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勾踐平定了吳國之后,揮師北渡淮河,與齊國、晉國的諸侯會盟徐州,向周天子獻上貢品,周天子也派人賜給勾踐胙肉(天子祭祀用的肉),封他為方伯。勾踐離開徐州,渡過淮河南歸,把淮河上游的土地給了楚國,把過去吳國侵占的宋國領土還給了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地方給了魯國。這時候,越國的軍隊橫行于長江、淮河下游的東南一帶,各國諸侯向他朝賀,勾踐終于成了霸主。
范蠡辭官而去,從齊國寫信給大夫文種:“飛鳥一旦捕盡,良弓就沒了用場;狡兔一旦被殺,獵狗就煮了做湯。越王這個人長脖子尖嘴巴,只能和他共患難,不能同享福。您為什么還不走?”文種見信后,就裝病不上朝。有人誣陷文種要造反。勾踐派人賜給文種一把寶劍說:“您曾經教給我攻伐吳國的七種妙法,我只用三種就打敗了吳國,還有四種在您那兒沒教給我。您幫我到我的先人那里去試試吧。”于是文種被迫自殺。
【小識】
越國滅吳國不久,大夫文種就被勾踐“賜”死了,理由很簡單,您教了我滅吳的七條妙計,我只用了三條,還有四條,您幫我到先王那里去試試吧。文種只能自殺。
勾踐這一招,開了天下甫定即殺功臣的先河。歷朝歷代的帝王玩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把戲的不少,根據也是千奇百怪。其實稱王稱霸者,殺個把人還不是老虎吃兔子——小菜一碟,何以需“根”,哪兒要“據”?照老百姓的說法,不過是夜過墳地唱小調——自己給自己壯膽。
作為著名的謀略家,文種犯了“工于謀國,拙于謀身”的錯誤。無論是高估了勾踐的人品,還是低估了皇權的殘酷,他都是這出悲劇里的一個主角,一個令人惋惜和痛心的“良弓”、“走狗”。難怪后人寫詩嘆:“富貴曾經險里求,不知禍患會臨頭。三計已然亡對手,六謀豈可伴身留?”
同為勾踐股肱之臣的范蠡,顯然比文種明智得多,會稽之恥剛雪,他便遠遠離開越國,改名換姓,帶上美女西施,生意做得風風火火,富甲一方。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與人出謀劃策者,敢不慎乎? (玄承東)
相關新聞
- 2020-07-07【清風典歷】一飛沖天楚莊王
- 2020-07-06【清風典歷】介子焚身不見君
- 2020-07-03【清風典歷】李斯論焚書
- 2020-07-02【清風典歷】召公諫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