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紅色文化”激發武山文旅新活力
中國甘肅網11月7日訊 據天水日報報道(新天水·天水日報通訊員 韋晨燦 郭永強 李竹青)近日,一場紅色文化展在位于武山縣鴛鴦鎮的武山紅軍小學開展,其中,由師生共同創作的《黨的光輝歷程》《武山發展歷程》兩幅剪紙長卷格外引人注意。這種用非遺剪紙表現紅色文化的方式,綻放出了文化傳承的絢爛之花。
武山縣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豐富的紅色文化有機融合,使得非遺體驗成為紅色旅游的重要內容、紅色旅游成為非遺傳承的重要途徑,兩者的相互融合也激發了武山旅游的集群效應。“《黨的光輝歷程》《武山發展歷程》兩幅剪紙長卷以紅色為主題,加入武山紅色資源元素,從設計、定稿、刻制、裝裱,深深融入了全校師生對黨、對國家的無限熱愛。通過非遺與紅色文化的結合,一方面傳承非遺文化,另一方面讓大家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弘揚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從而汲取奮進力量。”武山剪紙縣級非遺傳承人劉吉平說道。
走進鴛鴦鎮費家山紅軍長征教育基地,費山村文書張亞亞向我們介紹,該教育基地有強渡渭河、宿營費家山、紅色武山和薪火相傳四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展品都有武山非遺元素。比如武山旋鼓,當時也被用來給紅軍傳遞信息;武山泥塑,以泥塑形式表現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故事,這種用非遺表現紅色文化的形式更能激發參觀者興趣,也充實了展館內容。在武山縣灘歌鎮非遺泥塑藝人關學田的家里,各種題材的泥塑作品栩栩如生。有表現農耕文明的,有表現紅色文化的,一把黃土塑成千萬個你我,一把黃土重現崢嶸歲月。關學田從紅軍經過武山的故事中尋找靈感并進行創作。這些作品深受大家喜歡,其中一些還被評為武山縣文化旅游創意作品,被武山縣博物館收藏。
武山縣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當地以“紅”為榮,具有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的高度自覺性,這種使命感、責任感在非遺中體現得尤為鮮明。一張剪紙、一扇旋鼓、一件泥塑……這些非遺講述著發生在武山大地上的一個個紅色故事,也以紅色旅游產品的形態傳遞著紅色精神。武山渭川文旅集團總經理吳想榮說:“我們在全縣主要旅游景區設立非遺展廳,展出包括以紅色文化為題材的非遺文創產品;同時,在開發紅色研學旅行線路和精品紅色旅游線路中植入武山非遺元素,搭建起非遺與景區互補的平臺。”
近年來,武山縣立足縣域資源優勢,依托渭川書院、渭川文化研究中心和渭川文化產業研究院等平臺機構,持續開展渭川文化挖掘整理行動,紅色文化、石窟文化、非遺文化等10種特色文化研究整理成果喜人。截至目前,武山縣共有非遺項目128項,具代表性的紅色文化遺跡13處。“武山縣將緊盯‘文旅賦能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以‘11711’全域旅游發展思路為引領,探索出一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規劃、全景打造、全業融合’的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子。”武山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劉斌說道。
- 2024-11-06【鏡觀隴原】藥香四溢 遍地金黃 成縣陳院鎮野菊花采收忙
- 2024-11-06《山水間的家》走進康縣
- 2024-11-04石室寶藏——藏經洞陳列展開展
- 2024-11-05甘肅省作家曹雪純長篇小說《彩花涂滿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