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晉平公宴飲賓客,年輕的侍從端上來烤肉而上面繞著頭發,平公因此催人殺掉廚師,不準違抗命令。廚師對天呼喊:“啊呀!我有三條罪責,死了自己也不清楚是因為哪一條啊!”平公說:“你說的是什么?”廚師回答:“我的刀十分鋒利,刀風所過骨頭都斷了而頭發沒斷,這是我的第一條死罪;用桑樹燒成的木炭來烤肉,肥瘦相間的肉被烤成紅白夾雜的顏色,而頭發卻沒烤焦,這是我的第二條死罪;肉烤熟了,又瞇著眼睛仔細查看,肉上面繞著頭發而眼睛沒看見,這是我的第三條死罪。我猜莫不是您堂下的侍從里有暗中憎恨我的人?現在殺我不也太早了嗎?”
【品讀】
“利害有反”
炮人,即“庖人”,就是廚師,負責主掌君主烹飪膳食的人。晉平公名彪,是晉悼公之子。晉平公執政后期的情況,差不多就是無道之君了。他追求奢侈豪華,加重賦稅,修建池臺樓閣,卻不務政事,國家政務落入權臣私家門下,這些都是敗亡之道,是無法讓國家長治久安的。
《韓非子•內儲說下六微》的“晉平公觴客”便記載了他平常生活中的一個側面故事。晉平公宴客時,因為烤肉上有頭發纏繞而要殺庖人,并且要求不得赦免。庖人面對危機并沒有驚慌失措,而是一面對天呼號,另一面卻以退為進,不說自己有多冤枉,反倒說自己的三條罪責,從而引起了平公的興趣。按照庖人的說法,烤肉上的頭發就是切不斷、燒不焦、看不見的神物,這怎么可能呢?庖人以所謂的三項罪責證明了自己的無罪,并且冷靜推測是有暗中憎恨自己的人故意為之。庖人真是一個臨危不亂的聰明人!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這個故事發生在晉文公重耳的身上。“文公之時,宰臣上炙而發繞之。”相比較晉平公的“趣殺炮人,毋有令反”,晉文公是“召宰人而譙之”,譙,就是責罵。看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心胸氣度到底不一樣。結果與上面所說一樣,果然是有人陷害廚師。
《晏子春秋》中也有個“晏子諫殺燭鄒”的故事,與此非常類似。齊景公喜歡捕鳥,管理鳥的官員燭鄒卻讓鳥逃了,景公十分生氣并下命讓官員殺掉他。晏子并未直接勸阻,而是像庖人一樣先歷數燭鄒的三條罪狀:“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第一條看起來還算得上是罪名,第二條、第三條越來越不對味,這哪里是在數落燭鄒的罪責,分明是在說景公不分輕重、不知為君。“三罪”盡顯晏嬰的智慧。“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話都說成這樣了,齊景公哪里還能殺呢?他也就只能尷尬自嘲了。比較起來,韓非子的故事更加有權謀的味道。
韓非可不只是想表達“話有三說,巧說為妙”的意思。他要說的是:“事起而有所利,其尸主之;有所害,必反察之。是以明主之論也,國害則省其利者,臣害則察其反者。”就是說,事情發生了,如果有利可得,應當牢牢掌握它;如果有害,一定要從反面加以考察。因此明君考慮問題時,國家受害,就要察看誰能從中得到好處;臣下受害,就要考察與他利害相反的人。這就是“利害有反”的道理。君主的馭臣之術才是韓非子最為關注的。(阿陽)
相關新聞
- 2020-06-11【清風典歷】鬼魅易畫犬馬難
- 2020-06-10【清風典歷】八奸
- 2020-06-09【清風典歷】衛人嫁女
- 2020-06-08【清風典歷】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