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滴水藏海】寧可清貧 不作濁富
楊力彬
清濁自古不兩立,如何選擇,可洞見一個人的境界操守。古語有云:“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這句話意在告誡世人,就算生活清貧些,只要身正行端,仍能保持輕松快樂的心境。如果為了生活富足,伸手去取不義之財,憂慮不安就會多起來。所以,在面對誘惑時,要選擇清貧、摒棄濁富,這樣才能少憂多樂。
寧可清貧、不作濁富,是一種氣節。《論語·述而》有云:“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來,即便是吃點粗糧、喝點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也可以樂在其中。而用不正當手段得到的財富和地位,對他來說就如同浮云一般無足輕重。孔子一生顛沛流離,但不管遭遇什么樣的窘境,他始終堅持自己所追求的“仁”“禮”理想,不慕富貴、不貪享受,不取不義之財、不做不義之事,固守其志不動搖。
清貧與濁富的背后,是廉與貪的抉擇。明代魯穆任都察院監察御史出巡期間,常州有一巨商,犯法當斬,其家人向魯穆饋金300鎰,請求免去死罪。魯穆不為所動,斥責道:“汝豈不知我耶?使欲富則不須今日矣!”對罪犯仍按律處置。一句“使欲富則不須今日矣”,盡顯其廉潔之志。史料記載,魯穆出身貧寒,但他從來沒想過靠做官致富,日子一直過得十分清苦,“三十年被服一如寒士”。有這種“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思想境界,魯穆執法公正、不徇私情,眾呼為“魯鐵面”。
一個人要耐得住清貧才能走好從政之路,否則就會為自身甚至家族招來禍害。《國語》記載,春秋時期,韓宣子為晉國正卿,在朝廷之中地位顯赫,家中卻很清貧,心中有時不免悲哀。叔向知道后,便前來祝賀。韓宣子不解,叔向舉例說,有個郤昭子,家中多人身居高位。郤昭子倚財仗勢、橫行霸道,結果全家都不得善終。因此,位高能安貧是值得道賀的事。典故“叔向賀貧”意在規勸為官者,清廉是福、貪欲是禍,既然選擇了從政這條路,就要安于清貧、守住清白,遠離不義而富。
以史為鏡,知古鑒今。今天,雖然物質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清正廉潔的氣節不能丟。黨員干部當不為物欲所惑、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心所擾,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干事創業、為民謀利上,履行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職責使命。
(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2024年11月8日)
- 2024-11-28鄉情有歸處
- 2024-11-28武山素面
- 2024-11-22圖解|為了“送快遞” 你知道古人有多努力嗎?
- 2024-11-18長圖|喝熱牛奶泡溫泉 敦煌壁畫中的古人冬季這樣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