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程健
“干公安刑事技術這一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煩躁,扛得住壓力,經得住考驗!”蘭州市公安局安寧分局刑事偵查技術大隊副大隊長王彥明感觸頗深:“我用了十年的時間,才逐漸理解和領會師傅在我入警之初時告訴我的這句話。”
王彥明口中的“師傅”,是蘭州市公安局安寧分局刑事偵查技術大隊大隊長馬俊,他堅守在刑事技術崗位已有32年,參與各類現場勘查3000多次,轄區幾乎所有的重特大案件現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案件偵查員和現場勘查員。
共事十年,馬俊和王彥明既是師徒又是搭檔,二人默默堅守、潛心鉆研,合作勘查案發現場1800余處,提取痕跡物證1500余件,制作各類鑒定文書140余份,利用刑事技術手段破獲案件160余起,6篇專業技術論文在省部級國家刊物及論文集發表刊登,為安寧公安刑偵工作貢獻著薪火相傳的力量。
2011年夏天,剛參加公安工作不到兩個月的王彥明,就上手了從警生涯中的第一次命案現場勘驗工作。轄區某排洪溝內發現一具腐尸,疑似被傷害致死,跟著師傅馬俊到達現場后,刺鼻的惡臭和腐尸的外觀,讓王彥明的胃里翻江倒海,這跟大學課堂上所學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穿戴好防護用具,準備好勘驗工具,我們開始!”師傅馬俊冷靜有力的一聲命令,讓王彥明回過神來,隨后跟著師傅開始工作。
時值盛夏,師徒二人忍受著高溫和惡臭,在現場來回奔波、搜集證據,汗水浸透了警服。那一刻,王彥明感覺師傅馬俊像換了個人一樣,勘驗現場似乎就是師傅的整個世界。
“彥明,是不是有些不適應?”馬俊平靜地問道,王彥明用力點了點頭。
“一處傷痕,一個姿勢,都是逝者留下的無聲告白,記住,我們的工作就是為生者權,替逝者言!”馬俊說著,在記錄中寫下:死者系被車輛后輪碾壓致死,死后拋尸至此,死亡時間約7天,涉案車輛為兩軸大貨車,案發時車輛空載。
兩天后,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獲。王彥明從戰友那里得知,師傅馬俊的勘驗報告為案件偵辦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也讓他真正體會到了刑事技術的力量。
對王彥明來說,除了業務工作,師傅馬俊教給他更多的是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訣竅。2016年4月底至5月初,轄區商鋪連續發生數起盜竊案,王彥明忙得不可開交,光是現場就勘查了12處,還都被破壞得一塌糊涂!越是忙碌,師傅馬俊的要求越是嚴格,每一份勘驗報告都認真查閱,并提出補充意見。
面對百余份痕跡物證,“毫無頭緒”的現場痕跡讓王彥明有些煩躁不安,感覺系統分析工作無從下手。
馬俊卻早已看穿了他的心事:“彥明,俗話說‘觸物留痕’,盡管現場被破壞得厲害,但對方的作案習慣卻不會在短時內改變,換個角度‘明察秋毫’,去尋找材料中為數不多的共同點和獨一無二的不同點,你會豁然開朗。”
馬俊一語點醒王彥明,他立即調整思路、由點及面,將比對印證改為比對分類。經過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梳理,終于有了重大發現。
發生在同一時期的數十起連環盜竊案系兩個不同的盜竊團伙所為,每個盜竊團伙至少有成員4名,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右手有明顯殘疾特征。
有了這些犯罪畫像的有力支撐,辦案民警在一周內就將兩個盜竊團伙打掉,9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一向不茍言笑的馬俊第一次給徒弟王彥明豎起了大拇指。
經過數年的打磨成長,王彥明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刑事技術民警,刑事科學技術也在這幾年快速發展,馬俊和王彥明師徒二人也總是在一起研究學習,馬俊總是感慨:年輕人的學習接受能力比他這個“老漢”強多了。
2020年,轄區發生一起傷害致死案,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始終閉口不言,“撬開嘴”的重任就落在了師徒二人的身上。
在案發現場,王彥明沒有發現作案工具,但現場周邊遺留的5截斷裂的木桿引起了師父馬俊的注意。“一根毛發,一滴血跡,都是揭開真相的重要細節!”師徒二人對視幾秒,默契地開始分工配合。
對死者體表創口、印痕和現場血跡及物證位置進行反復論證,推翻作案工具被帶走的結論,初步形成木桿是造成致命傷的重要意見。王彥明在此基礎上,在斷裂的木桿上應用科技數段提取到微量的DNA檢材,成功檢出了嫌疑人和死者DNA信息。依靠扎實的無證基礎,犯罪嫌疑人成功伏法。
說起師傅馬俊,王彥明滿是難以言語的感激。十年傳幫帶,傳的是經驗訣竅、幫的是工作生活、帶的是為人處世。
談及徒弟王彥明,馬俊滿是肯定和期待。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這才哪到哪,他的路還長著呢。
師徒十年,每一次現場勘驗和物證檢測,十年如一日的精益求精和鍥而不舍——以警之名,捍衛安寧!
- 2022-11-14營造充滿活力的社會發展環境——甘谷縣磐安鎮“五個堅持”推進基層治理創新
- 2022-11-14風勁帆滿圖新志 砥礪奮進正當時——平涼監獄教育改造工作紀實
- 2022-11-14用調解之“鑰” 開爭議之“鎖”——定西市司法局運用多元化調解促和機制化解行政爭議
- 2022-11-14甘谷法院:創新模式速裁快審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