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程健
帶領團隊攻克微量腐敗檢材技術難關,在“云劍”行動中通過基因譜系分析技術破解沉積13年的獨居老人被害案,累計為十余起命案積案提供關鍵證據支撐。3月5日,蘭州市公安局“楓警計劃”授牌儀式上,“潘紅DNA檢驗鑒定工作室”正式掛牌,標志著這位41歲的女法醫在刑事技術領域實現了從業務尖兵到專業品牌的跨越式發展。
潘紅,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法醫系2011屆畢業生,現任蘭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刑事技術大隊DNA實驗室警務技術二級主管。
初入警隊即被委以重任,在法醫DNA檢驗技術尚處探索階段的年代,她以實驗室為戰場,從微量生物檢材中開辟出刑事偵查新維度。14年間,這位戴著護目鏡的“實驗室刑警”先后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個人二等功,榮獲“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女民警”“甘肅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用科技之光照亮真相之路。

抽絲剝繭 陳年舊案重煥生機
在七里河分局刑事技術大隊,泛黃的案卷與精密儀器構成獨特風景。潘紅帶領團隊建立“三重篩查”機制:對命案積案物證進行周期性復檢、對新型犯罪建立快速響應模型、對民生小案實施標準化檢驗流程。
正是這套科學體系,讓十余起塵封多年的懸案重見天日。
2023年“云劍”專項行動期間,面對2010年的一起命案積案,潘紅創新運用接觸性微量物證可視化技術,根據《現場勘查筆錄》及《法醫尸體檢驗報告》等材料中的尸體照片,掌握了尸體衣著情況,從陳年物證中查找到該受害人衣物,并在衣物左前胸衣領處鎖定關鍵生物證據。
通過全自動提取工作站完成DNA分型,最終確定犯罪嫌疑人包某,使這起沉寂13年的命案成功告破。
拂去時間的塵埃,讓正義的陽光穿透迷霧,用真相告慰逝者、撫慰世人,維護法律尊嚴,捍衛公平正義,這就是刑偵民警的責任和使命。她常說:“這一生,我為能成為一名刑警倍感榮耀。能利用刑事技術破更多的案子,我覺得人生很精彩。”

科技賦能 小案彰顯民生擔當
在七里河分局DNA實驗室,民生小案與命案要案享有同等技術資源。潘紅主導建立的“三級響應”機制,對侵財案件實行48小時優先檢驗,對系列案件啟動跨區域數據碰撞,對疑難檢材開展多技術聯合攻關。
2021年至今,該實驗室累計支撐偵破盜竊、搶奪等民生案件120余起,帶破跨省系列案件20余起,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逾百萬元。
面對技術開鎖盜竊等新型犯罪,潘紅團隊研發“微痕提取五步法”。
在2022年一起盜竊案中,她從嫌疑人精心處理的物證縫隙中提取到關鍵生物信息,串并廣西、四川、寧夏等地案件。2024年年初轄區發生多起砸車玻璃、拉車門等盜竊案件,潘紅同志加班加點進行一次次實驗,與物證“較勁”,以獲取細微之中的蛛絲馬跡,成功比中嫌疑人,破獲案件。
她說:“對于我們來說,人民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們必須對這些案件應用所有的技術手段,為人民群眾挽回損失。”

大愛無疆 科技應用溫暖人間
冷冰冰的實驗儀器擋不住潘紅對群眾的火熱真情。公安部“團圓行動”啟動后,她熱情接待前來咨詢的群眾,并對歷年來轄區涉及失蹤兒童的線索逐一排查、采樣、檢驗。
在“團圓行動”中,及時精準開展涉拐婦女兒童血樣檢測,創新比對模式,精準認定被拐丟失兒童,先后利用比中失蹤兒童兩名,并舉行甘肅省首個認親活動。比中失蹤人員張某霞相關信息,失蹤十年后終與家人團聚。
她積極聯系轄區社會福利院、救助站,為多名人員檢驗比對入庫,助力分類管理、及時救助、與家人團圓等工作。快查快偵快破搶劫、傷害等案件近百起,嚴厲打擊各類侵害婦女兒童的刑事犯罪。

匠心傳承 方寸之間守護正義
“擇一事”是擇己所愛,“終一生”是責任與堅守。
一個個成功的案例,印證著潘紅的不凡從警路,這些成績的取得,絕不是偶然獲得的,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她經年不懈追求的結果。這就是她對夢想的追求,對崇高的公安事業的追求。
從警13載,潘紅始終保持著“初檢即決戰”的工作態度。這位被同事稱為“潘優秀”的女法醫,用數百萬次實驗數據的積累,詮釋著“讓證據說話”的職業信仰。
而實驗室的熒光燈,則見證著這位“沉默證言破譯者”的堅守。
當被問及職業生涯感悟時,潘紅凝視著陳列柜中的榮譽證書輕聲道:“每份鑒定書都是對生命的敬畏,每個比中結果都是對正義的回應。我們雖不直面刀光劍影,但實驗室里的每個數據都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這,或許正是刑事技術的終極價值——用科學丈量正義,以匠心守護安寧。
- 2025-03-14王莉:社區警務無小事 十年堅守暖民心
- 2025-03-10鞏晶晶:鏗鏘花兒綻放在警營
- 2025-03-07優化“文旅警務”守護“詩與遠方”——敦煌公安傾力服務保障游客“平安游”
- 2025-03-07敞開大門主動迎訪——蘭鐵兩級法院院長接訪月活動拉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