàn)有楷書痕跡的就是這篇碑文,也相當(dāng)于楷書的鼻祖。
看著珍貴的碑文,兩山之間的響水河潺潺繞行,三面環(huán)山,黃龍?zhí)侗趟朴疲瑢⑹鼑亲o著。黃龍?zhí)杜c《西狹頌》摩崖石刻被世代傳頌,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使西狹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如今,沐浴著颯颯秋風(fēng),微微秋雨,行吟在歷經(jīng)1800多年的風(fēng)雨滄桑,依舊保存完整,風(fēng)采照人的《西峽頌》碑刻前,面對千年前的歷史遺跡,凝視那蒼勁有力、粗獷雄渾的漢隸真跡,不由得對古代先賢生出絲絲敬畏與感嘆。
相關(guān)鏈接
成縣景點推薦
雞峰山 雞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號稱隴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譽陜、甘、川三省。
雞峰山位于隴南市成縣縣城15公里處,屬秦嶺山脈之南,北坡為斷壁層崖,南坡峰巒疊秀,東有仙人崖,峭壁如削,西有五仙山,奇洞如織。景區(qū)內(nèi)山峰奇秀險峻,歷來以具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峨眉之秀”而聞名隴上。山頂林木蔥郁,秀色可餐;山下林濤起伏,置身其間,心曠神怡。其最高山峰是欣賞日出的絕佳境地。而雞峰山云海更是令人流連忘返,每逢雨后,雞峰山云海翻騰,太陽穿過云海而出,朝霞映紅云海,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如夢如幻。
杜少陵祠 在隴南成縣縣城東南3.5公里處,有峽曰“飛龍”。這里山奇草豐,水碧林茂。1200多年前,大詩人杜甫因“安史之亂”經(jīng)隴右入蜀,曾在這里搭建草堂,寓居40多天,因此,這里成為詩圣輾轉(zhuǎn)甘肅隴南的一個足印,后人為紀念杜甫,在居住的舊址上立祠建堂。杜甫草堂就坐落在飛龍峽谷口,背倚子美崖,面臨青泥河,草堂內(nèi)有莊嚴肅穆的祠堂,有飛檐琉瓦的亭子,有曲徑通幽的臺階,有小橋、假山、奇石、花卉,蝶飛蜂舞、百鳥鳴唱、芳草萋萋、古柏森森、修竹青青。
裴公湖 裴公湖又稱“蓮湖公園”,位于城西隅居高臨下之同谷故城紫金山麓。以其歷史悠久,風(fēng)光秀麗,地處縣城而列成縣人文勝跡之冠。據(jù)《成縣新志》載,裴公湖始建于唐光啟年間。宋元明清各代,又在原基礎(chǔ)上修建補葺,增添景致。每至夏秋之交,景區(qū)內(nèi)滿池碧蓮,香飄數(shù)里,垂柳拂波,游魚戲水,燕翔樓前,游人或憑欄湖亭,或蕩舟于湖面,或漫步于岸堤,清風(fēng)馥郁,愉悅舒暢。
- 2024-10-22隴原金秋 沃野飄香
- 2024-10-21構(gòu)建大景區(qū) 推動全域游——西固區(qū)探索文旅融合發(fā)展新路徑
- 2024-10-19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丨張掖馬蹄寺石窟群:秘境祁連山深處的人文寶藏
- 2024-10-15絲路勝跡 祁山堡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