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新觀察|21年播出4000集!這部國內最“長壽”電視劇如何煉成?
連續21年無間斷創作播出,累計播出4000集——《外來媳婦本地郎》被稱為國內最“長壽”欄目劇,創造了中國電視史上播出時間最久、播出集數最多,且收視率、影響力、經濟效益俱佳的家庭情景系列電視短劇的奇跡。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在京舉辦該劇研討會,揭秘這部“長壽”電視文藝作品是如何煉成的。
以小見大:“記錄式”創作反映時代精神
《外來媳婦本地郎》是由廣東廣播電視臺攝制出品、以粵語為主要語言的當代家庭生活題材電視系列短劇,講述了廣州老城區一個有著四個兒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個外地媳婦,由于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差異而產生的一系列故事。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周繼紅表示,該劇的生命力源于其取材自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小見大呈現社會變遷、時代大潮,真實接地氣。
“通過劇情內容來演繹時代的發展變化和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這部作品本身也成為一種現象、一個品牌。”廣東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蔡伏青說,在3000集到4000集播出的近5年時間里,該劇題材不斷拓展,與時俱進,以講故事的方式將國家發展和社會民生融入劇情,體現出社會責任擔當。這成為該劇經久不衰、廣受歡迎的重要經驗啟示。
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趙彤認為,該劇是記錄社會發展、體現家國情懷的“平民史詩”,通過持續不間斷地關注生活、描摹現實,成為時代的影像記錄,用生動故事闡釋宏大主題,用鮮明人物反映時代精神,于煙火氣中彰顯時代的向心力。
原汁原味:“伴隨式”播出展現嶺南文化
21年來,《外來媳婦本地郎》始終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觀眾與劇中人物處于相同的生活頻段,同頻共振引發共鳴。
專家指出,從語言到音樂,從服裝到器物,從家長里短到文化風尚,該劇流露出地道的嶺南文化風情,成為“圈粉”的關鍵因素。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認為,這部電視短劇在粵語地區受到觀眾歡迎,培養了大批相對固定的受眾群體,為我國電視藝術的多樣化、電視劇品種的百花齊放守住了一個陣地。
“我更愿意稱之為‘生活伴隨劇’”,在趙彤看來,4000集短劇寫盡生活苦辣酸甜、鄰里意綿情長,把中國人濃重的鄉愁情結、守望相助的民族氣質,展示得淋漓盡致又趣味盎然。該劇完成了一種新樣式的社會記錄,具有鮮明的文化地域特征,在傳播嶺南文化、講述廣東故事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同時也抓住了中國文化中的共性,體現出開放包容的人文胸懷。
該劇總編劇丁蕾透露,在創作中力求準確深刻地詮釋改革開放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現新時代嶄新的南粵風貌和嶺南文化的精華,“我們會將廣東人民的集體回憶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更加美好生活作出的努力與奮斗,一年又一年地展示下去、延續下去。”
經久不衰:電視劇發展如何走好長青之路?
我國是電視劇第一生產大國、第一播出大國,電視劇不僅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也是文化領域最具活力的中堅產業。如何推動新時代電視劇高質量發展,走好長青之路?專家認為,該劇提供了有益啟發。
周繼紅表示,21年的創作實踐證明,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文藝作品生命力的源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電視文藝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的根本指針。
“好內容是生存發展之本。只要用心用情,與時代同行,關注社會熱點,關注老百姓的生活,就一定會有講不完的好故事。”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秘書長周然毅說,這部劇堅持用百姓視角、人民情懷來創作,21年來初心不改、守正創新,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了通俗而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因而贏得了觀眾、贏得了市場,也贏得了時間。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祝燕南指出,現實生活是文藝最豐富的創作源泉,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該劇講述了千變萬化的人情世故,但主題表達全部緊扣時代脈搏、社會熱點、當代特征,因而真實可信;選材取材深入各行各業,包羅萬象的小故事反映出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細微進步,因而真實感人。電視劇創作應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努力為新征程留下真實鮮活、振奮人心的時代影像志和歷史備忘錄,才能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統籌:吳晶、林暉
記者:史競男
相關新聞
- 2022-01-052021年全國電影票房472.58億元 全年總票房全球第一
- 2022-01-04《裝臺》等作品收視口碑雙豐收 嚴肅文學改編熱潮襲來
- 2021-12-31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年電視劇片單發布
- 2021-12-312021劇集市場:注目美好生活 彰顯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