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既要全面了解全會作出的重要決議和重大戰略部署,又要深刻理解全會召開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更要結合紀檢監察職能職責和發展形勢任務。
正確把握全會精神,要把準歷史方位,全面理解全會的歷史意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歷史性里程碑意義。這個里程碑,概括地講,就是“兩個大局”,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世界歷史發展的里程碑。一戰后奠定、二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和國際體系現在已經發生了歷史性、全局性、根本性變化,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已經被打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變。經過近百年艱苦奮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成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局的最大變量。
二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里程碑。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偉大理想。中國式現代化從國民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描繪理想,中國共產黨接過接力棒,代代相傳、接續奮斗逐步變成現實。現在,我們又到了關鍵的歷史節點。這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新篇章,也是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途命運的關鍵期、決戰期。“十四五”規劃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在國內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背景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重大戰略舉措;五中全會提出的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間表路線圖,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新時代表達。
科學理解全會精神,要正確抓住貫穿其中的主線,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大邏輯。五中全會精神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內容豐富,既有思想認識,也有戰略思考,還有實踐舉措。
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學習好、領會好全會精神,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任務。總體上看,有四個關鍵詞或者說是四個重要判斷,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貫穿于五中全會重要講話和文件之中,充分體現了全會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大邏輯。
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必須找準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的切入點著力點,增強現實擔當。紀檢監察機關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重要保障。紀檢監察機關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要立足職能職責,增強現實擔當,自覺把五中全會精神與紀委監委職責科學地、歷史地、具體地結合起來,以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第一,突出政治監督,就是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五中全會決策部署落地落實。這是我們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政治責任,也是我們服務保障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根本著力點。五中全會研究的都是“國之大者”,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國之大者”的集中體現。五中全會決策部署什么,“十四五”規劃實施到哪里,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要跟進到哪里,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步調一致,確保黨的全面領導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得到充分彰顯。
第二,突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職責作用,以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保障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高質量發展。這是黨章憲法賦予我們的基本職責,也是新時代我們必須承擔的雙重任務。一方面,要持續深化“三項改革”,抓緊推動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三轉”,一體推進“三不”,統籌推進“四項監督”貫通協同,使正風肅紀反腐更好符合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求,更快適應我國新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另一方面,還要把握新發展階段特點,緊緊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動拓展監督促進、服務保障的路徑方法,統籌推進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打通各種監督之間的聯系,推動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助力黨和國家各領域各方面事業高質量發展。
第三,突出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就是要切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這是我們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也是十九屆中央紀委更突出的、最鮮明的工作特色。要把維護群眾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擺到更加突出位置,緊盯群眾普遍關注、強烈反映的突出問題,緊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小事,緊盯群眾亟須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加大懲治力度,深化專項治理,讓全體人民在正風肅紀反腐中感受公平正義、實現美好生活向往、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第四,突出發揮監督治理效能,就是要發揮監督在治理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保障性作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我們的主業主責,也是我們的第一職責、基本職責。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有效防范風險挑戰的重要安全屏障。要健全監督體系,提高監督本領,既有效應對腐敗這個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最大危險,又要防止腐敗和作風問題阻礙黨的大政方針政策落實,使監督更好地契合黨的全面領導體制、有機地融入國家治理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第五,突出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就是要充分激發黨員干部內生動力,打造政治過硬、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這是我們黨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考校著紀檢監察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政策水平。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紀法情理貫通融合,辯證把握嚴管和厚愛、激勵和約束的內在關系,既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體現全面從嚴、長期從嚴要求,加大對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亂作為的教育懲治力度;又要精準運用“四種形態”,做到“三個區分開來”,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干部的激勵保護,最大限度地激發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力,凝聚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正能量。(胡揚)
相關新聞
- 2020-12-16手記 | 帶病提拔被叫停
- 2020-12-16紀檢監察機關以強監督保障政策落實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 2020-12-16酒泉出臺制度規范紀檢監察干部日常行為
- 2020-12-11書記談丨發揮紀檢監察組織作用和系統優勢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