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程健
在蘭州市紅山根東路社區,居民們總能看到一個“藏藍”的身影穿梭于樓宇之間。她是王莉,城關分局火車站派出所的社區民警。
10年扎根基層,她將一萬余名常住人口、5130間房屋的信息刻在心頭,750間出租房、169家單位的情況如數家珍。這個看似普通的“小丫頭”,卻用腳步丈量出“門清、路熟、事明”的社區治理基本功。

春風化雨 刑釋人員的“深夜來電”
2024年5月一天深夜,正在出差的王莉接到一通特殊的電話。刑滿釋放人員張某因前科記錄被單位辭退,情緒瀕臨崩潰。
在搖晃的列車車廂里,王莉舉著手機耐心傾聽安撫張某長達2個小時,在出差返回蘭州后的第一時間便聯系到張某,幫他申請社區相關救助,然后又多方奔走,最終為張某找到了新的工作。
如今逢年過節,張某的問候微信成為王莉手機里最溫暖的“工作打卡”。
十年來,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王莉用“勤入戶、會溝通、善化解”的工作法,累計幫扶特殊群體50余人,化解矛盾糾紛數百起。她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家庭變故和情緒波動節點等細節。

情理交融 防盜門引發的“風水大戰”
“王警官,鄰居家的防盜門比我家高,這是要壓我家風水,我讓他們更換,他們還罵我!這也太欺負人了……”
2024年寒冬,剛下班回到家的王莉就接到這起“特殊警情”:兩戶鄰居因裝修入戶門的問題起了爭執,甚至在業主群里互相言語攻擊。接到電話后,王莉連警服都沒來的及換就連忙聯系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上門進行勸導。
當她們到達現場時,兩方人員正堵在對方家門口前爭執不休,現場氣氛“劍拔弩張”。
王莉連忙上前進行勸阻,隨后的幾天里,她帶著社區干部三度登門:“李姐您看,《民法典》288條寫著相鄰權要相互忍讓,咱們這里的風俗雖不講究門頭高低,但您家新門確實超了標準尺寸3公分。”轉頭又對投訴方溫言相勸:“張叔,去年您家漏水淹了樓下,王大哥不也沒計較嗎?遠親不如近鄰啊……”
在既有法條支撐又帶人情溫度的調解下,最終讓兩家人各退一步:李家自費調整門框高度,張家主動送上喬遷賀禮。

煙火守護 24小時在線的“社區管家”
在紅山根東路社區,居民手機里都存著王莉的微信。她的小小社區警務室,成了轄區居民調解矛盾、學習法律知識的小課堂,小區里的大爺大媽都愛找王莉來拉家常,孩子們也喜歡這個溫柔耐心的“警察姐姐”。
從教老人安裝反詐APP到給孩子們上法治課,從調解寵物糾紛到指導物業費追繳,她的工作日志里記滿了“家長里短的小事”。
“大伙兒評評理,樓上澆花淋濕樓下被褥該不該賠?”“要我說各讓半步,樓上裝個接水盤,樓下安個遮雨棚!”警務室里的大家七嘴八舌,王莉適時普法:這點《民法典》里可有具體說明的,樓上住戶澆花時如果沒有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導致水漏到樓下淋濕被褥,存在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4年,王莉累計走訪631戶人家,開展安全宣傳40余場。農歷蛇年除夕夜,她帶著熱氣騰騰的餃子看望獨居老人,轉身又加入街面巡邏隊伍。轄區商戶李大姐感慨:“有王警官在,卷簾門都敢不落鎖!”
“社區民警當久了,看誰都像家人。”王莉感慨到。
或許正是這份將心比心的赤誠,讓平安建設的宏大敘事,化作街頭巷尾的溫情守護,讓基層治理緊貼群眾需求,在“一老一小”的日常關心中見真章。
- 2025-03-10鞏晶晶:鏗鏘花兒綻放在警營
- 2025-03-07優化“文旅警務”守護“詩與遠方”——敦煌公安傾力服務保障游客“平安游”
- 2025-03-07敞開大門主動迎訪——蘭鐵兩級法院院長接訪月活動拉開帷幕
- 2025-03-07凝聚多方合力強化源頭治理——蘭鐵法院深化“三個一”工作機制化解行政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