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關鍵階段,越到最后越要咬緊牙關、一鼓作氣,也越需要堅強的紀律作保障。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進行盤點梳理。針對存在的問題,紀檢監察機關總結提出扶貧領域監督要“盯住縣里的權,盯住鄉里的情,盯住村里這個點”,如何理解,怎么看?
貴州省余慶縣關興鎮發展特色食用菌種植產業,助力群眾脫貧增收。賀春雨/攝
令行禁止,全力保障決戰脫貧攻堅,“三盯”是將政治監督落細落實的體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千載難逢的重要歷史機遇。做好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是紀檢監察機關踐行“兩個維護”要求與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交匯點,是責無旁貸的歷史擔當。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剩余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新冠肺炎疫情又帶來新的挑戰。越是艱難越向前,越需要加強政治監督,保證上下齊心、令行禁止,確保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脫貧攻堅戰“兩手抓”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真正落地見效。
政治監督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十九大以來,中央紀委著力強化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的監督檢查,從部署三年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到中央紀委常委帶隊到困難矛盾集中、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的地方開展調研,召開深化專項治理工作推進會;從以“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為契機,強力糾治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突出問題,到重點緊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緊盯扶貧項目資金管理風險隱患,監督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有效。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總結這些年的工作,明確要求著力加強對脫貧工作績效、脫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監督檢查。可以說,對于扶貧領域的監督,紀檢監察機關始終緊跟黨中央要求,始終隨著扶貧形勢任務的發展而變化,監督往深里抓、往實里做,具體又聚焦。
今年疫情期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組成調研組,對收官之年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情況進行摸底,提出建議。 “盯住縣里的權,盯住鄉里的情,盯住村里這個點”,讓扶貧領域政治監督進一步落細落實,是紀檢監察機關令行禁止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實踐體現。
實事求是,“三盯”是基于扶貧領域不同層級存在問題的深刻總結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也是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趙樂際同志多次強調,要科學精準監督執紀問責。做到科學監督,前提離不開實事求是。
從實際情況看,基層扶貧領域的權力運行、政治生態、民俗人情等呈現這樣一些特點:
從權力運行看,盡管不同的資金、項目分配方式略有不同,但總的看來——從上到下,是由縣負責政策落地和資金分配、鄉鎮負責指標分配、村管具體落實;從下到上,由村負責申報材料、鄉鎮審核、縣里驗收。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在基層扶貧項目與資金的分配上,縣一級在其中的權重較大。
日前,財政部下達各地2020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60.27億元,今年已累計下達1396.36億元。年均增長約20%的巨大體量,并且要求分配給貧困縣的資金項目審批權限完全下放到縣,給予了縣很大的自主權——權力、責任都決定了在縣級層面必須重點盯住金額不菲的分配和審批權。比起鄉鎮、村較多出現的截留挪用等“微腐敗”,縣級層面更容易出現金額較大、更為隱蔽的腐敗方式,如插手扶貧工程項目、以扶貧名義列支購買親友公司產品等,這也是為什么要“盯住縣里的權”的重要原因。
