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部,曾有一個“閩寧村”,它見證了我國對口扶貧的成功實踐。為幫助西部地區成功脫貧,“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和寧夏干部群眾一道奮斗,從西海固移民到銀川附近,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如今的閩寧村已發展為閩寧鎮,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典范。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怎么樣。”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重在發揮制度優勢,讓發達地區支援欠發達地區在中國大地結出累累碩果。東西部扶貧協作始于1996年,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戰略舉措。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結對牽手,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令西部貧苦地區、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取得重大進展,譜寫了無數個溫暖的“脫貧故事”。
如今,在云南,“滬企入滇、滇品入滬”的經貿往來,成為上海和云南兩地從單向幫扶到合作共贏的生動注腳;在廣西,由廣東援建的移民異地安置新村,見證了“兩廣一家親”的區域合作……對口扶貧的成功實踐,開創了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良好局面,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優勢。當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仍要發揮好對口扶貧的制度優勢。
干任何事業,都需要凝聚強大力量。制度優勢凝聚中國力量。人在制度下行動,有良好制度的保證,才能形成一盤棋、凝成一條心、合成一股勁,開創發展新局面。對口扶貧,就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調動各級主體力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前不久,中宣部向全社會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1996年以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主動擔起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11批180余名福建掛職干部接力奮斗,與寧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夏減少貧困人口93.7萬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強。
制度優勢激發中國信心。打贏脫貧攻堅戰,信心尤其重要。縱觀我們黨的歷史,依靠對口幫扶制度,利用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動員能力,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從汶川災后重建中的對口援建,到抗疫斗爭中19個省區市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再到今天發達地區對口支援欠發達地區脫貧攻堅,都給中國人民以信心和希望。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用好用活對口扶貧的實踐成果,我們就一定能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今年,我國遭遇疫情影響,再加上洪澇災害破壞,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帶來很大的困難,更加需要發揮好制度優勢。各級黨組織要加大扶持力度,科學設計對口扶貧協作的“一攬子工程”,切實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到實處,盡最大努力防止因災致貧返貧情況發生,確保貧困群眾如期脫貧,確保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實現。(桑林峰)
相關新聞
- 2020-08-18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上走在前作表率
- 2020-08-03【廣安觀潮】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 2020-06-12【廣安觀潮】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 2020-06-10【廣安觀潮】決勝千里 追逃不停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