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著書太簡略弟子就會發生爭辯,法令太簡略民眾就會爭論不休而輕慢法律,所以圣人著書一定要觀點鮮明,明君的法令一定要對裁斷的事情詳細規定。用盡心思、揣摩得失,這是聰明人也難以辦到的事;不費心思、用已定的法令考核結果,愚笨的人也能輕易辦到。明君采用愚笨的人也能輕易掌握的方法,來考核聰明人都感到困難的事情,所以不用費心操勞而國家就可以治理好。
【品讀】
簡單與復雜
什么是簡單,什么是復雜,這是一個辯證的看法;何者為易,何者為難,也是一個相對的認識。至于簡單好還是復雜好、選擇易還是選擇難,更是見仁見智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也都不是問題。有人喜歡簡單,有人喜歡復雜;有些所謂專家往往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說得云遮霧罩、神乎其神,搞一堆名詞,裝得有水平;真正的大學者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九九歸一、以簡馭繁,反而讓人聽得更懂看得更明。當然,那些動機不純、別有用心甚至存心將水攪渾者除外。
回到國家治理的問題上。簡單與復雜,到底應該選擇哪一種方式呢?易與難,哪一種更為有效?這個就更不好說了。傳統的治理天下,多是講究“為君難,為臣不易”,君臣都很辛苦,君主尤其勞神費力;可是老子卻主張“治大國若烹小鮮”——就像燉小魚那樣,既可以避免不斷翻炒的勞累,又能夠保證魚肉完整不破碎。以此治國,自然是“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所以,國君自己只要清靜無為,天下自會相安無事,這就是“大道至簡”。
韓非怎么看呢?“書約而弟子辯,法省而民訟簡”,他顯然不贊成法令過于簡略,而是希望“圣人之書必著論,明主之法必詳盡事”;同時,他也希望君主能用“愚者之所易”的簡單辦法,而不必殫精竭慮地用個人的“智慮力勞”來治國。因為在韓非看來,不能寄希望于每一位國君的德行才智都能比肩堯、舜、禹、湯;當然,每一位國君也不會都像桀、紂、幽、厲那樣暴虐昏庸。他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隨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絕于中。”所謂的“中”,就是“上不及堯、舜,而下亦不為桀、紂”。大部分國君人主都是“中人”,這就是現實。所以要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是建立完善的法治體系,縮小庸主與明君的優劣之差,從而不依賴于個人的德行才智。這樣,一切國事便都有據可依、有法可循,強主用之,可以開疆拓土,庸主守之,亦能安國自保。所以說,法律條文越詳密,則法治體系越完備,國君以此治國,自然是難事化易、繁事化簡了。(阿陽)
相關新聞
- 2020-04-03【清風典歷】扁鵲見蔡桓公
- 2020-04-02【清風典歷】福禍相依
- 2020-04-01【清風典歷】和氏之璧
- 2020-03-31【清風典歷】孔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