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晉文公推行善政,施恩惠給老百姓。犒賞跟隨自己流亡的人和功臣,功大的封給城邑,功小的賜給爵位。還沒有全部犒賞完,周襄王因為弟弟帶的發難,出逃住在了鄭地,來向晉國告急。晉國局勢剛剛穩定,準備發兵,又怕出現其他的禍亂,所以犒賞跟隨文公逃亡的人,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也不要求俸祿,所以俸祿沒有給他。介子推說:“獻公有九位公子,只有重耳(文公)還健在。惠公、懷公沒有親人,國內國外都離棄他們;上天沒有滅絕晉國,必定有領導者,不是重耳又是誰?上天分明是在保佑他,那些追隨國君逃亡的人卻認為是自己的力量所致,難道不是在騙人嗎?偷竊別人的財物,還被叫做強盜,何況是貪圖上天之功,以此作為自己的功勞呢?下面的從亡者掩飾他們的罪過,在上的統治者又獎賞他們的奸邪,上下互相欺騙,我很難與這些人相處!”介子推的母親說:“你為什么不也去向晉侯要求封賞呢?如果你就這樣死去,又能怨誰呢?”介子推回答道:“既然已經譴責了那些人的行徑,還去效仿他們,罪過就更大了。況且我已經口出怨言,不會去享受他們的俸祿。”母親說:“讓他知道真相,怎么樣?”回答說:“言辭是身體外表的花紋;身體準備隱藏起來,要花紋干什么?如果文飾自己,就是想讓別人知道。”他的母親說:“真是這樣嗎?我與你一起歸隱吧。”一直到死都不再出現。
……
文公派人召請介子推,他已經逃走了,文公就四處尋找他的蹤跡,聽說介子推躲進綿上的山中,于是文公把綿山圈起來,里面的土地封給介子推,號稱介山,并說:“以此記住我的過失,表彰善人。”
【小識】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介子推的名字,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壓制得石沉大海。不過對于眾多的“士”來說,介子推的大名堪稱如雷貫耳。
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追殺,亡命異國他鄉十九年,介子推始終追隨,不惜割下大腿的肉來救重耳的命,留下了“割股喂君”的千秋佳話。可當重耳當政之后,介子推像空氣一樣消失了。他為什么這樣做,后人做了許多推測。至于是否準確,本人不敢妄加評價,畢竟“比世事更難料的是人心”。不過介子推與母親的對話,倒有一股凜然正氣。更重要的是,他寧可被燒死在山上,也不肯見晉文公一面。只是留下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介子推忠君赴義,鄙棄功名利祿,堅守獨立精神,高風亮節,流芳百世,感人至深。因此幾千年來,文人雅士多有登臨舊地,提詩賦詞、寓興感懷之作。宋代詩人黃庭堅就曾寫詩贊嘆“士甘焚死不公侯,滿眼蓬蒿共一丘。”
晉文公表彰介子推為“善”,而介的作為,豈止是善,堪與“圣”比肩。
“下冒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粗通文墨如我輩者,是否當以介子推此言為戒。(玄承東)
相關新聞
- 2020-07-03【清風典歷】李斯論焚書
- 2020-07-02【清風典歷】召公諫厲王
- 2020-07-01【清風典歷】文帝廢酷刑
- 2020-06-30【清風典歷】韓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