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申子說:“君主的明察表現出來,人們就會防備他;君主的糊涂顯現出來,人們就會迷惑他。君主的智慧顯現出來,人們就會美化他;君主的愚蠢顯現出來,人們就會隱瞞他。君主沒有欲望顯露出來,人們就會探測他;君主有欲望表現出來,人們就會引誘他。”所以說:“我沒有什么辦法知道它,只有無為可以窺測它。”
【小識】
君道無為
申不害是韓昭侯的得力之臣,他為相十五年,“內修政孝,外應諸侯”,最終取得了“國治兵強,無侵韓者”的功績。申不害不僅是名相,更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韓非思想的重要來源。他的學說理論以“術”為主——“術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術就是君主隱藏在心中,用來驗證、契合各種事端而暗中駕馭臣下的。“無為”之術作為申不害的重要主張之一,顯然是有著特別的思考的。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在不違背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不妄作為,這一理論出自于《老子》,是其哲學的精髓。而在法家那里,“無為”則主要運用于君主治理國家的實踐中。申不害看到了臣子對君主的窺探之心,受到老子的啟發,想讓君主用“無為”來規之,這也就是韓非所講的“君道無為”。《韓非子》中記載的唐易子與齊宣王談射弋的故事就體現了君道應無為的道理:
齊宣王問弋于唐易子曰:“弋者奚貴?”唐易子曰:“在于謹稟。”王曰:“何謂謹稟?”對曰:“鳥以數十目視人,人以二目視鳥,奈何不謹稟也?故曰‘在于謹稟’也。”王曰:“然則為天下何以為此稟?今人主以二目視一國,一國以萬目視人主,將何以自為稟乎?”對曰:“鄭長者有言曰:‘夫虛靜無為而無見也。’其可以為此稟乎!”
“謹稟”就是看守好谷倉。齊宣王和唐易子討論“弋者”——也就是射獵的事,唐易子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看護好自己的谷倉,因為眾鳥以數十雙眼睛來看人,而人只有兩只眼睛看鳥,所以,僅憑看管是不夠的,關鍵是要做好嚴密封閉谷倉的事。而管好谷倉最好的辦法就是虛靜無為,“無見所欲”。韓非借此故事,更進一步闡發了君道無為的思想,君主不要親自處理政務,要始終讓自己處于“虛靜無為”的地位,垂拱而治。他說:“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這也是說君主遇事不能表露自己的真實意圖,要以虛制實,以靜制動,做到無形、無為。只有如此,大臣就無法猜測君心、覬覦君權,才會有“明君在上行無為之道,群臣在下則竦懼而不敢為非”的成效。
歷史也一再印證,那些事無巨細親自操勞的君主,包括那些自許甚高、盲目作為者,大都沒能成為最后的微笑者,而那些真正理解“君道無為”的人,才是最后的贏家。(阿陽)
相關新聞
- 2020-04-26【清風典歷】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 2020-04-24【清風典歷】扁鵲治病
- 2020-04-23【清風典歷】守株待兔
- 2020-04-22【清風典歷】客為周君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