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藝謀首戰春節檔 《狙擊手》用鮮活的“人”寫厚重的“情”
2022年的電影春節檔依然陣容豪華,競爭激烈。從目前定檔的影片來看,檔期內電影類型豐富,看點十足,其中主旋律電影在2021年大放光彩后,繼續在2022年釋放正能量。
由張藝謀、張末執導,陳永勝、章宇、劉奕鐵、黃炎、王梓屹、陳銘楊、王乃訓、程泓鑫出演,張譯、林博洋特別演出的抗美援朝電影《狙擊手》就是其中一部。
去年抗美援朝題材的影片紛紛登陸院線,感動了無數觀眾,取得了優異的票房成績。今年,張藝謀攜《狙擊手》首次闖入春節檔,《狙擊手》與其他抗美援朝電影相比有何獨特之處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
日前,導演張藝謀接受采訪,深度解讀了電影創作的方方面面。
“那場保家衛國的戰爭,我看到它最重要的意義是中國人的精神,把青春獻給祖國,以血肉之軀體去戰斗,這種精神有它的現實意義。”這是張藝謀對影片精神價值的定義。
在張藝謀看來,拍電影就是拍故事,寫人物。“狙擊手的故事容易從一個角度進入,就像兩個高手決斗,通常會凝聚在一個小團隊甚至一個人身上來進行,偉大的戰爭、宏大的戰爭是由無數這樣的個體組成的,聚焦在戰場上個人的命運、個人的蛻變、個人的成長、個人的經歷等方方面面。”拋開大場景、大敘事,將目光聚焦到人,通過戰爭中的人與人性折射戰爭,張藝謀找到了避開同質化創作的另一條路。
張藝謀用灰白影像展現了戰爭的冷峻,用嚴謹推演再現了戰爭的殘酷,用精致細節注入了情感升華,用細膩表演呈現了感人力量。
人物:是聰明的也是“愛哭”的
電影《狙擊手》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冷槍冷炮運動”為背景,選取八連五班一次營救行動為切入點,用狙擊手的視角展開敘事,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也是狙擊手們的故事。
在中國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很多優秀的狙擊手,張藝謀與電影團隊收集了大量“神槍手”的資料,包括張桃芳、鄒習祥等赫赫有名的狙擊手,最終以他們的英雄故事為靈感創作編寫成了這部《狙擊手》。
電影中的狙擊手也有所不同,張藝謀塑造了一群“有智慧”又“愛哭”的英雄形象。“狙擊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不光是斗勇,更是斗智的,怎么能打掉對方,是要靠聰明才智的,所以我們在這些方面去發展一下,讓他們動腦筋。”為了顯示狙擊手的智慧,張藝謀想出用勺子觀察敵人火力點的土辦法,經過與軍事顧問反復商討,最終“勺子”變成了戰士聰明的用法,而這個“勺子”也成為戰士與犧牲班長之間的傳承象征。
影片中,戰士們除了發揮聰明才智,還幾乎從頭哭到尾,尤其是陳永勝飾演的戰士不僅自己一直哭,還把與其對戲的張譯也帶哭了,“張譯本來也不打算哭,后來也是被帶哭了。我覺得還是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歷練作用,去表現一個一個戰士的成長。”
談及“愛哭”,張藝謀解釋道:“流淚的未必不是男兒,我們想給演員一個支點,也能看出來一種成長。”與其他同題材電影全程“硬核”敘事不同,《狙擊手》在“硬核”敘事中融入了柔軟的情感表達,導演用眼淚當成對每位戰士犧牲的情感宣泄口,也給“把青春獻給祖國”注入了深厚的情感根基。
《狙擊手》是人的故事,鮮明生動的人物離不開演員的努力。張藝謀素來喜歡啟用新人演員,這次也不例外,除了飾演班長的章宇不是新人外,其余演員全部是新人。電影團隊從幾千個18到20歲的青年人中選拔出來演員并進行長達半年的培訓,“相當長時間的集訓、軍事訓練、教育、參觀、學習,跟老兵座談等等,為中國影視輸送了一些新鮮血液。”
