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中國行】【隴上故事薈】鄉情有歸處
劉坪村史館 李曉斌
村史館內陳列的民俗文物 李曉斌
文\李順民
關山山脈自東向西綿延伸展,到了莊浪縣南坪鎮境內,被當地人稱為南山。在南山山腰,山勢瞬間變得平坦起來,形成八塊扇狀坪地,人們稱之“八扇坪”,遠近聞名的劉坪村就坐落在八扇坪上。
初冬的清晨,晨霧散去,在劉坪村升起無人機,借助鏡頭從空中俯瞰,只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瓦紅墻白,庭院整潔,村巷硬化成水泥路面,天平高速公路從村前伸向遠方,車輛來回往復,炊煙裊裊升起,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村里人,時刻不忘尋找根脈,守住鄉愁,為美麗鄉村鑄魂。
望鄉臺
從莊浪縣城出發,沿著莊(浪)華(亭)公路向東一路前行,大約10分鐘車程,遠遠就能望見劉坪村,經過一座簡易的拱水橋跨過水洛河,慢慢走進村里,劉坪村村史館就出現在眼前。
走進村史館,迎面是一組雕像: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坐在磨盤石上,左手托起細長的煙桿,磨盤石上有兩個小男孩,一個雙手扶在老人的肩上,另一個雙手支撐起小腦瓜趴在磨盤石上,磨盤石旁邊站著一個小女孩。三個孩子注視著老人,似乎在全神貫注地聆聽老人的講述。
一座村史館蘊含著一個村莊久遠的故事。那么,村莊的故事從哪里點題?換句話說,這部故事的題眼在哪里?
劉坪村坐落在川臺上,居高臨下。在村子邊沿,有一處叫作八卦臺的地方,生長著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榆樹,樹下閑置著幾塊磨盤石。每每農閑,村民坐在大榆樹下的磨盤石上納涼休閑,孩童們圍坐在長者身旁,傾聽長者講述劉坪村的前世今生。村里的青年外出參軍,學生到大城市上大學,村民就送他們到大榆樹下,止步站在磨盤石前,依依不舍地目送親人遠去,直到他們的身影在視線中模糊。年關了,村民又站在大榆樹下,盼望子女返鄉歸來的身影。
年復一年的寒來暑往中,大榆樹,也就成了劉坪村的望鄉臺。每個村莊,都有它的望鄉臺,它承載著人們共同的記憶,是人們重溫鄉愁的地標,永遠鐫刻在人們的心底。2000年,電視劇《黃沙下面是沃土》的劇組來到劉坪村拍攝取景,村里的望鄉臺大榆樹被拍進電視劇畫面。在劉坪村村史館布設中,專家和學者數易村史館方案,最終確定在村史館正門之內塑造一組雕塑,意思是由一位老人講述劉坪村的村史,作為村史館的題眼,村史館內還陳列了《劉坪村志》,分為建置、地理、村落文化、風土人情等14卷,共40萬字。館內能播放劉坪村村史專題片《耕讀傳家》。
代代傳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在鄉村里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需要懂得傳統文化和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在劉坪村,劉順先老人就是一位鄉村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
在劉坪村村史館內,發現一本館藏的《小楷練習簿》,小心翼翼地翻開,只見一個個雋秀、規整的蠅頭小楷毛筆字映入眼簾,讓人愛不釋手。這本《小楷練習簿》是78年前劉順先在莊浪中學上學時使用過的作業本。
從莊浪中學畢業之后,劉順先先后在鄉村教書,在鄉鎮政府擔任文書。他熱愛傳統文化,又毫無保留地把傳統文化奉獻給鄉邦。他寫得一手為人稱贊的毛筆字,每到新年,家家戶戶的春聯基本都由老先生書寫,從農歷臘月初八一直到大年三十,經常一寫就是一整天。他還經常給村民撰寫家譜,閱讀和代寫書信。時至今日,在劉坪村提起劉順先老人,人們無不滿懷深深的敬重和感念。
秦腔是西北農村盛行的戲曲文化。改革開放之后,劉坪村的秦腔戲劇就是劉順先帶動發展起來的。村民劉居昌是劉順先帶出來的戲曲傳承人。在劉居昌眼里,劉順先在秦腔藝術方面無所不能,他既是村里戲劇班的導演,又是主要演員;他編寫了幾十個秦腔劇本,繪制了一本秦腔花臉臉譜。
那時,村里戲劇班缺少戲衣,購置新戲衣又湊不齊錢。在那樣的艱苦條件下,擅長繪畫的劉順先,到裁縫店里購買便宜的布料做成新戲衣。然后,他對照舊戲衣上的圖案,在新戲衣上繪制圖案。他就是用這樣的辦法為村里的戲劇班添置戲衣。在劉順先的言傳身教下,劉居昌后來也創辦了秦腔自樂班。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劉順先不僅在十里八村傳播鄉村傳統文化,還以實際行動向村民傳遞耕讀傳家的思想。當聽到村里誰家孩子不好好讀書,他不怕得罪人,就跑到那戶人家去勸學,苦口婆心地給不用功學習的孩子舉事例、說好話、講道理,規勸他們用功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
移步至“金榜題名”板塊前,瀏覽考學榜,榜上收錄了自1973年至今50年里劉坪村考上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的學生,共計480多名,平均每戶培養了一名大中專學生。其中,還有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的學生,也有出國留學的學生,小山村里人才輩出。
家國情
“你要申請加入黨組織,走向更加光榮的歷程,成為一名永遠聽黨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劉坪村村史館的“家書情深”板塊前駐足,端詳一封書信的翻拍照片,被書信中這樣一句話語感動了。這是劉順先寫給前線的兒子劉滿勤的書信。
劉坪村,是西北地區一個普通的村落。在這個村子里,劉順先心懷愛國深情,他經常引用“無國家自破,無家身難安”的道理,引導教育子女一定要時時處處愛黨愛國。
1985年,他鼓勵兒子劉滿勤參軍入伍,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后來,獲悉兒子奔赴烽火前線,他深明大義,寫出了124封飽含深情的書信,勸勉前線的兒子要英勇沖鋒、保家衛國。2005年,這些書信全部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收藏證書展陳在劉坪村村史館。在這些書信中,《你夢不算,我在放心》這封書信被編入中國人民大學家書文化研究中心編著的《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一書。
在劉坪村村史館“光榮歷程”板塊前,瀏覽一面面榮譽證書,重溫劉坪人的光輝時刻,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深刻體會:每個走出家鄉的人,以自己的奮斗和努力贏得人生的出彩,是深愛家鄉的完美詮釋。
2008年,從劉坪村走出去的運動健將劉浩軍,在第17屆亞洲鐵人三項錦標賽男子23歲以下組比賽中勇奪金牌,在亞洲鐵人三項錦標賽歷史上,第一次奏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劉浩軍的奪冠,改寫了中國男選手在該項目上與洲際冠軍無緣的歷史。
在解放軍某部參軍的劉坪村青年劉博,刻苦訓練管樂,熄燈后經常在被窩里默背曲譜。經過層層嚴格選拔,劉博入選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先后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解放軍聯合軍樂團演出。
劉坪村,人們的濃濃鄉情和鄉愁都濃縮在村史館里,定格在村前的大榆樹下,定格在一張張塵封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上,也定格在一封封車馬很慢的發黃書信上。
- 2024-11-28武山素面
- 2024-11-22圖解|為了“送快遞” 你知道古人有多努力嗎?
- 2024-11-18長圖|喝熱牛奶泡溫泉 敦煌壁畫中的古人冬季這樣安排的
- 2024-11-14兩千多年前的漢代老人如何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