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理想觀照創作 開辟電視短劇新生路
日前,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組織創作的主題重點作品《理想照耀中國》迎來收官,該劇用40集的篇幅講述了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不同時期的40組人物的閃光故事,展示了“革命、建設、改革、復興”四個階段的典型人物和時代精神,記錄了黨的百年輝煌歷程,生動詮釋了何為理想,何以中國。截至目前,該劇豆瓣評分達8.2分,有上萬篇短評、329篇長劇評,在新浪微博的總話題閱讀量已經超過200億。為此我們特別邀請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和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邢戈,分別撰寫評論文章,總結該劇的創作經驗,探討如何利用影視作品講好百年黨史故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覺醒年代》《跨過鴨綠江》《中流擊水》《大浪淘沙》等電視劇在熒屏掀起的中國共產黨黨史題材創作的高潮,激起了廣大觀眾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熱潮。這批優秀的作品均取材于百年輝煌黨史中的一段,塑造活躍于這段黨史中的偉人形象和志士仁人形象,功不可沒,利在千秋。其中,在國家廣電總局的指導下,敢為人先的湖南電視人以可貴的膽識創意,策劃、拍攝的貫穿百年黨史的40集電視系列短劇《理想照耀中國》值得關注。作品精心挑選了40個偉大而平凡的中國故事,每集25分鐘獨立成篇,一經播出,反響熱烈。不僅為熒屏增添了貫穿百年黨史的新作品,而且讓百年黨史題材的人物畫廊里,除領袖、偉人外,還增添了平凡中見偉大的新人物、新面孔,實現了這類題材創作的百花齊放,增強了作品的辨識度、藝術感染力和親和力。
從《真理的味道》中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到《紐扣》中小販章華妹在改革開放中蹚出個體經營正道的故事,再到《磊磊的勛章》中女子柔道陪練員甘當無名英雄的故事、《信號》中北斗導航科研英雄的故事等,作品以“理想照耀中國”統領全劇,旨在為百年來在黨的指引下、在共產主義理想的哺育下,各條戰線上中華兒女的精神歷程、心靈軌跡和豐功偉業譜寫熒屏畫卷,在中國電視劇發展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理想照耀中國》的成功問世,昭示了黨在新時代領導文藝、領導電視劇創作中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新經驗。一是要依靠藝術家。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組織優勢、理論優勢、文化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辦急事。在國家廣電總局的指導下,湖南廣電系統集中優勢,強強聯合,調集一流的電視劇編、導、演、攝、錄、美、音、服等方面的人才,組成了十幾個優化組合的創作集體,集中兵力攻堅,從而保證了思想性、藝術性的高度統一。依靠藝術家,首先是識藝術家所長、用藝術家所長。總導演傅東育和總編劇梁振華,以及馬少驊、王勁松等一批觀眾喜愛的優秀演員的傾情出演,真正實現了創作生產力諸因素的優化組合。二是尊重和遵從藝術規律。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這是文藝創作必須尊重和遵從的重要規律。《理想照耀中國》劇組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們虛心向黨史、軍史專家求教,學習黨史、領悟原理,努力把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思維轉化為審美創作的內在驅動力;他們深入農村、工廠、機關、科研單位第一線,向熟悉劇中人物形象的同志學習,努力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以“理想”照耀創作,短劇雖短,但思想仍須精深、藝術尤應精湛、制作講究精良。盡管《理想照耀中國》各集水平尚存差異,但總體上看都在努力向高峰攀登。
從中國電視劇發展歷史上看,自1958年直播劇《一口菜餅子》問世至今,以篇幅體量論,創造出了短劇(半小時內)、短篇(一至二集)、中篇(三至八集)、長篇(九集以上)四種樣式。如小說創作有小小說、短篇、中篇、長篇之分一樣,電視劇這四種樣式各司其職,對應著不同受眾的不同需求,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上,都有其存在的獨特價值。但是,毋庸諱言,近十余年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短篇、中篇電視劇已近消亡,而短劇則基本絕跡。受制于市場和資本因素,時下電視劇越拍越長,盡管長篇電視劇因其容量大的審美優勢而具備獨特功能和價值,但由于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卻也誕生了短時間內完整欣賞一部藝術品的需求,“短視頻”的流行便是這種需求的印證。從這個意義上看,電視短劇的空缺確為憾事。既然今天的觀眾還需要,中國電視劇歷史上創造形成的短劇、短篇、中篇、長篇傳統,則斷不應剝奪其生存權利。
如今,《理想照耀中國》以40集電視系列短劇集合體的形式出現在熒屏上,靠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組織優勢、理論優勢、文化優勢,解決了廣告招商的困難,為新時代電視短劇開辟了一條新生路。此外,電視藝術工作者們還通過《在一起》《最美逆行者》(均為2集短篇電視劇集合而成)、《百煉成鋼》(8集中篇電視劇集合而成)等作品為短篇、中篇電視劇在新時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探尋了一條新生路,其意義不可小視。
最后,《理想照耀中國》為湖南廣電系統通過制作高質量劇目培養新人提供了實戰機會,為電視劇事業薪火相傳,立下了功勞。短劇因其短而求精,在選材的眼光、細節的發現、語言的個性化及節奏的把控等方面,都給創作者提出了更高、更精準的要求,這正是鍛煉新人的好戰場。(作者:仲呈祥,系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相關新聞
- 2021-08-12用百年光影描繪小康豐碑
- 2021-08-11粉絲身心俱疲 “飯圈”為何屢屢失控互撕?
- 2021-08-11新技術讓傳統文化故事煥發新活力
- 2021-08-10紀錄片《紅色甘南》在蘭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