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聽說古代的扁鵲在醫治病人的時候,用刀刺病人的骨頭;圣賢之士挽救處于危難的國家,會向國君進諫逆耳的忠言。以刀刺骨,雖然有小的疼痛但是身體會有長久的好處;忠言逆耳,雖然有小的不順心,但是國家會有長久的利益。因此病得很嚴重的人想要痊愈就要忍住疼痛,勇猛剛毅的君主想要國家獲得福氣就要聽取逆耳忠言。忍住疼痛,扁鵲才能竭盡醫術;聽取逆耳忠言,伍子胥才不會離開:這是長久安定的方法啊。生病但是不能忍受疼痛,扁鵲就不能竭盡醫術;國家危險但是不聽取逆耳忠言,圣賢之士也無法挽救。這樣的話,長遠的利益就不能流傳后世,功業和名聲也不能長久樹立。
【品讀】
“小痛”與“長利”
扁鵲是技藝高超的神醫,曾以望診診斷蔡桓公。可惜蔡桓公很不以為然,甚至“諱疾忌醫”,錯過了治療時間,最終開掛。這個故事在《韓非子•喻老》中記載得很生動。韓非多次講到扁鵲,不僅僅是因為扁鵲醫術的高超,還在于他所寄托的“上醫醫國”的政治情懷。古代的讀書人,“不為良相,即為良醫”,其理想也是有傳統的。
這里,韓非又一次用扁鵲來講道理:即便像扁鵲這樣的神醫,他治病也是要穿肉刺骨的,因為不這樣,疾病就無法治愈,刺骨是短痛,而病愈是長利。同樣,“圣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圣人要拯救危亡之國,更是要忠言以告、拂耳進諫的,拂耳是小逆,國治是久福。“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鵲盡巧;拂耳,則子胥不失。”這里的“子胥不失”是說伍子胥的故事。楚平王因為聽信少師費無忌的讒言,殘害忠良,伍子胥被迫出逃,后助吳王闔閭大舉伐楚,占領了楚國的都城。因此韓非說:“夫良藥苦于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想要得到長久的利益,就要忍得了疼痛,聽得了逆耳忠言,如此才是“壽安之術”。
君主治國,若不能做到察納忠言、從諫如流,則極可能就是朝綱混暗、政治敗亂、甚至身死國滅。《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荒淫無度,微子數諫不聽,于是和大師、少師商議出走避難。王子比干說:“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遂進行強諫。紂非但不聽,反而將其剖心。他的暴虐之舉最終導致了商朝的滅亡。
也有一些能主動納諫、奮發有為的,譬如齊威王。《戰國策》中記載:鄒忌以自身經歷勸諫齊威王,認為君主處于高位,臣子會為了私利而蒙蔽君主,因此感慨:“王之蔽甚矣”。齊威王對鄒忌的進言虛心接受,發布政令、懸賞納諫、廣開言路。“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而齊國也因此政治清明,國力強盛,“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這自然是理想的。
“病而不忍痛,則失扁鵲之巧;危而不拂耳,則失圣人之意。” 在韓非看來,無論是治療身體的疾病,還是治理國家的大事,也無論是甚病之人,還是勇毅之君,都要能忍痛、拂耳。只有如此,疾病才能痊愈,君主才能功成。“夫藥酒忠言,明君圣主之以獨知也。”若不能忍小痛、聽小逆,那就無從談治病、治國,更不用說“長利遠垂,功名久立”了。(阿陽)
相關新聞
- 2020-04-23【清風典歷】守株待兔
- 2020-04-22【清風典歷】客為周君畫策
- 2020-04-21【清風典歷】一鳴驚人
- 2020-04-20【清風典歷】公私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