從人情世故來看,相對而言,縣里干部比鄉鎮干部更超脫,鄉村是熟人社會,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把扶貧資金比作一塊蛋糕,撥付到縣里,縣里決定如何切塊,那鄉鎮最大的權力就是決定誰來吃這塊蛋糕。而越到鄉鎮、越到基層,這樣的權力越容易受到“人情”的影響,“人情陷阱”是鄉鎮這個層級滋生腐敗和不正之風的重要因素——根據自己的喜好、宗族關系主動投懷送抱者有之;不知不覺被人情“圍獵”,鋌而走險的有之;把扶貧資金分配當作便于管理村干部的“尚方寶劍”,聽話的多給,不聽話的少給有之……在鄉鎮存在的問題中,優親厚友的情況比較突出,這也是為什么強調“盯住鄉里的情”。
從扶貧效果的落地來看,扶貧項目與資金,經過縣、鄉鎮,最終都要落實到村里;縣、鄉工作到不到位、規不規范,最終結果都將體現在村里。村是基層第一線、接觸群眾第一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扶貧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檢驗扶貧成效的原點。從實踐來看,村里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群眾不清楚受益項目,鄉鎮、縣里不了解村里具體情況,一些心懷不軌之人就可從中暗箱操作——材料造假騙取資金者有之,報上貧困戶的材料自揣腰包者有之,從貧困戶身上雁過拔毛的有之,扶貧工程多頭立項、重復立項甚至虛構項目的有之,成為黨中央扶貧政策落地落實最后一公里的“絆腳石”。
科學精準,針對縣鄉村不同特點實施“三盯”,有利提高監督針對性
只有了解掌握實際情況,才可能真正做到精準監督。精準的監督必定不是大而化之的,而是在把握規律基礎之上的抓住關鍵,打到要害。從下往上把問題看清楚,從上往下把問題改到位,縣鄉村情況的不同特點,決定了監督不能上下一般粗,要各有側重。
記者調研了解到,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在實踐中總結出這樣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盯縣里的權,主要是拉出風險清單,盯緊重點單位、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的人,看政策是否走樣,錢是否用在該用的地方,是否存在無特殊原因而出現的不平衡現象。問題在下面,根子在上面,鄉、村扶貧款項出了問題不僅要查直接責任,還要追查縣里有關部門監管責任有無到位,監督重點在是否用于“真扶貧”上。
盯鄉鎮的情,主要是查看申報扶貧款項相關材料是否齊全、真實,審核流程是否完整,項目資金的檢查、復核是否跟進、到位,重點盯住受益人是否有資質,關鍵崗位人員親屬受益情況等,如重慶等地就將領導干部親屬涉權事項予以公開,監督著力點在扶貧資金是否用在“扶真貧”上。
盯村里的點,主要采取實地走訪、發揮群眾監督作用等方式。通過深入貧困村、貧困戶走訪了解、實地查看、認真分析,許多情況便一目了然。在采訪中不少同志提到,盯住村里的點,最有效的是發揮村民監督的力量。而其中,利用大數據,建設可供群眾隨時查看查詢的微信公眾號、民生資金監管平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將紀委監督與群眾監督結合起來,最大化擠壓腐敗滋生空間,將扶貧資金用足用到位,監督落腳在“真脫貧”上。
值得注意的是,“權”“情”“點”三者在縣鄉村三級并非完全割裂,要以系統思維來看待。制度設計是一個整體,各級不同的規定、政治生態、人情世故常常交叉聯系、互相影響。強調“權情點”三個重點,更多是體現抓主要矛盾,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規律這一方法論的思考,背后體現的是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探索如何精準科學監督執紀問責的主動自覺。
拓展來看,不僅是“三盯”,堅持問題導向、提高監督專業性針對性的思路和舉措始終見諸日常監督的各項實踐中。高質量監督、高質量發展不是抽象的,是具體的、實踐的,它建筑于我們對每一項工作每一項任務的思考、探尋、總結、完善。比如中央紀委對多類責任主體、多種行為進行總結,如梳理出了教育系統存在貪污學生營養補餐費、幼兒保教費,衛生系統存在虛報貧困戶體檢人數,農村信貸機構存在非法侵占農戶小額貼息貸款等不同領域容易出現的7大類問題;比如還對有的地方扶貧領域中“整改問題幾萬條,意見空洞泛化”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表現進行了盤點,都要求對群眾身邊的微小腐敗問題和作風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以“專”起來抓的實際效果回應群眾關切,推動標本兼治。(記者 黃月)
- 2020-04-20決戰脫貧攻堅丨東西部扶貧協作更順暢
- 2020-03-16甘肅:扶貧領域專項治理確定10項主要任務
- 2020-03-02紀檢監察機關加大監督執紀執法力度 督促防控扶貧同部署齊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