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曉棠:銀幕上幾秒鐘,銀幕下千般功
87歲的她,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也是全能電影表演藝術家,在表演上追求“一人千面”,她塑造的《海鷹》里的民兵連長玉芬,《野火春風斗古城》里的地下交通員金環、銀環,《英雄虎膽》中的女特務阿蘭都成了那個年代深入人心的銀幕形象。盡管成績榮譽等身,但她卻說:“別以為演了幾部戲、導了幾部戲就自恃功高。老賣弄自個兒是不行的,學然后知不足。”
在八一電影制片廠的一間工作室里,87歲的電影藝術家王曉棠端坐在翡翠綠的沙發上,身著一襲輕盈飄逸的白色網格長衫,內搭黑色裙裝,發間點綴著一條黑白相間的頭箍,眉宇間透露著一種歲月沉淀后的從容淡定。整個下午,我們從少女時代的王曉棠、塑造各種經典角色的王曉棠、擔任編劇導演的王曉棠,一直談到成為八一電影制片廠廠長的王曉棠、作為共和國女將軍的王曉棠。如此豐富的角色轉換,恰如她在表演事業上追求的“一人千面”。
王曉棠是“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野火春風斗古城》是她電影表演事業的巔峰之作。這部戲中,金環猶如濃墨重彩的水墨畫,銀環恰似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為了刻畫好這對性格迥異的革命姊妹花,一人飾兩角的王曉棠,不僅把作家李英儒的同名小說倒背如流,還在日常生活中反復演練姐妹倆不同的眼神、體態和說話方式,嘗試先靠攏一個角色,然后反向尋找人物性格的不足,最終既演出了金環潑辣爽利的“勁兒”,又演出了銀環溫婉嫻靜的“味兒”。
關于表演,王曉棠有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對角色最大的熱情,亦是對自己最大的冷靜。”這個“冷靜”在她獲得成績和榮譽時表現得尤為突出。《野火春風斗古城》火了后,她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撰寫了20000字的《金環銀環表演筆記》,寫的竟全是自己表演上的差距和不足。“人家都說我演得不錯,但我覺得可以更好,比如金環的調子顯得有些‘單’,輔色用得差,我沒能把她開朗、樂觀、談笑風生的一面展現出來;銀環呢,我又被她的文靜溫婉拘束住了,表演顯得晦暗、抑郁有余,明快、跳躍不足。我腦子里始終有一個很高的境界,明天總要比今天更好一點,不然太虧待自己,也太虧待時代了。”文章在《電影藝術》雜志上刊出后,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但她對一場場戲、一組組鏡頭、一個個眼神的分析又是那樣的誠懇,讓大家深深折服。
為了追求“一人千面”,而非“千人一面”,王曉棠不斷嘗試不同角色。在《神秘的旅伴》《邊寨烽火》《海鷹》中,她飾演的都是正面而純真的角色,而在《英雄虎膽》中她大膽飾演起國民黨女特務阿蘭,結果把這個配角演成了觀眾眼中的女主角。
如何使配角深入人心并被觀眾記住?王曉棠說:“我從小學京劇,京劇是很講究亮相的,演員要讓觀眾記住,就要在出場時有一個精彩的亮相。最好還要有那么一兩場俘獲人心的‘尖子戲’,否則,人物就像炒菜沒放鹽一樣,淡而無味。”
劇本原來的設計是,阿蘭剛出場時只有一句“副司令,人沒接到”的臺詞。“這樣的出場,誰能記住這個人啊?”后來王曉棠設計了個阿蘭邊說話邊揪假辮子的出場動作,使之更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征,觀眾一下子就記住了。
為了在表演上讓專業人士也看不出紕漏,王曉棠在多部影片中出色地完成了游泳、騎馬、搖櫓、跳倫巴舞、接電話線、做手術等絕活。在拍攝《鄂爾多斯風暴》時,她冒著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學會了連蒙古族同胞都認可的專業騎馬技能;為了電影中三四秒的鏡頭,她曾在大冬天背著行李翻山越嶺到海邊漁村學搖櫓;在電影《海鷹》中,為了演出“玉芬飛快地接好了電話線”中的“飛快”,她在八一廠的馬路上匍匐前進練了三個晚上,結果接得過于飛快觀眾都看不清,電影放映時被迫放慢速度。有人勸她做做樣子,不必為了銀幕上的幾秒鐘而耗費那么多功夫學技能。王曉棠卻說:“你們看不出破綻,但船老大、電話班的人能看得出,所以那些技能我必須學會。”
談及表演的最高境界,王曉棠坦言:“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演’。所謂‘不演’,就是讓觀眾看不出表演的痕跡,讓觀眾認定你就是角色本身。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演員最大限度地貼近真實,這種真實又不是完全的生活真實,而是經過提煉后的藝術真實,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她看來,演戲要本真自然,這里面涉及很多技巧。可有些人怕談技巧,認為技巧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其實不然,技巧一方面來自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另一方面來自對角色內心的揣摩,它包括演員能在瞬間高度集中注意力,相信假定,肯于忘我。
王曉棠的命運像她演出的電影一樣充滿悲歡離合和戲劇性。她是風華絕代的電影明星,是被發配到北京遠郊林場的工人,是中年喪子的母親,是《翔》《老鄉》《芬芳誓言》等電影的編劇導演,是《大轉折》《大進軍》等系列軍事巨制的幕后軍師,更是八一電影制片廠原廠長和中國電影界首位女將軍。
演遍了悲歡離合,經歷了人間冷暖,王曉棠在藝術與人生的雙重修行中,也練就了一顆寵辱不驚、從容豁達的心。因此,盡管成績和榮譽等身,可她卻說:“別以為演了幾部戲、導了幾部戲就自恃功高。老賣弄自個兒是不行的,學然后知不足。做人要保持一種境界——得意別忘形,失意別變形,做人保原形。”(作者:趙鳳蘭,系中國文化報高級記者)
相關新聞
- 2021-08-11新技術讓傳統文化故事煥發新活力
- 2021-08-10《掃黑風暴》開播 五百導演 孫紅雷、張藝興出演
- 2021-08-10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
- 2021-08-10《掃黑風暴》開播 孫紅雷張藝興劉奕君合體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