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調研促審判以調研謀發展
武威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瑗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在古人的字里行間和我們黨的治國理政中就深刻體現調研的重要性。
當前,在大力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大興調研之風,將審判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通過調研發現、總結,讓調研成為審判實踐的源頭活水。
古人智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飽含了詩人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思想理念,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調研才行。“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出自唐·裴休《宛陵錄·上堂開示頌》,勉勵人們不經歷一番透徹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撲鼻的芳香呢?經嚴格鍛煉、躬身實踐、調查研究,才會苦盡甘來,可見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路漫漫豈休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等等,不一而足。
傳統作風
毛澤東的著名論斷有:“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凡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沒有調查研究,是不能產生正確的具體政策的”等等,在毛澤東的倡導下形成和發展了我黨調研傳統和作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很注重調研。“北方談話”“南巡講話”就是他調研的成果,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了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更加重視調查研究。強調要掌握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年輕干部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不能搞作秀式調研、盆景式調研、蜻蜓點水式調研;搞調查研究要撲下身子、沉到一線、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到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到市場社區、親自查看、親身體驗;蹲點調研、解剖麻雀是過去常用的一種調研方式,在信息化時代依然是管用的。
審判實踐
人民法院在“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審判實踐中,不時遇到許多堵點痛點和制約審判執行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如何提升審判質效,如何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如何推動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理論課題和急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我們要借鑒古人的智慧,按照偉人指引,用調研助力審判實踐,讓“公正與效率”觸手可及。
要準確查明事實,就必須調查研究。庭審是訴訟的核心環節,通過舉證、質證、辯論,深入挖掘和還原案件真相,引導雙方針對爭議事實和法律適用進行陳述、證明和論辯,對事實和證據、訴求和抗辯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運用裁判規則作出判斷。為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證據,切實深入實地、現場,重視社情民意,面對面調查,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準確查明案件事實。
要實質化解糾紛,就必須調查研究。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靜下心來,耐著性子,與當事人面對面擺事實、講道理,悉心的傾聽、熱心的互動、暖心的答復,促成握手言和、案結事了。作出判決的案件進行判后答疑、以案說法,讓雙方當事人接受已成事實,尊法守法、認可判決,主動履行判決確定的義務。
要精準定分止爭,就必須調查研究。把握好“二審有效終審、精準定分止爭”的職能定位,用好專業法官會議和審判委員會制度,為合議庭定案提供合理化參考、建議,及時總結審判工作經驗,統一法律適用。用好類案檢索,提升裁判的嚴格性、統一性、精準性,提高裁判結果的認可度、接受度。對發回、改判案件強化調研,納入“四類案件”監管,逐案點評,建立容錯糾錯和歸責定性機制,杜絕裁判尺度不一、隨意發回、改判案件,減少信訪投訴案件。
- 2023-05-24黨建引領強效能司法惠民促發展——崇信縣司法局推行“黨建+法律服務”基層治理新模式
- 2023-05-24數字化”賦能“網格化”管理“鐵腳板”保障 ——安定區內官營鎮打造鄉村社會治理新模式
- 2023-05-24玉門:攜手共建社會治理共同體
- 2023-05-24“銀發生輝”法律咨詢服務隊進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