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孩子玩手機,小心被詐騙
暑假里,盯上孩子的電信詐騙成為新安全隱患。近日,我省隴南市一學生玩家長手機時被騙4萬余元……警方提醒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支付密碼,以免被騙子盯上損失錢財。7月17日,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提醒市民謹防網絡游戲虛假交易、虛假投資理財、虛假服務及冒充熟人、購物客服類詐騙。如有疑問,立即撥打96110咨詢或報警。
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類詐騙
7月8日,隴南市學生Z在家中用母親的手機玩游戲時,陌生網友私發消息稱加好友可以送皮膚。Z在添加對方好友后,對方用視頻電話教他操作手機,他按對方要求下載了某APP,登錄了對方提供的賬號,并進入代付訂單后分別支付了兩筆訂單共4.6萬余元。后按照對方要求刪除了APP以及對方QQ賬號。Z母親回家查看手機后,發現被騙,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父母和老師在平時應加強對孩子防詐知識的普及。游戲是日常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游戲外一旦涉及“免費”送皮膚、金幣要求加好友或者掃碼等所謂的“免費服務”都是詐騙。
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
7月9日,家住隴南市的G先生在刷短視頻時看到了一個關于炒股的直播,覺得對方炒股很厲害,于是私信對方問能否一起研究炒股。對方將G先生拉入一個炒股QQ群,里面不時有炒股直播視頻,并且出現簽到返現金的活動。一段時間后,群里一名自稱是“操盤手”的人,聲稱手中有一些席位可以給群里的散戶,于是G先生按對方提示下載了APP。最初G先生在該平臺的股票都獲得了不菲的收益,后在平臺上中簽的股票金額也越來越高,G先生最終放下戒心投資了一筆3萬元的股票,但拋出股票時卻始終無法提現,意識到自己被騙,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直播內容五花八門,不要因為直播是在公共平臺就放松警惕。騙子對受害者都是放長線釣大魚,帶你“投資理財”、能“另辟蹊徑賺錢”的都是騙子。
冒充熟人類詐騙
7月10日,T女士收到一條來自同學的QQ消息,該同學告訴T女士他的微信號被限制登錄,而他的朋友騎車摔傷,現在急診等著醫藥費用,他能否先把醫藥費轉到T女士銀行卡上,然后T女士再將錢用微信轉給他朋友。熱心的T女士聽后給了對方卡號,隨后對方給T女士發來了轉賬成功的截圖,但T女士未收到銀行到賬的短信。對方稱聯系了銀行,銀行客服說跨行轉賬約兩小時后才到賬。由于對方急需用錢,T女士便添加了對方提供的微信號,對方要求T女士分三次用掃二維碼的方式轉賬約4000元,幾個小時后T女士依然未收到轉賬,T女士遂聯系自己的朋友,朋友告訴她自己QQ被盜了,并不知道此事。T女士才知道自己被騙了,隨后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一般親友突然在聊天軟件上聯系自己,稱需要用錢時,我們應該及時聯系本人問清事情的真實情況,不要因為熟悉或者對方聲稱“急用”而誤入騙子的圈套。轉賬截圖,更是利用P圖軟件分分鐘就可制作出的詐騙道具。
冒充貸款客服類詐騙
7月10日,家住平涼市的C先生發現自己將還車貸的錢存錯了銀行卡,以至于未能還款成功并且逾期。心急的C先生立即聯系車貸平臺客服人員,可對方一直未回復。C先生通過網頁搜到該平臺客服的一個聯系方式,撥通后對方稱自己就是該平臺客服。C先生和對方說明情況后,對方讓C先生提供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電話號碼,查到了C先生購買車的車型,稱可以幫C先生直接操作還款。于是C先生往對方提供的賬號內轉賬一萬余元。幾天后C先生在平臺查到自己依然處于還貸逾期狀態,該平臺客服也告知C先生未收到他的還款,C先生卻再也無法聯系到之前的收款人,發現被騙后報了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一般發現自己貸款逾期的情況下,廣大群眾都會出現焦急的狀態,此時千萬不能“病急亂投醫”,一定要耐心等待正規貸款機構客服人員的回復,并按正規途徑解決問題。
虛假服務類詐騙
2020年年底,X先生在駕校門口看到了可以快速辦理駕照的廣告,于是按照廣告上的聯系方式添加對方微信,對方先后以支付考試費、過關費、辦理費、工本費、好處費等為由,半年內讓X先生轉賬達8次,合計1萬余元。后對方仍要求X先生繼續轉賬,可遲遲未給X先生辦理駕照。X先生意識到自己被騙,遂報警。
省反詐中心提示:辦任何證件請走合法途徑、按正規程序辦理,凡稱有辦法能跳過一系列步驟直接辦理的都是騙子。同時,買賣假證是違法行為,會受到相應的法律懲處,所以呼吁大家:依法辦證,合法做人。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張秀蕓
相關新聞
- 2021-07-05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 2021-06-28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 2021-06-07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 2021-06-01甘肅省公安廳發布一周典型電詐案件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