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賢明君主的治國原則,一定要明白公私之間的區別,使法制嚴明,去除私人的恩惠。法令一定實行,禁令一定遵守,這是君主的公義;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私利,對朋友講誠信,不能被賞賜鼓勵,不能被懲罰阻止,這是臣子的私義。私義盛行,國家就會混亂,公義盛行,國家就會安定,因此公私是有區別的。
【小識】
“私心”與“公義”
大家為公,小家為私。賢明的君主治國,須得公私有分、法治嚴明,如此國家才能久安,臣子才能盡職。韓非說:“人臣有私心,有公義。”何為“私心”?是“污行從欲、安身利家”;何為“公義”?是“修身潔白而行公行正,居官無私”。公義與私欲是對立的,君主只有清楚地知道這些,才能有效地防止臣子假公濟私,危害國家利益及安定。
《左傳》講過一個“祁奚薦賢”的故事。說是晉國大夫祁奚請求告老退休,晉悼公問他誰可以接替?祁奚舉薦了他的仇家解狐。晉悼公正要使用解狐時,他卻死了。于是悼公又征求祁奚的意見,祁奚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這時,祁奚的副手羊舌職也死了。晉悼公又問:“誰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適合。”晉悼公便安排祁午做中軍尉,羊舌赤佐助。《左傳》以“君子曰”的方式稱贊祁奚,說這件事足可說明他很能推薦賢人:推舉仇人,不算是謅媚;推薦兒子,不是出于私愛;推薦直屬的下級,不是為了袒護。而且,解狐被舉薦、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職:立了一個中軍尉而做成了三件好事,祁奚真是能舉薦賢人啊!《尚書》中說:“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意思是沒有偏愛,沒有結黨,王道坦坦蕩蕩,公正無私——祁奚就是這樣。誰能勝任職位,與能力相關,與私交無關。劉向在《新序》中還記載,說祁奚舉薦解狐時,悼公說:“他不是你的仇人么?”祁奚回答說:“君主問的是誰可以接替我,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推薦祁午時,悼公說:“他不是你的兒子么?”祁奚回答:“君主問的是誰可以擔任國尉,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這就是祁奚的“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一句話,不以私心害公義!這就是公私有分。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說“大公無私”,好像“無私”了,道德水平就提升了,社會也就治理好了。可問題是,人總是有私心的。不承認這一點,只是講“大公”,就是虛偽。“私”不可怕,怕的是公私不分,甚至是因私害公。所以,在韓非看來,大到治理國家,小到做人做事,公私必須有分。君主的法令嚴明,臣子就能秉公心、抑私義,這樣才能嚴格奉行國家利益為上的原則。 “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審,先王知之矣。”國家的長治久安,在于君主及臣子要公私分明,國家要法治嚴明,這是歷代君主都知曉的道理。(阿陽)
相關新聞
- 2020-04-17【清風典歷】買櫝還珠
- 2020-04-16【清風典歷】勿輕勿重
- 2020-04-15【清風典歷】棄灰于街
- 2020-04-14【清風典歷】驪姬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