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村村通”到“路路安”
——禮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蝶變之路”
新甘肅·甘肅法制報記者曹治通訊員楊含龍
禮縣山大溝深,人口居住分散,地形地貌復雜,道路通行條件差。多年來,當地公安交警部門緊盯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手段,探索管理模式,走出一條新形勢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路子。近五年來,禮縣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數”連年下降。
一條平安路,傾心去澆筑
禮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王建新,1992年,剛參加工作就負責在一條條泥濘不堪的路面開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他的印象中,早年的禮縣農村道路里程長、點多、面廣,管理難度大。
“當時因路況限制、警力不足等因素制約,加之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淡薄,農用車導致的道路交通事故驟增。”談起當時的農村道路管理現狀,王建新說,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從接警到趕赴現場,最快都得幾個小時……
一次次交通事故的發生,讓王建新和他的同事們越發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村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宣傳先行。整整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王建新和同事開著那輛單位僅有的北京吉普車跑遍了全縣所有的鄉鎮、村組,為的就是將交通安全知識灌輸到群眾心中,一段時間后,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
回頭看看來時的路,王建新滿是感慨:“從警30年來,因道路交通事故而引發的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減少了,一條條通村道路改變了,唯一不變的是一代代交警人的安全守護。”
守住安全線,上下齊發力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及城鄉融合發展,禮縣568個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00余公里,人民群眾交通出行環境煥然一新。然而,實現“村村通”后,農民群眾出行怎樣確保“路路安”,又成了擺在禮縣公安交警部門面前的一道新難題。王建新說:“面對新形勢下人、車、路的管理難現狀,我們通過由‘交警主導’向‘政府主導’,由‘單一化管理’向‘多元化管理’的轉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禮縣縣委、縣政府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著力推動構建主體在縣、管理在鎮、延伸到村、觸角到組的“四位一體”農村交通安全網格體系,在全縣設立并投入了29處“警保合作”勸導站,目前勸導站房屋、人員、設施及相關制度全面、配置完善;交警各中隊積極會同各鎮、村(社區)、“兩站兩員”、派出所等力量,全面排查農村地區廠區工地、農場果園、養殖場、種植大戶等用工及工人日常出行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警示。結合學生上學返校、集市、廟會、婚喪嫁娶、惡劣天氣等重要時段,動員鄉鎮、行政村“兩站兩員”、派出所、交警中隊全員上路,做到鄉鎮、行政村“兩站兩員”守“點”,派出所管“面”,交警中隊管“線”,確保點線面有人守、有人管。
打通智慧網,管理全覆蓋
面對新形勢下人、車、路出現的供需矛盾,禮縣積極探索科技賦能在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改革應用,以縣鄉道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為重點,政府先后出資430萬元,用于農村道路公共視頻建設,將157處農村勸導站的公共視頻設備接入視頻專網,實現鄉鎮交管站與交警大隊信息資源共享。禮縣公安局永興派出所把農村勸導站的公共視頻接入綜合指揮室,基本實現轄區重點路段和重點部位視頻全覆蓋、管理無縫隙,各道路交通狀況、重點車輛通行情況等可在綜合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并實時展現當前路網警力和警情點位信息,對發現的交通擁堵路段、警情分布位置,及時指令就近警力前往處置疏導。
與此同時,禮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轄區的國省道、農村主干道建成人臉識別抓拍與車輛軌跡分析系統,通過前端高清設備信息采集,實時掌握轄區路網整體運行動態,對進入轄區車輛留存實時數據進行建檔,包括車輛數據、車輛屬性、主副駕駛人員人臉圖片,對重點違法駕駛人員及涉案嫌疑人通過人像特征值比對的方式,實現專網數據與公安信息網數據實時比對、秒級檢索,達到精準防控、打擊犯罪的目的。
- 2022-08-11隴南尚德派出所:為民服務不缺位 送證上門暖人心
- 2022-08-11蘭州公安“百日行動”取得階段性成就 社會治安形勢穩中向好
- 2022-08-11蘭州公安安寧分局形成空地一體巡邏防控新模式
- 2022-08-11司法護航 助企業紓困解難 蘭州市兩級法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