細節:尊重歷史也凸顯戲劇張力
電影《狙擊手》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是歷史也是電影藝術,電影團隊在充分尊重歷史的情況下充分挖掘細節,用充滿戲劇張力的創作講好中國故事。
關于電影中戰士著裝、披風相對整潔,戰爭氛圍相對松弛的設計,張藝謀說“這是跟軍事專家討論過的,這個歷史是不能胡來的”,“我們是第五次戰役之后,也就是抗美援朝戰爭開展兩三年以后的一個階段,實際上大的戰爭已經停止了,進入了對峙階段。雙方的陣地犬牙交錯,美軍的炮火報復很難開展。我們就在駐地,所以不需要把臉抹得那么黑,而且條件已經改變了,后勤各方面的保障都跟上了。”
對于抗美援朝戰爭,要忠于歷史。對于電影藝術,則可以在符合邏輯的情況下進行再創作。影片中展現了戰士大永“單兵戰坦克”的情節,“這個跟軍事專家也一起討論過,其實單兵對坦克是很難贏的,我們想保留這個情節就是它很有象征性,一個負傷的拿著特別簡單武器的普通士兵對一個武裝到牙齒的鋼鐵怪物,我們希望保留這樣的力量懸殊。”
除了戰斗細節,張藝謀也充分挖掘故事的情感細節。電影中,章宇飾演的班長帶領五班僅存的戰士用《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喚醒即將在雪地里失溫而死的偵察兵,“很多工作人員都看哭了”,“我們拍了三遍下來章宇就唱不動了,因為唱的聲音很大的時候,突然就缺氧,我們現在用的都是真實的鏡頭。我不喊停,這個人唱不動,那個人又起來,那個人唱不動,這個人又起來了,突然讓人有了一種升華的感覺。”
聯手:父女聯手沙盤推演
電影《狙擊手》由張藝謀與女兒張末聯合執導,張藝謀負責中方戰斗攝制,張末負責美軍戰斗攝制。“從選演員開始,美軍部分都是由她來負責的。關于敵方部分的戲份,選演員、討論劇本,最后把中國編劇寫的中文材料轉化為美軍的習慣用語等。我們搭建了兩個戰場同時開拍,兩個組差不多同時停機,每天晚上我們一塊討論,雙方看各自的素材。”
不論是中方戰士還是美軍戰士,都在兩個攝制組的細節推演中完成人物塑造和情節敘事。“我們雙方要推演槍的射程、子彈的多少,這些小切口的戰爭盡可能要細化,而且要尊重每一個生命。不能死一片就完了,每個人的死都要合理,都要很清晰,我軍也是一個一個都很清晰,把青春獻給祖國,讓每個人的犧牲最后形成一個強大的震撼性。”
精神:用中國故事講好中國精神
當下,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受到觀眾的喜愛,張藝謀認為,電影觀眾尤其是年輕人的熱追,是他們自發的家國情懷,“在中國人身上根深蒂固的一種情懷和熱情。年輕人喜歡看有中國精神的電影”。
民族精神也是張藝謀從抗美援朝戰爭中看到的現實意義,“如此簡陋的條件敢迎戰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而且取得了勝利,這是最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2月1日《狙擊手》上映,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對張藝謀而言“有特殊的意義”,“2月4號是立春,希望立春帶給我們好兆頭,希望(北京)冬奧會開幕成功,也希望《狙擊手》取得好成績。人生很難有幾次這么巧地趕上這些時間節點,所以今年冬天對我來說特別不尋常。”(文/楊瑩瑩)
相關新聞
- 2022-01-21李庚希首拍體育題材劇 苦練速滑《超越》中挑大梁
- 2022-01-19溫暖而敞亮:女導演勾畫的電影風景
- 2022-01-14《大媽的世界》關照老年群體 退休生活也能很精彩
- 2022-01-07黃渤、賈玲:用身處困境時的幽默帶給大家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