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宣傳進校園。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如何將法治文化宣傳融入群眾的生活生產中,引導群眾向善、向美、向好,穩步推進文明鄉風建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法治“動能”,努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圍繞這一主題,我們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法律工作者、基層工作者,結合普法實踐、基層治理實踐,進一步探索“用法治力量滋養‘文明鄉風’”的理論支撐、實踐路徑。
主持人:文明是一種“軟指標”,法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一種“硬措施”,在推進鄉村文明建設中,作為“硬措施”的法治會發揮哪些作用,讓“軟指標”不軟?
全國人大代表、蘭州市律師協會會長陳燦: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治理有效,法治賦能是關鍵。鄉村建設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和促進作用,只有把法治融入鄉村治理全過程各環節,激活鄉村治理“法治細胞”,以法治文化浸潤人心、涵養民風、優化鄉風,才能真正引導村民向善、向美、向好,形成“遵法守法、信法用法”的良好風尚。所以,法治是保障鄉村有效治理、培育文明鄉風的固本良策。
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處長李曉玲:全面振興鄉村,法治是重要保障。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全面依法治省的基礎性工作。只有切實加強鄉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務,真正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中體現法治擔當,才能更好地以法治方式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切實增強村民們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記者:在具體實踐中,有哪些好的措施?
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處長李曉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法治鄉村建設穩步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等基本實現全覆蓋;廣泛開展“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打通農村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大調解”格局;組織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讓群眾在參與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增強法治觀念、提升法治素養。同時結合法律頒布日、“12·4”國家憲法日、主題宣傳日等時間節點,廣泛開展各類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各市州通過組建法治文藝宣傳隊伍,長期深入鄉村舞臺、田間地頭、農家場院,綜合運用書畫、小品、相聲、戲劇、舞蹈等藝術形式,開展送法下鄉、送法進村等活動,馬背普法隊、摩托車宣講隊、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等普法隊伍長期活躍在基層,持續推動法治文化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法治保障。
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委會主任郭連兵:我們村建立了普法宣傳小分隊,成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培養了法律明白人、學法普法示范戶。村兩委定期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省、市、縣投入資金為我們建立了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配備了法律顧問,群眾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咨詢律師。村民之間有矛盾,村里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有專門的調解員進行調解。同時,我們不斷完善鄉規民約等建設,讓法律制度與公序良俗協同發力,以農民的真實意愿和利益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涵養文明鄉風。
天水市麥積區渭南鎮左李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李士軍:我們成立黨員先鋒、鄰里守護、文藝愛好者等志愿者服務隊,搭建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等宣傳平臺,把法治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融入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積極培育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五老鄉賢等法治隊伍,利用其“地熟、人熟、事熟”的特點,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以身邊“事”教育感化身邊人。同時發揮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協商格局。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常態化開展問題排查,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馬背上的普法隊。(圖由省司法廳提供)
記者:通過大量生動實踐證明,在推動鄉村文明建設過程中,離不開法治的力量。如何更好發揮法治的力量,進一步推動文明鄉風建設,推動全面鄉村振興?
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處長李曉玲:法治文化是培育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土壤,反映著國家治理的法治化程度。我省持續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將法治文化陣地作為擴大法治文化覆蓋面的有效載體,不斷創新形式、拓寬領域、豐富內容,多措并舉推進陣地建設,有效發揮“有形”陣地的“無形”作用,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和感染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環境,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委會主任郭連兵:我們村兩委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大民法典、鄉村振興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利用好法治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持續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提高村民法律意識。持續推進“五治”融合,健全村規民約等規章制度,依法治理村內各項事務,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實現鄉村有效治理,建設文明和諧鄉村。
天水市麥積區渭南鎮左李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李士軍:我們將堅持法治先行,采用“法治+網格”形式,建立村組干部、駐村民警、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等人員擔任網格員機制,成立專門的民事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用好法治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法治文化建設融入村規民約、家風家訓,通過入戶走訪、廣播宣傳、矛盾調解等工作,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將尊法、守法、學法作為“文明戶”評選的重要指標,營造濃郁的法治文化氛圍,通過法治文化引領,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培育文明新風。
【記者手記】以法治保障鄉村善治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要厚植鄉村法治文化,以法治文化浸潤人心,以德法兼修引領家風,以法治保障鄉村善治。
法治文化建設是涵養民風、優化鄉風的主要動力。在具體實踐中,要深入挖掘農村現有傳統法治文化,盤活鄉間法治元素,用最質樸的人文情懷弘揚法治文化,開展入鄉宣講、法治進村等普法活動,把“法言法語”變成“鄉土用語”,讓法律條文從紙面走進農民心里。要建好、用好法治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陣地,講好法治故事,讓法律法規深入農民心中,增強農民的法治意識。要以鄉村治理現代化和農民需求為導向,推動優質法治資源和公共法律服務向基層延伸,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務等,以法立行,強化法治保障培育文明鄉風。
- 2023-04-06敦煌市:五項措施齊發力,打出創穩組合拳
- 2023-04-06“甘肅省先進檢察院”永靖縣檢察院:“黨旗紅”領航“檢察藍”
- 2023-04-04人民日報 | 平涼靜寧:厚植法治根基 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 2023-04-03“全國優秀法院”華亭市法院: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