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冬日暖陽里的云屏
雷愛紅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立冬,歲末之序,寒氣初凝,秋之絢爛與冬之靜美悄然交融。
此時,坐落在兩當云屏秀麗山水之中的傳統村落皮良村,正是萬山紅遍之時。漫山遍野的黃櫨葉片變得更加火紅,層層疊疊的紅葉絢麗奪目,與依舊翠綠的松柏形成鮮明的對比。山腳、河谷或道路兩旁,點點黃葉點綴,田野多種顏色交相輝映,村莊仿佛被點染成了一個繽紛的世外桃源。雨后清晨,濃霧籠罩著初醒的村莊,繼而不斷變幻著形態,與小村嬉戲。炊煙從屋頂升起,也融入了霧的懷抱,分不清彼此。林中的鳥兒歡樂地叫著,喚醒了太陽,陽光推開朦朧的輕紗之后,顯現在眼前的是紅透了的山頭,像千萬道瑰麗的云霞,又像千萬朵熊熊燃燒的火焰,染遍山巒,彰顯著初冬的明艷與壯美。
一水照面,四山相環。云屏三峽自然風景區,地處陜甘交界的秦嶺山區。潺潺的云屏河水自西溝峽流出,經棉老村、皮良村、店子村、火地村,直奔大山村而去,后注入嘉陵江。這一片山水,長嶺逶迤、秀峰群立、峰奇水秀,富氧怡人,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從戰國秦時置故道、北魏設立兩當縣一路走來,“上通秦地,下接川湖”的隴秦大道和由關中翻越秦嶺下蜀地的驛路故道,在縣境匯合后,逆云屏河而上,貫通了這些幽深的村落,在村前流淌了千百年。山為門,水為路,伴隨著隴蜀古道的腳印和車轍,古老的村落安坐在“秦隴鎖鑰、巴蜀襟喉”的要塞之地。
駐足大山中的村落,吸引人們目光的,不僅僅是悠久的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還有淳樸厚重的民風民俗。
四季更替,村莊隨冬而藏。立冬日,村里的柿子到了最后一茬摘取時日。柿子像紅燈籠,寓意照亮火紅的日子,人們便有了立冬摘柿子的民俗。這天,家家戶戶將摘下的柿子,藏到家里的頂棚上,以備冬天來吃。有些人家也將柿子削皮,果肉掛成柿餅,果皮曬干,磨粉,存儲到罐頭瓶里。冬天身體內火燥熱,可以舔舐柿皮粉或兌水喝,用來祛口瘡,老人也用來熬茶煮水,既香甜又清火祛燥。立冬這天,村里人家還有吃包子習俗。包子熱氣騰騰,既是生活富裕、蒸蒸日上的象征,也寓意著熱火團圓、豐收富足的生活。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過去的云屏大山深處,在每年入冬的第一場大雪后封山,勞作了一年的人們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傳統冬慶活動。在云屏鎮店子村,有吃庖湯的習俗,延續至今。立冬日開始,村里家家戶戶殺年豬,擺宴設席,款待親戚和鄉鄰,直到臘月年關。
吃不完的肉,村民們切成指肚大小的顆粒,用慢火炒熟,叫作臊子,盛在壇中即食即取。或抹上鹽巴,掛在火坑上方,熏制成可口的臘肉,冬藏起來,以備婚喪嫁娶之用,或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每當團聚之時,大鍋中柴火燉著野菜臘肉,親朋好友在美食中享受時光,心中滿是對來年美好生活的希冀。
云屏村落里的酒坊,在立冬時節,特意要舉行釀酒儀式,這也是沿襲下來的民俗。入冬之后,正是家家戶戶高粱、稻谷等釀酒原料曬干入庫之時,恰是釀酒的好時節。《詩經》說:“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意思是說,十月收割了稻谷,用此在立冬釀酒,到春天才能飲用,以此來求長壽。十月釀酒的習俗在這片土地上已流傳了千百年。立冬后,農家用秋季新收的苞谷、高粱、小麥等釀成冬天的第一壇“冬釀酒”,純凈透明、芬芳四溢,口感香烈綿長,在云屏當地叫作“明餾子”,抿一口“明餾子”,生活綿甜甘爽。
立冬時節,這里最具特色的冬食還要數云屏蜜酥。農戶家的老巢蜂蜜早已收割了最后一茬,立冬的這天,藏在壇子里的蜜汁被拿出來,用柴火熬成金黃起沫,以花生、核桃、芝麻等作料配伍,在大鍋中攪拌均勻,鋪展在案板上,手握一代代傳下來的油光滑亮的棒槌,敲打出幸福的味道。云屏老巢蜜酥的酥脆香甜,仿佛整個童年的記憶,令一個村莊都飄浮在舌尖的滋味中,更使遠方的游客流連忘返。
而最歡暢的,還要數兩當號子聲。
古老而有著川楚遺風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兩當號子”,也因為山外游子的回歸和村莊的農閑而盛大起來。立冬時節,村民們身著節日盛裝,齊聚一堂,以號子對唱的方式表達美好愿景。號子對唱,慶豐收,慶團圓,吼出心中的美好愿景。號子聲聲,回蕩在村莊的山水間、晨昏間和人們的心間。唱號子迎冬,是古老而喜聞樂見的形式。村落中的一代代先輩“吆喝”出來的兩當號子,口耳相傳、師徒相因,歷經數百年傳承從未間斷。
云屏村落里的“慢”元素、“俗”滋味,已經深深烙進了山水之間,就像傳統民俗飲食,來自草木,取法自然,香溢四野。好的原料,遇上懂它們的人,便物盡其才,于平常中孕育神奇;好的時節,遇上懂它的村莊,便像是經歷精挑細選和精細打磨的工序,每一個步驟,就是一次生活的淬煉,傾注著傳統民俗在人們心中的分量。
如今,國道316線、寶成鐵路和高速公路連接形成的交通網絡,使這里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質樸淳厚的鄉風民俗展現在世人眼前。走進村莊,水、村、田、園互融共生,人、畜、禽、蟲立體相映,林、草、藥、花微景滿境,筑巢引鳳,旺旅興農。傳統民俗的力量與魅力,正像這山間云霧,熏蒸著山川萬物,厚重而溫暖,如同冬日里的一縷陽光,穿透歲月的塵埃,照亮歸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